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首有益无损的野性的诗歌

2018-12-12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雁飞翔诗意

胡善恩

日前,环境保护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17年中央财政近500亿元用于治污。500亿,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对于我们受污染的土地,这仍属于杯水车薪。关于保护土地,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很早就提出“土地伦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大雁归来》,来理解他倡导的这种理论。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沙乡年鉴》

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生灵们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美点赏读

这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文章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但侧重点又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要欣赏这篇文章,要把握以下美点:

1.诗意描写春雁生活剪影。美国学者比尔认为,利奥波德的写作策略,是先让读者沉浸在田园牧歌般的氛围之中,然后提出有争议的评论,继而再持续之前那种美之经历的描述手段,从而使“美成为一种行为方式”。阅读《大雁归来》一文,其内部的叙事层次与这一点是相吻合的。文章前十段将大雁的归来放在充满诗意的描写当中,不对大雁迁徙的特征进行直接解说,而是运用体物入微的科学观察精神和委婉含蓄的文学叙述手法,向读者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美,在美的熏陶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在这里,作者写春雁,不是漫无边际地瞎侃一气,而是专门摄取春雁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春雁归来的情景、春雁摄食的画面以及春雁集会时的场面。在细致的观察和形象的描绘中,把大雁与人的关系展现出来。阅读时,要感受这种诗意的美好。

2.含蓄而有节制的抒情。作者在描绘“美”的同时,还巧妙地将含蓄而有节制的抒情融入其中,使文章的承载更加厚重。例如,作者写春雁归来,一向直线飞行的大雁这次穿行是“曲折”的,盘旋是“试探性的”,扇动翅膀是“终于”且“慢慢”的,滑翔是“静静地”,这些形容词背后隐藏着以大雁为代表的生物与人类之间的一种紧张关系。在利奥波德看来,大雁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社区的公民,理所当然的有形象、灵魂和生命,因此,在作者的笔下,大雁的飞行、捕食和集会都如同人一样栩栩如生、非常可爱。正是这样描写,“大雁”这一野性的生命形象鲜活而诗意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读之我们的认同感便会增强。

3.“突转”的议论性说明。大雁有诗意的生活,人呢?“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一个“然而”的对比说明,暴露了作者諷刺人类内讧恶习的用意。不过,作者仍然没有措辞激烈地批判、直斥是非,只是以大雁用生命追求联合的例子作对照,希望它能够像照妖镜一样照出人类的丑恶本质来,求得无字褒贬的效果。为了强化对比讽刺的力量,作者进一步指出,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是超时空的:“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展现大雁的诗意生活之后,作者又展现了人类的表现。讽刺本身不是目的,作者真实意图在于提醒我们:各国之间,也应像大雁那样实现联合平等,这样的社会才会充满诗意。至此,文章的主旨才算明了。

知识把握

雾霭(ǎi) 缄默(jiān)

迁徙(xǐ) 狩猎(shòu)

凋零(diāo)环颈雉(zhì)

蹼鹬(yù) 窥探(kuī)

顾忌(jì) 滑翔(xiáng)

1.第①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作者摄取了春雁生活的三个细节是什么?试简要概括。

3.从大雁身上,你找到了哪些“丢失的东西”?

类文阅读

读完了《大雁归来》,我们了解了作者笔下野性的诗意,我们再来读下面的文章,看看不见大雁之后人们的失落……

不见大雁

刘长春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澈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读后一思

大雁是有灵性的,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飞翔,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被遗弃的。没有大雁的天空是寂寞的,同样,没有大雁的人也是寂寞的。想一想,本文和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春雁归来的情景、春雁摄食的画面以及春雁集会时的场面。

3.從它们身上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读后一思

示例: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叙写了三十年前后的变化;课文采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展示大雁归来的诗意。

猜你喜欢

大雁飞翔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飞翔(上)
永恒
冬日浪漫
我请大雁落山村
大雁飞
大雁
飞翔的鸽子
好梦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