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长武县丧葬习俗透视及与渭南比较

2018-12-13方科平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长武县与渭南地区两地的丧葬习俗,发现两者有诸多相似,但是在丧葬场景中又有许多差异,具体表现在宴席场面、祭奠及守灵和送埋及下葬中。通过比较,可以了解传统的丧葬习俗,但也需要反思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长武县;渭南地区;丧葬习俗

大约到秦汉之后,“丧”、“葬”两词才放在一起使用,指人死后的尸体处理及相关礼仪习俗。[1]因此,丧葬习俗指以人死后的尸体处理为核心并服务于此的一切活动。陈华文说:“中国丧俗中的民间丧仪具有明显的历史、地域、民族等差异,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要给予完整的概括简直是不可能的。”[2]丧葬习俗极其复杂,本文主要选取了陕西长武县和西渭南地区两地丧葬习俗中对比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按照长武县农村风俗,老人去世之后一般由长子主办后事,其余子女协助。凡是涉及丧事的一切事务,特别是和外界发生关系或纠纷时长子享有决定权。老人殁了之后,儿女们在第一时间要通知并邀请本族中辈分高、有威望的人来家中商议后事,同时要请本村威信高、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做总管。丧事中,总管主持具体事务,是一大亮点。诸事有无纰漏,各环节是否周全、是否圆满,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总管的能力和威望。担任总管的一般都是前任村支书或现居住本村的退休干部、教师等。总管责任重大,但不计报酬。风水先生就不一样了,他做的活计愈多,收取的费用就愈高。30年前流行于长武县农村的一种道教法事很繁琐,连续做好几天,贫寒人家一般是消受不起的。在长武人眼中,风水先生是“专业人士”,所以办丧事家家必请。丧告由风水先生书写,一般丧告都写在一块较长的木板上,倚靠在大门外的墙壁上。除此之外,风水先生要到墓地看风水、钩穴地,随后主持“盛敛”仪式,决定祭奠、埋葬等日期。

上面所述及丧葬事宜,陕西长武县和陕西渭南地区只是大同小异,但是在丧葬场景中则可以显示出两地风俗上明显的差异。

图景之一:宴席场面

长武县农村宴席从祭奠前一天下午正式开始,主家要提前找专业的手艺良好的厨师,还要邀请十多个或者二三十个手脚快、大脑机灵的妇女帮厨。这一天主要招待第二天和第三天来帮忙的庄客(本村客人),不过第二天来行礼的本村人也在这天来赴宴。祭奠前两天,主家穿孝服带香烟挨家挨户去报丧,邀请别人到家里来奔丧。对重要亲戚,还要买礼品带到家里并举行下跪仪式。但是,一般主家不主动向别人报丧,都是相互送信。即使平日里有过节,大都也在邀请范围之内,遇到老人殁了这样的大事,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前嫌,这令人感动。祭奠前一天下午的宴席,已经很隆重正式,饭菜规格和第二天完全一样,也包括饮料和烟酒。规模较大,一般要坐三四十席,还有第二轮宴席十多桌,总共招待三四百人吃饭。总管在席间发言,要安排执事人员各自的职责。总管讲话有威严,但也不失幽默,人们乐于接受。大家边吸烟边喝酒,长武县人们喜欢劝酒,喜欢划拳,因此这天总会有数人醉倒被抬回家。

相比之下,祭奠这天宴会中闹酒的就少一些了。因为这天来的客人多,总管、主家、各执客特别繁忙,醉酒之后不好处理。当然最近几年闹酒的较前多年有所减少了,一方面人们健康的观念增强了,另一方面年轻人对白酒兴趣降低了。渭南地区,人们一般不劝酒,席间酒壶酒杯轮流转动,自斟自饮,依自己酒量而饮,因此一般不会醉酒。相较而言渭南地区更加节制,更加理性。长武县人们则相对放纵,率性而為。祭奠这天下午的宴会是最重要的,除过前一天来的人之外,主家几乎所有亲戚、重要朋友、领导、同事、同学都要来奔丧。因此酒席的规模很大,第一轮一般坐四五十席,第二轮坐二三十席,第三轮坐十几席。总管安排进度和诸多事宜,要亲自讲话。还有乐队唱歌、唱戏助兴、烘托气氛。主家兄弟、成年子女轮番敬酒。主家也要致辞对来客表示欢迎、感谢,对各执客表达谢意,对亡者哀悼。这样办酒席,费用较大,一般家庭仅香烟一项花费一万元左右。

