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8-12-13,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肌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目前,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手术损伤常导致血小板强烈活化,提高血栓栓塞的概率,严重影响病人预后[2-3]。近年来,替罗非班被广泛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心肌功能,还可以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临床鲜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报道[4]。基于此,本研究对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分别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研究组。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2岁~76岁(53.95岁±4.34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29例,下壁10例,前壁+下壁5例。研究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4岁~78岁(53.59岁±4.28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28例,下壁9例,前壁+下壁7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术前服用氯吡格雷(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90)600 mg,阿司匹林(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945)300 mg,阿托伐他汀钙(石家庄制药集团华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51)40 mg[5-6]。于右侧桡动脉处进行穿刺,将相关导管置入其中,注入100 U/kg肝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99),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于 250 s~350 s[7-8]。导管引导下,将导丝引导至病变血管远端,应用球囊对病变血管进行扩张,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手术。
1.2.2 研究组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65)冠状动脉注射治疗,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替罗非班用法用量为冠状动脉内注射(30 μg/kg),之后以0.15 μg/(kg·min)静脉泵入(18 h~24 h)[9-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梗死动脉开通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率、病死率。
2 结 果
2.1 两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d
2.2 两组梗死动脉开通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梗死动脉开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梗死动脉开通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2.3 两组出血率、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出血率、病死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给病人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1-1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等特点,容易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容易导致病人死亡[1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暴露内皮下胶原与富含脂质核心,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血栓[14-16]。由此可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为主[1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梗死动脉开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特点是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及残余狭窄小[18];即使溶栓失败未达到再灌注也可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可快速恢复心肌组织血流,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功能受损,尽可能缩小梗死范围,尽早恢复心肌再灌注,从而降低近期病死率,并可预防远期的心力衰竭发生[19-20]。但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损伤常导致血小板强烈活化,提高血栓栓塞的概率,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此外,对血栓负荷过重的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时,容易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后,因冠状动脉内形成较多的微血栓或血栓发生脱落,引起微血管痉挛、远端微循环栓塞、血小板激活、内皮功能损害等,导致病人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未恢复,造成心肌梗死区域微循环出现障碍[6]。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不仅可对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进行抑制,还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同时替罗非班可有效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的心脏缺血症状[21]。替罗非班不仅可以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血流状况,还可以对心肌再灌注、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灌注进行改善,大大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功能,促使ST段回落。此外,与静脉注射相比,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可使大部分微循环内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与替罗非班直接结合,提高受体阻滞程度,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提高抗栓效果,从而改善心肌灌注[22]。由此可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显著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改善病人心肌功能,预防药物毒副作用,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治疗,可显著缩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虽增加出血事件,但差异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