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8-12-12谷伟玲张宏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降血糖抵抗研究进展

谷伟玲 张宏

[摘要] 随着现今中药的不断发展进步,逐步与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以及中药化学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对中药化学与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其中中药多糖的研究已经逐渐趋向于成熟,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药植物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疗效,该文主要研究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中药植物多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b)-0189-02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体征,其中有Ⅰ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分,其中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而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1-2]。随着现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该病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干燥、视物不清以及疲倦感等临床症状。现今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在初期大多皆采用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也被许多患者所接受,根据研究发现,中药植物多糖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正在逐渐的深入,在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针对此种情况,对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

1 中药植物多糖研究

1.1 中药植物多糖成分及作用

中药植物多糖,大多由10个以上单糖以α-或β-糖苷所组成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可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中,植物多糖成分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多聚糖、果胶等,在现今的研究发现中,发现其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包括抗疲劳、抑菌抗病毒、延缓衰老、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抗辐射、保肝,除了应用于医学领域,中药植物多糖由于自身具有的优良的理化性质,强吸水性、乳化性、高粘度,进而被广泛的运用到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中,在纯天然护肤领域,中药植物多糖几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和剂。根据现代中药研究发展的进程,对于中药成分地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于中药多糖类成分地研究分析,很多都被应用于临床试验,给广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3]。

1.2 中药植物多糖的提取

中药植物的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虽然有许多,但是许多提取与制备方式仍然存在着问题,由于其提取方法多样,而且这些方式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从而需要根据多糖的不同性质选择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提取,对于多糖的提取研究中,需要分析中药植物多糖的极性大小、溶解性、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生物特性,决定其正确的提取方式,例如,在水提取时需要加入一些有机溶剂进行脱脂处理以及脱色处理。其中溶剂提取法需要遵循相似相溶的原则,水提醇沉是现今提取植物多糖应用最多的方法,可以将多糖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而使一些杂质沉淀出来,不过水具有特别大的极性,所以在提取前需要根据多糖的极性大小,判断是否能够采用水提醇沉的方式提取。酶提取法在温和条件下分解組织,从而加速释放多糖。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提取方式之前,都需根据药物自身的特性设计提取方案,避免有效成分地损失。

1.3 中药植物多糖应用

目前中药植物多糖研究中,目前已经开发的多糖药品主要有口服液以及注射液两种类型,例如黄芪多糖已经被开发为口服液和注射液两种处方药[4],有些中药植物多糖由于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不明确,从而没有被临床应用,注射液需要注意的方面有许多,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在人体内机制作用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中药植物多糖注射液的应用还不普遍,需要弄清其在机体内作用的机制后,并进行分离纯化并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才能被应用于临床上。

2 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

植物多糖可通过扩血管增加受损病变组织的有效血流灌注,来改善局部病损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从而阻断胰岛素抵抗状态。还可以根据抗炎症的功能来阻断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可通过抗凝血,防血栓形成来阻断因纤溶活性降低导致的胰岛素受体后抵抗,通过纠正代谢紊乱来阻断受体与受体后胰岛素抵抗。可通过抑制肝细胞内促凝与促血液粘稠系列因子的释放来阻断控制受体后胰岛素抵抗。去除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中的脂质包膜功能,来阻断脂质包膜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对靶细胞的脂毒性损伤,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阻断LDL,尤其是阻断OX-LDL对靶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性反应来防止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抑制糖毒性,脂毒性所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胰岛炎症性反应来阻断胰岛纤维化过程[5],增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代谢紊乱所带来的系列并发症。

3 中药植物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

多糖由于生物学活性多样,具有安全无毒的作用,所以在许多保健食品中和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但是由于中药植物多糖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多糖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步骤较为繁琐,还不能大规模的生产用药,所以在现今地研究中,大多植物多糖所做的研究实验大多都是粗品,还只停留在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层面,功效因子、量效关系不明确在分子水平阐明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只有很少的研究,对于要的长期效果跟踪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药物的作用时间以及治愈情况较为模糊,药物本身的剂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4 结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慢性的永久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其他代谢以及部位还会造成影响,由于胰岛素缺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地进入细胞中燃烧产生能量,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6];而且细胞又不能很好地将葡萄糖转化为其他物质储存起来,当血糖超过肾阈值时,糖由尿中排出,造成体内能源地浪费,故全身疲乏无力。高血糖时,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均出现代谢紊乱,可引起各种并发症。高血糖患者葡萄糖经肾排出时必然带走—定量的水分,尿中糖越多、从体内带走的水分就越多,多尿能带走体内的电解质,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旦诊断明确,检查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心血管危害。

2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5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①饮食的控制;②合理的运动;③糖尿病的药物治疗[7];④要做好血糖的监测,血糖的监测是在糖尿病治疗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只是吃药而不去测血糖的话,并不能够保证所用的这些药物能够起到很好的降糖的作用。⑤要进行糖尿病的教育。该文主要通过对中药植物多糖在降血糖方面的机制研究,从而分析中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可塑性,从而增加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效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做出最大的努力。血糖升高直接跟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多吃新鲜的蔬菜可以缓解血糖升高,具有很好的疗效,运动降糖就是通过活动,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和蛋白热量,最好选择尽可能动员较多大肌群的运动,这样的运动能量消耗大,对呼吸循环系统也能够产生有效的刺激。应选择适量的、全身性的、有节奏地锻炼,由少到多、由慢到快,这样不会因一下子运动过剧而发生运动器官的损伤。日常的自我调理,高血糖最佳的治疗方法,绝不是药物治疗,而是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与搭配。高血糖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多种事宜,饮食方面也需要加强管理,同時也应保持良好积极的情绪,做好适当的运动。治疗高血糖血糖监测同样重要:因为血糖监测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尤其是餐后2 h血糖,而且血糖较尿糖测试更准确。尿糖检测影响因较多,误差大,不如血糖精确,而且对低血糖无任何价值。认真记录下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糖过高、过低,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指标,及时调整治疗程序,从而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减少、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通过研究分析,中药植物多糖对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该基础上进行血糖的日常控制,会让疗效更为显著,使血糖能够控制合理范围,对自身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提高对植物多糖的研究,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孟祥云,郭树明,杨丽霞.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8):220-225.

[2] 刘月冉,耿越.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2,14(1):64-67.

[3] 苏现义.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4, 16(4):J0007-J0008.

[4] 叶涛,叶湘漓,贺建华.植物多糖功能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2-23.

[5] 梁潇,黄月琴,陈建平.山药零余子多糖抗氧化活性及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273-275.

[6] 廖冬冬,林文庭.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2);26-28.

[7] 郑华,戈延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4):531-534.

[8] 李晓东,李娟,杨丽霞,等.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11):77-80.

(收稿日期:2018-04-29)

猜你喜欢

降血糖抵抗研究进展
吃素无法降血糖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