图景之二:祭奠及守灵

长武县农村在对亡者埋葬的前一天举行祭奠仪式,主家也在这一天正式招待前来奔丧的客人。客人当中除过亡者的已经出嫁的女儿和姐妹之外,其余亲戚朋友必须在当天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二点之间到来。如果提前或者推迟到,都被视为严重失礼。这和渭南地区完全不同,渭南亲朋好友奔丧(除过亡者的已经出嫁的女儿外)一般从祭奠当天下午开始,甚至可以提前一天去。在来的亲戚中,家庭中女眷的娘家人是最尊贵的,按照长武习俗,早餐吃“血条汤”时给他们要多加几个荤菜,主家在总管等人的陪同下给他们单独敬酒,而且要双膝下跪敬献孝布。除“娘家人”外,主家还给其他关系较近的亲戚准备孝布和孝服,也包括本家族关系很近的“自家人”。亡者的孙子,不管是里孙还是外孙,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必须带孝布穿孝服,手拿丧木专心当孝子。渭南亡者的孙子孝布孝服可穿可不穿,没有严格的规定。

长武县祭奠当天早上孝子们迎献饭。献饭种类大概有三四十种之多,众孝子排成长队,亡者长子居队首。众人在厨房案板前双膝跪下,长子双手接献饭,然后大家起身,在唢呐声中缓慢走到奠棚里,郑重地将其放置在用来祭奠的方木桌子上。献饭一个一个迎,所以这样简单的动作要重复三四十次,这不仅考验着孝子们的体力,而且面对如此精致又繁杂的食品,人们禁不住回想到亡者生前生活的拮据、节俭,以及生活中所遭受的苦难,子女们往往情不自禁哭声一片,一天的祭奠由此也拉开了帷幕。

一般是庄客先到,到了之后先上礼金,总管安排专门接客的知客给男性庄客发一支烟,然后被引领到棚内桌前就坐,开始吃血条汤。饭后,再发给男性一支烟,随即可以离开。离开的庄客一般到晚上参加祭奠,叫奠酒。

外村的亲戚朋友稍晚一点到,对于重要的亲戚,众孝子在乐队的陪伴下要到村口去迎,迎的时候也要双膝下跪,磕头。被迎到家之后,亲戚们先到灵堂前进香、作揖、烧纸等,有些还讲究哭灵。由于白天做过祭奠,所以这部分客人很多人晚上就不再参与奠酒,在下午饭后就回家了。

长武农村很重视晚上的祭奠,天黑以后,晚上的奠酒仪式就开始了。灵堂两边一般摆放两排桌椅,家庭中女眷的娘家人坐在中心位置,其他亲戚一同坐下。众孝子跪下,还有本村很多庄客站立在旁边,场面庄重宏大。奠酒讲究三拜九扣,做得好的极为优雅、隆重。亡者的长子先奠,其次是其他子女祭奠,边哭边奠,现场一下变得悲伤凄婉。后面其他孝子、亲戚及庄客交叉奠酒。庄客中有大部分是白天来行过礼,晚上也有人会来祭奠,平日的恩怨在隆重的祭奠中烟消云散。

