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8-12-12王冬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二甲双胍

王冬梅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PG、2 hPG、HbA1c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两组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平稳降糖,不良反应少,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格列吡嗪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b)-0084-02

糖尿病为常见内分泌疾病,尤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较常见,发病率达11%。相关文献报道[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由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患者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头昏、乏力等症状,血糖水平明显偏高。有证据指出,长期高血糖可累及各脏器,引发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该研究以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5~68岁,平均(42.77±9.31)岁;病程2~8年,平均(4.00±1.59)年。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4~66岁,平均(44.01±10.02)岁;病程2~7年,平均(3.79±1.38)年。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制定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入组前4周内无相关药物治疗史;③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伴心血管疾病者;③妊娠与哺乳期女性;④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⑤未按规定用药者。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427,规格:5 mg×12 s)进行治疗:口服,初始剂量5 mg/次、1次/d,后结合血糖变化增加至1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2020960,规格:0.25 g×48 s)进行治疗:0.25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参照《2010年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2]中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治疗4周后的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FPG)<6.6 mmol/L,空腹尿糖阴性,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FPG在6.6~7.2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8.3 mmol/L,24 h尿糖定量<10 g或较治疗前下降至少30%,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FPG在7.2~8.4 mmol/L,2 hPG<10 mmol/L,24 h尿糖定量<25 g或较治疗前下降至少10%~29%,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00%。

1.3.2 血糖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检测方法: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与2 hPG,果糖基肽氧化酶法测定HbA1c。

1.3.3 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腹胀、一过性低血糖等,比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见表1。

2.2 血糖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FPG、2 hPG、HbA1c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非胰島素依赖型糖尿病也被称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及胰岛素抵抗为主,患者多出现长期高血糖。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维系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引发临床关注。

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主,故选择安全、有效降糖药成为临床研究主要方向。但单要降糖通常较难取得满意降糖效果,而药物联合则需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该研究对照组单独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结果显示在相当的基线水平下,观察组治疗4周的FPG、2 hPG、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血糖下降幅度更大,治疗总有效率达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疗效得到强化。格列吡嗪控释片为磺酰脲类药,可对胰岛β细胞形成刺激而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实现降糖作用。有研究指出[3],格列吡嗪可与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促使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启,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

二甲双胍可强化组织肌肉摄取并利用葡萄糖,促进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减少肝糖输出,通过增加糖的利用而发挥降糖作用,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小肠实现。二甲双胍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联用可协同增效,从而强化降糖效果。二甲双胍还可延缓胃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这一作用不同于胰岛素,表明其不会促进促脂肪合成,可降低一过性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二甲双胍结构稳定,口服后在小肠崩解及吸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故在体内的清除速度较快,安全性高。该研究中观察组于对照组均只有1例一过性低血糖出现,证实两药联合可稳定降糖。另外两组其它不良反应也较为接近,总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耐受。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稳定降糖,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为安全可靠治疗方案,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晓铭,武革,甄卓丽,等.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78-2380.

[2] 李雪梅.2010年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学术会论文集.2012:7-15.

[3] 谭敏.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7-58.

(收稿日期:2018-04-10)

猜你喜欢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二甲双胍分别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