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2018-12-13李莹,辛勤,树义夫,张慧,汪如煜,金世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医学

李莹,辛勤,树义夫,张慧,汪如煜,金世英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临终关怀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文章通过拟定临床试验的方式,对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对象和不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对象进行对比和研究,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临终关怀对所服务的患者和家庭产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一系列效应,从而探讨临终关怀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及其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医学

临终关怀是一种现代人文背景下的新型关怀理念,在这种理念中,一个完整的生命必须以高质量生活为前提,如果在死亡之前承受了过多的痛苦,就违背了临终关怀的思想。西方国家在很早就已经提出临终关怀的理念,并在各大医院实施。通过临终关怀的开展,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死亡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突出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临终关怀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

早在12世纪初期,欧洲的部分国家的基督教医院就已经着手建立临终关怀组织,通过医疗手段帮助临终者。到了20世纪40年代,英国致力于发展现代临终关怀理念,而后对全世界的临终关怀领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活动,而后全世界60多个国家纷纷参与其中,通过创建临终关怀组织,或与医院、社区等联合的方式起到临终关怀的作用。目前,仅美国就有超过2 000个临终关怀机构,因此,国外关于临终关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1临终关怀概述

1.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服务等。其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它强调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生活在如家的环境中,舒适、有尊严地过完生命中的最后阶段。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于1988年正式在临床中应用。

1.2.临终关怀的内容

身关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行照顾,通过医学治疗减轻患者的病痛,并利用合理的饮食搭配为患者的身体提供能量。

心关怀: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和指导降低患者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感,消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其对未来(死后)充满希望与信心。

灵性关怀:引导患者回顾人生,探索人生意义,或利用宗教使患者得到更加圆满的临终关怀。

1.3临终关怀的意义

第一,临终关怀符合人类对于高质量生命的追求。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不仅仅对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死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人生走向最后的阶段时,为了让人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就需要社会各界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在最后阶段能够更加平静,也能够在病人死后不给家属留下遗憾和阴影。

第二,临终关怀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临终关怀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行为,临终关怀体现了现代人对患者尊严的维护,是提升人生圆满程度的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行为,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临终关怀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

临终关怀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体现,而这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价值。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利用科学的方式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怀,并且利用临床手段减轻患者的病痛。医护人员作为临终关怀的实施人员,其一言一行都必须遵从职业道德,尊重每一个患者。

2临终关怀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

本次项目拟对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对象和不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癌症患者进行对比和研究,以几组典型的研究为代表,通过对这些癌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临终关怀对所服务的患者和家庭产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一系列效应,研究结果如下。

2.1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在本次临床试验中,通过调查发现,接受了临终关怀的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而另外没有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大多与家属产生了较大隔阂。一方面,癌症治疗资金消耗巨大,许多未接受临终关怀的家庭由于未受到正确的临终心理疏导,导致患者与家属之间就金钱问题产生了分歧。另一方面,患者本身由于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而衍生出猜忌等心理,导致患者与家属之间产生心理隔阂。而接受了临终关怀的患者对死亡不是十分恐惧,依旧保持着开朗的情绪,由于临终关怀减轻了他们的病痛,因此在照顾病人的问题上家属的压力也大幅度减轻,这样在患者的最后阶段他们也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2.2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更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意愿

在试验中可以看出,接受了临床关怀的患者通常比未接受臨床关怀的患者更热衷于思考,他们会想要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这些患者几乎全部都签署了器官捐献的协议,认识到人应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这些接受了临终关怀的患者也开始关注一些公益事业,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他们明白了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可以通过爱心得以很好的延续。

3临终关怀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

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医学伦理学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新思维。临终关怀凸显了现代医学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死亡质量的思考。我国大陆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于1988年,在临终关怀中心成立后,主要的活动范围也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几个大城市,随着国家对临终关怀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在2001年后开始建设全国性质的临终关怀组织,并在各大城市设有网点,为数以万计的重病患者提供医疗帮助。尽管如此,我国仍然与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明晰临终关怀的积极意义,发掘临终关怀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是大势所趋。

3.1临终关怀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客观需求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第一,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力下降;第二,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导致了社会服务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关于养老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传统的家庭式养老给子女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在社会福利方面无法做到全面顾及,尤其在老年人养老方面,仅仅停留于健康状态下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方面,而对于老人的临终关怀问题鲜有涉及,而这个问题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临终关怀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3.2临终关怀是疾病谱系变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难以治愈的疾病大量出现,例如癌症、艾滋病等,人们一旦患有这些疾病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为了延长患者的寿命,医院通常会采用放、化疗的方式抑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但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尽管拥有了更长的存活时间,但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不仅仅提升了患者对生活的焦虑,也加深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临终关怀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消解患者这种负面的情绪,尽可能减轻病痛的折磨,培养患者正确的生活态度,使其正视生命的限度,这不仅仅是患者的需求,也是其家人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3.3临终关怀可以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为人类生命的最后阶段,死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痛苦的,无论是对患者本人还是对其家人而言都夹杂着痛苦和无奈,同时萦绕于患者最后的生活中对死亡的恐惧也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问题,容易使病人的病情恶化。而临终关怀机构恰恰能疏导患者心理,使人生的最后一站充满幸福和安适,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需要。

临终关怀是人类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好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通过本次试验项目发现,接受了临终关怀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势在必行。临终关怀在我国的普及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未来,临终关怀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医院将会更加普遍,临终关怀事业也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惠兰. 深圳市临终关怀现状及对策研究[D].深圳大学,2017.

[2]张鹏.中国的伦理文化与临终关怀[J].醫学与哲学(A),2016,37(12).

[3]任俊圣.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的发展方向[J].医学与哲学(A),2016,37(6).

[4]唐超.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5]刘继同,袁敏.中国大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前瞻[J].社会工作,2016(2).

[6]沈月,王益平.中国临终关怀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6,28(3).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社会医学
医学的进步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