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影响抛石机发射距离的因素

2018-12-13谷鲲北京汇文中学

数码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抛石重力势能重物

谷鲲 北京汇文中学

1.抛石机的历史起源

抛石机与弓、弩都是基于抛射技术的武器装备。弓起源于人类的狩猎活动,在大约3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已产生,春秋时期的科技著作《考工记》深刻总结了弓箭的制造工艺技术,至今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弩是在弓的技术上所进行的直接技术改造,它由人力拉弦射箭改为装上箭后由机械力射出,具有更大的威力,弓和弩都是依靠弹性力发射箭矢的。抛石机是一种由人力操纵机械抛射石弹的武器。毫无疑问,弓、弩、砲都是基于抛射技术的发展,是同一种技术的不同发展形式。它们都是利用机械产生的弹力发射箭。矢或石弹,以设计较远距离的目标。从力学和机械角度而言,弓、弩、砲都属于弹射类军事机械,是现代射击武器的鼻祖。

当我们谈到抛石机的起源,不得不提“桔槔”,桔槔是中国民间一种飞常古老的提水装置,最古老的桔槔可追溯至夏商时代。《庄子》记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漫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见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

汤,其名桔槔。’”据此可见,桔槔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提水装置,它通常设立在井或沟渠边,由两根木柱支撑着一件横木,一端系重物(或用手拉),另一端悬以水桶,使两端上下运动,这样可以将水桶提至提水者所需的高度。这种装置直至20世纪还广泛应用于民间。

桔槔与抛石机在形状上与技术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一根长臂在支点上摆动,利用惯性力提起重物。南朝侯景判断时,侯景军:“又于船上置木桔槔,聚茅置火,以烧水栅。”就是用木桔槔装置来发射点燃的茅草进行火攻。这充分说明桔槔与抛石机在技术上的共性。因此,抛石机在技术上的直接起源就是桔槔。

2.抛石机的力学原理

在讨论抛石机的力学原理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抛石机的分类。

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抛石机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

2.1 人力机

人力机也叫“炮”,它指的是在古代中国出现的人力抛石机。工作方式为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边抛射另一边的石弹。炮同时也是中文中对所有种类投石机的泛称。附有轮子的通常称行炮车。

中国的抛石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纯利用人力的人力抛石机。采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炮梢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个炮梢装在一个炮架过,需250人施放。据史料记载,唐朝与高句丽作战时使用的抛车能抛出300多斤的石料,对高句丽的木制城栅造成重创。

2.2 扭力机

扭力抛石机,其中文名称又有石弩(义即发射石弹之弩)、投石车、弹射器或弩炮。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扭力抛石机即在使用,其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力量弹射。弹射杆平时是直立的,杆的顶端是装弹丸的“勺子”或皮弹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弹丸。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恢复到垂直位置将弹丸射出。这种投石机发射时很像驴子再踢腿,所以被称为“Onager(野驴)”。

2.3 配重机

配重机即重力抛石机、配重式投石机或重型投石车,这是出现在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投石机,也是最大型的投石机。其利用杠杆原理,一端装有重物,而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弹也顺势抛出,此种抛石机经由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而被称作“回回炮”。到了14世纪中期,有的抛石机能抛射将近1000磅(约454公斤)重的弹体,威力巨大。近代试验表明,吊杆长50英尺(约15.2米),平衡重锤为10吨的抛石机能将200到300磅(约90-136公斤)的石弹抛射约300码(约274米)的距离。虽然3种抛石机的形式不尽相同,但目标均为令抛石端获得较大初速度以追求更远的抛射距离,为了方便计算与分析,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较易进行变量控制的配重机作为典型来研究。对于抛石机的原理,总结到根源便是:杠杆原理。

抛石机由底座和抛石杠杆两部分组成,抛石杠杆是整个抛石机的核心部分。杠杆的支撑点不在中心,而是在杠杆的1/8或1/9处,是一个费力杠杆,配重物悬挂的一侧为动力臂,相对较短;另一侧悬挂抛掷物,为阻力臂。发射时,配重物抬高到一定的位置,抛掷物则置于较低位置,释放后,配重物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重力势能减少并转化为动能和抛掷物的重力势能,同时克服摩擦做功与装置的振动能量。理想情况下,杠杆比数越大,用的力量和达到的速度就越大,相对的石头的重量就越小。

其物理计算部分可以大致分为:

①动力学阶段如果是弹射,考虑动量守恒 p'=p 就够了;如果是转动抛,考虑转距力分析(较复杂)。②运动学阶段把初始V分成Vx和Vy,水平假设空气阻力小,f=kv^2,竖直方向g=9.8m/s^2 。联立分析可以得到结果。

设杠杆长为L,配重物一端的动力臂长为x,抛掷物一端的长是动力臂的n倍,则阻力臂长为nx(单位均为m),x=L/(n+1)。

不妨设配重物降低到最低时,杠杆与地面呈α度。设配重物质量为M,抛射物质量为m,则配重物下降减少的重力势能为Mg(x+xsinα°)=(1+sinα°)Mgx=(1+sinα°)MgL/(1+n)。

增加的能量(即抛出石弹时较准备时多出的能量)有:配重物的动能Mv2/2;抛掷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mgn(x+xsinα°)+ mn2 v2/2=(1+sinα°)mgLn/(1+n)+mn2 v2/2;

由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一升一降,杆势能变化不大,可忽略。转动能量,设杆的角速度为ω,则杆的转动能量可用下述公式表示:Iω2/2 ,I为转动惯量,对于绕一端端点转动的杆,转动惯量I=ml2/3。设动力臂质量为m2,阻力臂质量为m3,则动力臂转动能量约为m2x2v2/6x2,阻力臂转动能量则为m3(nx)2v2/6x2。

机械装置能量的损耗主要是摩擦与振动。设转动轴承的摩擦因数为μ,则摩擦力矩为μ(M+m+m2+m3)D/2,这里D为滑轮直径,计算可得该摩擦力矩很小,可用经验系数0.97-0.99来代替。配重物在下降过程中做圆周运动,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会有不同的振动耗能,设损耗系数为β(即损耗后为原来能量的β倍),则配重物下降带来的重力势能能用来做功的部分为(1+sinα°)MgLβ/(1+n)。

将两端联立可得:

(1+sinα°)MgLβ/(1+n)=Mv2/2+(1+sinα°)mgLn/(1+n)+mn2 v2/2+m2x2v2/6x2+m3(nx)2v2/6x2

得 到 v2=[(1+sinα °)MgLβ/(1+n)-(1+sinα °)mgLn/(1+n)]/[(M/2)+mn2 /2+m2x2/6x2+m3(nx)2/6x2]

上式便为物理模型中抛石机杠杆部分的工作原理。

在抛石杠杆与石弹脱离时刻之后,石弹经历的是一个斜抛过程,同样可以通过物理模型来实现。

设斜抛物运动的发射角为B,则水平速度为vcosB,竖直速度为vsinB,设抛出时的最高点距离地面y0,则

y0=vsinBt-gt2/2

x=vcosBt

解得x=v-(y0+gt2/2)2/v,即为石弹被抛出的距离。

3.影响抛石机发射距离的因素

由第二部分得到的两个公式:

v2=[(1+sinα°)MgLβ/(1+n)-(1+sinα°)mgLn/(1+n)]/[(M/2)+mn2 /2+m2x2/6x2+m3(nx)2/6x2]

x=v-(y0+gt2/2)2/v

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分析影响抛石机发射距离的因素。

由式2可以看出:

①当石弹的抛出速度v越大;②当抛出时离地面距离y越高;抛出距离越远。

再看式1,可以得到:

①当杠杆与地面角度α越接近90°;②配重物质量M越重;③石弹质量m越轻;④杠杆长度L越长;⑤杠杆投射端与配重端比例n越大;获得的抛出速度越大,投射距离越远。

4.抛石机的仿真实现

为了更好的去除制造因素等额外因素带来的影响,我选择使用Matlab对抛石机进行建模,来达到理论上的仿真,验证第三部分通过对物理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

抛出后石弹轨迹图

射程与抛射角、初速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在忽略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即理想情况),模拟结果与第三部分分析结果吻合。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加入摩擦、空气阻力带来的损耗。

5.总结

本研究性学习从抛石机的历史起源出发,研究了其演进过程及工作机理,以配重式抛石机为典型建立了力学模型并详细计算了其力学过程,分析了影响其射程的各个因素以及影响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本研究性学习,对抛石机的物理属性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后续还可以进行更为贴近现实的实验,如加入对弹丸形状与空气阻力带来的影响等等。

猜你喜欢

抛石重力势能重物
超重失重演示器
《重力势能》教学案例
抛石机的“副作用”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复杂河道下龙口合拢技术
最初的陆地交通
势能变化不用愁重心变化来解忧
力学中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应用
关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理解与运用的几个典型错误
东莞项目工程中抛石围堰方案优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