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联动 庄河农兴
2018-12-13孙福有包尚友
◆ 文/孙福有 本刊记者 包尚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农产品加工业是突破口。结合地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探索出一条功在当前、利于长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下,地处辽东半岛东南侧的庄河市就正在做着这样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庄河市依托国家新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体系,通过创新“三产融合、陆海联动”模式,紧紧围绕打造蓝莓、海参、贝类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按照“抓基地、抓龙头、抓合作组织、抓市场、抓品牌”的思路,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规划先行庄河版供给侧改革启动
庄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陆域面积41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全市耕地面积184万亩,农业资源及物产十分丰富,拥有蓝莓、草莓、歇马杏、优质大米、黑岛鸭蛋、庄河大骨鸡、杂色蛤等一批地方品牌。除此之外,庄河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临日韩发达经济体与可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的朝鲜,西靠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冀都市群,北依重新振兴的大东北工农业基地,可谓坐拥海陆的风水宝地,对于发展蓝色海洋经济、食品精深加工业与开展国际农副产品交易具有突出的先天优势。
据庄河市农发局局长吕纯忠介绍,近年来,庄河市坚持依托现有资源,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并成为国家第二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县、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全市GDP产值595.8亿元,同比增长7%。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庄河市选择了由中农批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中国供销·庄河农业供给侧改革方案”。该方案秉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新建、并购的方式,按照“一主二翼一片区”的发展定位(“一主”指以庄河海产品为产业基础,“二翼”是以河东农批市场、销地市场为支撑,“一片区”指以庄河海产、农特产业为产业转化平台),对庄河现有农副产品流通产业链进行系统化整合、三产化融合、生态化重构,实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此外,双方还计划配套一支规模25~30亿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来保驾护航。
事实上,“中国供销·庄河农业供给侧改革”只是“中农批冷链2862县域级农业供给侧改革计划”的重要起步,与在“一带一路”沿线骨干节点性城市建设30个海外农产品国家级B类保税市场内外呼应,目标是将庄河打造成环渤海产业带农产品货源重要集散中心、一带一路价值链结点骨干城市,率先成为新时代全国县域农业供给侧改革示范“样板”,为全国其他县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可借鉴、可落地、可收益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经验。
自2017年10月起,庄河市开始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据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产地准出的范围重点是庄河市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及畜禽屠宰厂(场)生产的蔬菜、食用菌、果品、畜禽及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实施产地准出的畜禽及畜禽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在销售时应当向购买方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检验合格验讫印章等证明。查验或检验后不合格的,将不得采收(或出栏)上市。”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及农贸市场等经营者购进食用农产品时,应当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义务,查验当批次产地证明、合格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对不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蔬菜、食用菌、果品、水产品,实行入市登记,并进行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对于不能提供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将禁止入市销售,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品牌强农龙头企业扛起大旗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意味着声望,意味着美誉度。品牌塑造和推广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和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庄河的蓝莓、草莓、杂色蛤等8个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这与庄河人的品牌意识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庄河市一直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大连庄河国际蓝莓节、草莓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对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庄河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并对品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实行奖励扶持政策。而品牌战略更成了庄河市实施以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神兵利器!
庄河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引导和服务,把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立足资源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基础,将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牧、水产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针对庄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庄河市农业农村发展扶持办法》,形成长效机制,明确了扶持支柱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发展的重点和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强了招商引资力度,严格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庄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招商推介会,引进了一大批好的企业和项目。目前,庄河市已形成大连富谷水产、大连上品堂海参等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户多、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龙头企业达到19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4家。
大连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大连玉洋集团等一批品牌龙头企业的崛起,让庄河成了名牌农产品“大户”。截至目前,庄河已打造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5个。全市农产品企业有效期内辽宁省名牌农产品4个,大连名牌农产品7个。全市有效期内有机食品企业2家,共5个品种,绿色食品企业17家,共27个品种,三品一标共86个品种。
除此之外,庄河市还通过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一步提高庄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食品消费安全,提升庄河市食用农产品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融合发展构建特色品种产业链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是资产融合,关键是利益融合,核心则是让农民分享增值增效收益。
庄河市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构建特色品种全产业链相结合。大力推进四大海洋牧场建设,全面构建河鲀鱼、海参、生蚝、杂色蛤等优势特色品种全产业链。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农村现代化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中农批共享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助推上品堂、富谷、玉洋等渔业企业主板上市。
与此同时,庄河市将蓝莓产业作为农业“一县一业”重要发展方向予以打造。通过科学规划,品牌建设,不断加大蓝莓产品开发力度,使蓝莓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全市蓝莓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被省政府评为辽宁省蓝莓“一县一业”示范县。在此基础上,庄河市依托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蓝莓实行深加工,制成果汁、果酱或提取色素。基本形成科研、生产、加工、营销等为一体的产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为有效促进蓝莓产业与旅游、文化、商贸间的良性互动,拉长产业链条,使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钱串串”,2008年,庄河市成功举办了首届“蓝莓文化节”,通过开展蓝莓采摘、蓝莓知识讲座、蓝莓饮食文化周、满族美食品尝和庄河系列特色旅游、经贸洽谈等内容丰富的节日文化经贸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大批游客到庄河市参观、考察、观光,进行学术交流、经贸洽谈和蓝莓采摘品尝活动。
实践证明,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加工业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意义,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运用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形成合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为引领,将原本一体但却分离、对立的一二三产业,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重组、上下链接将其调和在一起,不断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展产业范围和功能,实现资产融合、要素融合、技术融合、利益融合和产业融合,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的优化、整合和集成。
庄河市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新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创新,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种和质量。依托规模化原料基地,实施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变。已发展大连富谷河鲀及海参全产业链1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滑子蘑加工占全国20%以上,水产品加工出口占辽宁省半壁江山。庄河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
同时,他们还通过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引导和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全市现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41个,90%以上农户进入了产业链,位居大连市首位。全市上下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强化科技协作,现已建成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设施农业大区全部与市级以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订了技术支持合同,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精深”延伸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连接计划”庄河农产品加工业站上风口
2017年,庄河新增产业融合示范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0%。石城万亩杏花岛、黑岛千亩油菜花海等农旅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富谷现代渔业园区二期工程建成运营,成为大连市首个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新增海洋牧场2.2万亩,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县市。
2018年4月,《庄河市一二三产业链连接计划》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开始实施。
《计划》旨在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发展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庄河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明确提出,将通过采取三大措施,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
一是全面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层次。充分发挥庄河水产产值、加工企业数量、加工能力等方面均位列辽宁省前茅的优势,对全市水产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打通水产品全产业链条。2018年,中国供销·庄河农业供给侧改革共享示范区开工建设,推动以水产品和庄河农特产品为核心的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实现水产品加工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到2020年,庄河水产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及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进中心渔港建设,依托抱港市场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北黄海水产品集散中心和黑岛水产品加工集聚区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畜禽、果蔬、大米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多温层、智能化、集群化冷库储藏体系,强化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提高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三是积极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开展秸秆、稻壳、麦麸、果蔬皮渣、畜禽皮毛、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方向,促进综合利用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机结合,调整种养业主体生产方式,使副产物更加符合循环利用要求和加工标准。
统计显示,庄河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5∶1。预计到2020年,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产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9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
庄河市副市长苏长忠表示,今后全市将继续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抓规划引领、围绕农产品加工提升抓招大育强、围绕加工企业原料需求抓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抓政策扶持,坚决走好农产品加工这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