基于寻租理论的安全生产监管行为主客体调查研究
2018-12-13杨大瀚
杨大瀚
摘 要:寻租是政府监管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寻租会使监管失灵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寻租理论提出的寻租影响的内因与外因,将“获得利益多少”和“被发现的可能性”作为研究变量。通过对SY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该市危化品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监管过程中主客体两个方面研究寻租可能利益获得多少与被发现可能性对安全生产监管主客体在发生寻租行为产生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管;寻租行为;寻租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7 — 0062 — 03
一、问题的提出
“寻租行为”是人们为了追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而从事的活动,就政府公职人员而言,是其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产生的一种行为异化现象,会导致政府的既定职能在执行过程中的缺失与目标偏差。监管俘虏理论认为监管者最终会被监管客体所俘虏,主要是由于监管人员受利益影响,产生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监管人员的寻租行为与被监管人员的行贿行为是否有一定联系?以SY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人员及该市的几家危化品行业企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问卷调查法:研究以SY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行政人员为调研对象,分别考察监管人员在获得不同利益与不同的被发现可能性情的况下选择接受寻租行为的人数;以SY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第一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行业的危化品企业进行被监管人员调研,分别对SY市化工厂职工、SY市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员工、SY市某集团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员工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法:用PASW Statistics18版本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监管人员与被监管人员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与偏相关检验。并对监管人员组数据与被监管人员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三、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
研究以SY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员作为调研对象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研究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寻租”行为产生的条件。
调查一 调查对象: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员。调查样本:总体样本为216人。抽样人数为50人,抽样方式为随机抽样,其中回收有效抽样问卷人数为48人。问题:假如不考虑社会道德等因素,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其他监管人员会接受利益寻租从而放松监管?
调查二 调查对象:企业相关人员。调查人数为50人,抽样方式为随机抽样。问题:假如不考虑社会道德等因素,如果向监管人员支付一定的佣金或者与监管人员达成某种协议的成本低于被监管改造的损失,你认为什么条件下被监管人(企业或个人)会向监管管理者进行贿赂?
(二)数据分析
1.对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研究调查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按照监管俘虏理论,监管者在监管过程中会受到监管客体的影响最终被监管客体俘虏,因此可以判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行贿条件人数并不会因为利益与被发现的可能性的改变而受到影响,理论值应该呈平均分布状态。对监管人员接受利益寻租条件做卡方检验,精确显著性水平为0.02<0.05,由此可以判断其显著性明显,因此问卷数据具有代表性,可以判定监管俘虏理论中认为的对监管人员的“俘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成立的,人员接受利益寻租的可能性是会受到利益大小与被发现可能性等其他条件影响的。对监管客体选择行贿条件的人数统计表进行卡方检验,精确显著性水平为0.967>0.05,因此可以判断调查结果的显著性不明显,说明问卷的观测数据人数更应该符合监管俘虏理论的提出的理论值水平,呈平均分布,因此不对监管客体的人数分布做进一步讨论。
2.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分别研究利益与被发现可能性对人数百分比的影响,统计结果如下:
分别对监管人员接受利益寻租条件成立分层百分比汇总表(表3)进行偏相关性检验。当控制变量为利益时,被发现的可能性与人数百分比偏相关性检验得出,当利益为控制变量时,人数百分比与被发现的可能性之间的偏相关性为0.851,相关性明显,显著性为0.000,具有代表性。且当寻租获得利益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寻租被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接受寻租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增多,说明寻租被发现的可能性对监管人员接受寻租有一定影响,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产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当控制变量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时,利益与人数百分比的偏相关性检验可以得出:当被发现的可能性为控制变量时,利益与人数百分比的偏相关性为-0.548,相关性比较明显,显著性为0.006,具有代表性。且当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同时,随着寻租获得利益的增加,接受寻租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增多,说明通过寻租获得利益的大小对接受寻租具有一定的影响,获得利益越大,产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反之亦然。
对两组偏相关性的绝对值比较丨0.851丨>丨-0.548丨,因此被发现的可能性与获得的利益比较,对人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更明显,说明被发现的可能性对监管人员的影响比利益对监管人员的影响更大。
3.按照监管客体的调查结果,分别计算不同利益与发现可能性的情况下被监管人员选择行贿条件成立的分层百分比统计:
分别对被监管人员选择行贿条件成立分层百分比汇总表(表3)进行偏相关性检验。当控制变量为利益时,被发现的可能性与人数百分比偏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当利益为控制变量时,人数百分比与被发现的可能性之间的偏相关性为0.949,相关性明显,显著性为0.000,具有代表性。且当行贿获得利益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行贿被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减小,选择行贿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增多,说明行贿被发现的可能性对被监管人员选择行贿有一定影响,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选择行贿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当控制变量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时,利益与人数百分比的偏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当被发现的可能性为控制变量时,利益与人数百分比的偏相关性为-0.887,相关性明显,显著性为0.000,具有代表性。且当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同时,随着行贿获得利益的增加,选择行贿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增多,说明通过行贿获得利益的大小对选择行贿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获得利益越大,选择行贿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反之亦然。
对两组偏相关性的绝对值比较丨0.949丨>丨-0.887丨,因此获得的利益与被发现的可能性比较,对人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更明显,说明利益对被监管人员的影响比被发现的可能性对被监管人员的影响更大。
四、研究结论
(1)尋租行为可能获得利益的多少是影响监管人员是否选择寻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能获得的利益越大,监管人员选择寻租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2)寻租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是影响监管人员是否选择寻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被发现的可能性越高,监管人员选择寻租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3)被监管人员行贿行为可能获得利益的多少是影响被监管人员选择是否行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能获得的利益越大,被监管人员选择行贿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4)行贿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是影响被监管人员选择是否行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被发现的可能性越高,被监管人员选择行贿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亦然。(5)从监管人员角度来看,被发现的可能性对监管人员选择寻租行为的影响大于寻租可能获得利益的影响,监管人员更在意寻租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的大小。(6)从被监管人员角度来看,可能获得利益的多少对被监管人员选择行贿的影响大于行贿被发现可能性的影响,被监管人员更在意行贿行为对其带来的实际利益。
〔参 考 文 献〕
〔1〕罗胜强,姜嬿.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2〕〔英〕大卫·马什,等.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美〕艾尔·芭比.社会研究方法〔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