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影响
2018-12-12陈德琴范颖
陈德琴 范颖
[摘要] 目的 研究个体化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在2016年10—11月选取该院体检中心糖尿病前期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中实施12个月的个体化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干预,比较两组人群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腰围、BMI、总胆固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糖尿病转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使用个体化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血糖转化,从而恢复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个体化干预;糖尿病前期;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b)-0016-03
在糖尿病前期如果不进行治疗,会逐渐转化为糖尿病,在这个时期,患者会出现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β功能减退的情况,患者的心血管的发生率增加[1]。在临床上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使用个体化干预,能够促进糖尿病转归,从而恢复健康。该文中在2016年10—11月选取该院体检中心糖尿病前期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中使用个体化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该院体检中心糖尿病前期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中实施12个月的个体化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干预。其中,试验组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在36~6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1±4.9)。对照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在32~6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5±4.1)。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符合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无脑梗死、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③患者无严重精神障碍。④患者在3个月内无服用激素等影响糖脂代谢的药物。⑤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干预,主要进行定期的体检、饮食指导等。在试验组中使用个体化干预。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采取每个月一次的大课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常规的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等。
1.2.2 试验组 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
(1)个体化饮食干预:①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并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②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处方,促进饮食均衡合理。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以及季节的改变调整饮食的处方,从而有利于患者控制饮食。③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通过饮食处方的使用表了解患者的饮食处方的使用率,每月健康宣教时对患者的饮食使用情况进行反馈总结。
(2)个体化的运动干预管理:根据干预对象的年龄、BMI、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强调适度的运动和量力而行。
(3)健康教育方式和干预时间:由内分泌专家及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早期症状、治疗方法等糖尿病相关知识。持续时间为12个月。并现场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同时,鼓励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分享控糖经验,加强同伴教育。
(4)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实行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督促患者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以及定期进行体检以及复查。
1.3 观察标准
观察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BMI、总胆固醇以及血糖转归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方差不齐时(P<0.1),采用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腰围、BMI、总胆固醇的基线情况
两组人群在干预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BMI、总胆固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的血糖、腰围、BMI、总胆固醇的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腰围、BMI、总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糖、腰围、BMI、总胆固醇在干预前后的对比结果
组内比较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比干预前下降(0.46±0.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后餐后2 h血糖比干预前下降(0.77±1.2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比干预前下降(0.19±0.6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餐后2 h血糖比干预前下降(0.4±1.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转归的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中有30例患者转归为糖耐量正常,有1例患者转化为糖尿病。在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转归为糖耐量正常,有5例患者转化为糖尿病。试验组患者糖尿病转化率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在患病后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重点。既往研究表明,有1/3的糖耐量减低者5~10年后发展为糖尿病。如在此阶段进行合理干预,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4]。因此,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个体化干预成为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该调查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表明不管是常规干预还是个体化干预,糖尿病前期应给予提前干预治疗,提前干预治疗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这与张家旭[5]的研究结果一致。试验组经过个体化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尿病转化率低于对照组,转为正常的人数高于对照组,与赵静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后,试验组有1例转化为糖尿病,可能与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健康教育依从性、个体的饮食运动方式有关。干预后的腰围、BMI、总胆固醇变化不大,说明生理指标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示需要长期的干预。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使用个体化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血糖转化,从而恢复健康。同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需要医护人员、家属、社会的共同参与,今后,让更多人认识到糖尿病前期干预的重要性,参与到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健康教育中,才能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霞.怒江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4):284-285.
[2] 中华医学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3] 孟珍花.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人糖尿病前期防治的效果调查[J].医学美学美容,2015(5中旬刊):653.
[4] 阮小楠,邱桦,李锐.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13):124-127.
[5] 张家旭.提前干预治疗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35-237.
[6] 赵静,高珊,韩兰稳.个体化综合干预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2):154-157.
(收稿日期: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