祭奠结束后是守灵,这个环节里陕西长武县和渭南地区有很大的不同。长武县守灵是由长子、长女、次子、此女等轮流跪拜在灵柩侧面,表情严肃,一直守候到天亮。渭南地区守灵多由女子完成,而且累了可以坐在板凳上,有时还和别人聊天。其他人等则拉开了娱乐的帷幕,有的支起了桌椅打麻将,有的玩纸牌,不论男女。长武县女人打麻将一般是受到非议的,特别是在农村。大家可以玩到天亮,夜间主家提供夜宵。而且参与娱乐的人数越多、场面越大,主人越显得体面。更有甚者,亡者子女直接参与娱乐,玩得开心时哈哈大笑,几乎忘记了这是在办丧事。这在长武县简直是大逆不道,亡者子女从父母殁了之后,一直持续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别人面前表情凄婉、哀伤,不能显出高兴状,娱乐之事不得参与半点。王夫子指出:“中国传统的殡葬礼仪中贯穿着儒家的‘孝文化,各礼仪环节是按孝道的思路设计的。”[3]“孝文化”是丧葬的核心,渭南地区人们也是极力奉行孝道,守灵中的娱乐只是他们长时期遗留的习俗而已。

图景之三:送埋及下葬

长武县有南、北两塬,中间有几公里宽的狭长地带,两塬与中间地域之间形成了地形复杂的沟壑。为了不占用耕地,人们喜欢把深沟作为墓穴,这有利于农业。但是,送埋及下葬却变得异常困难:全部依靠人力,不能使用机械。沟壑道路崎岖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麻烦更大。因此,老年人不管年轻时脾性多大,但老了之后性情会有变化,特别是对年轻人很客气、笑脸相迎,他们内心有一种恐惧:担心死后没人抬。即使极少数人选择墓地地势相对平坦,也断然不能使用机械,否则会成为笑料。早上六点多,大家就开始动身了。送献饭,摔瓦盆,这个习俗和渭南是相同的。长武县讲究八抬大轿,即由八名身材魁梧健壮的青壮年男子抬轿,中间还要有多次替换,所以抬轿还得有预备队员。送埋不能走捷径小路,要绕村里主干道路。孝子特别是亡者子女、姐妹一路豪哭,其他孝子低头陪着落泪,甚是凄惨。路过别人家门时,主家表情严肃、燃烧麦秸相送。按照长武风俗,所有孝子必须穿孝服、带孝布,曾孙辈小孩可以不穿孝服,但必须系红带当孝布。在棺木下葬后,人们用铁锹抟土。多数人都自发前来帮忙,主家或管事一个个递烟、敬酒。渭南地区地势平坦,多数墓穴选在平地,下葬时可以借助机械。而且抬轿的是十六人,相对省力。渭南帮忙送埋的人,很多在忙完之后就去上班了。长武县下葬一般在九点多就结束了,帮忙的人都要到主家家里去,主家招呼吃饭,还要一一敬酒表示感谢。饭后,大家帮忙收拾桌椅板凳,还要打扫卫生,这些事不用总管安排,大家都争着干。下葬后,这种悲伤的气氛持续较长时间。郑志明指出:“传统社会的殡葬礼仪早已有着后续抚慰的文化设计,关心丧亲者悲哀情绪的宣泄,安排了葬后的丧居生活,时间的长短可以由丧亲者依据其实际的需要来做调整。”[4]相比之下,陕西长武的丧葬传统礼仪对于丧亲者的悲哀情绪的抚慰功能不甚突出,渭南地区丧葬礼仪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从悲痛中淡出,有利于丧亲者情绪稳定,生产生活走上正轨。

通过比较,不难看到:陕西长武县人表现出对死亡的一种恐惧、一种难以释然,对亡者的过度悲伤;陕西渭南地区人们面对死亡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姿态,亡者身心得到安息,生者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现在,社会提倡“厚养薄葬”,就是生前对父母要尽最多的孝顺,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丧葬的场面上。传统的丧葬习俗要保留,但也需反思,以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2.

[2] 陈华文.丧葬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195.

[3] 王夫子.殡葬服务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6.

[4] 鄭志明.中国殡葬礼仪学新论[M].东方出版社,2010.287.

【作者简介】

方科平(1974—)男,陕西长武人,硕士,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