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以”教学模式探索
2018-12-12孙娟赵朝成刘芳王永强卢磊
孙娟 赵朝成 刘芳 王永强 卢磊
摘要: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发展迅速、复杂多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要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注重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是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的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树立“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探索“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环境工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083-02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多数本科生创新意识薄弱、科研兴趣不足。传统以教师为主重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思维定式,其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严重不足。因此,推动教学从“知识体系”逐步走向“能力体系”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1]。
二、教学模式探索
1.以学定教,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的设置总体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面向全球的大视野,使学生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应围绕人与自然相和谐这个主题,能充分运用传统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环境问题,注重包括生物学、毒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以期在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作为多组分、多介质复杂体系的实际环境过程[2]。
通过文、理、工兼顾并重的课程实施路径,增设一些跨学科方面的选修课程,以及多学科整合的研修课程,使学生广泛地猎取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知识基础。除了综合性,注重体现前沿性和研究性,将学科最前沿呈现给学生。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刚入校对于专业方向存在困惑较多的情况,由系里水、气、声、渣污染治理四个方向的教授共同开设面向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四位教授分别讲授自己的研究专长、研究心得以及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的同时很好地做到了资源整合,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为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学促教,拓展学习多元化路径。(1)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以实践促进学习,以学习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躬身践行的品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加强实验课的力度,实验教学班最多由15人组成,使实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也便于指导教师辅导,并聘任部分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兼职实验员。实验内容方面能够及时结合教师科研成果进行更新,例如将海洋溢油修复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环境化学”课程部分实验内容,不仅使学生了解该领域研究前沿、熟悉原油性质和分析方法,而且加深了对石油在氣液固三相迁移转化规律的印象。②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可将学生的视野由书本扩大至全社会。比如,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灰霾、PM2.5的监测及分析;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石化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关注石化企业的安全性问题、事故应急以及污染调查;学校周边的噪声、固废、水污染监测及其治理等。③加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活动。为避免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加强对实习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制定《实习手册》规范实习活动,针对实习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师和实习学生职责、实习活动和指导以及评价方法等制订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另外,在认识实习之前紧密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记忆水、气、声、渣现场处理流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提倡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重构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定参考书外,特别为学生指定重点阅读文献,通过课余查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间相互配合,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广泛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某些课程,引导并鼓励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课外自主探究,拓展课堂的宽度和维度,注重反思和心得,使学生逐渐培养知识体系重组用于解决现有问题、边学边用的能力。对于“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这门课,由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和指导学生自学,以学生的设计为主,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是重点、难点等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把握规律、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使其逐渐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3.以学评教,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的重点由传统的关注老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及最终目的。在学期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主动获得反馈,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特别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地方。赋予学生学习评价应有的权利和地位,保证教学评价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期末教学评价专注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与具体的评价内容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点。采取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评价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深入评价[3]。
三、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包括“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教学模式经过几个周期的探索,获得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郜玉艳.“卓越课堂”的意蕴与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9):40-43.
[2]Davis,M.L.and Cornwell,D.A..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ird Edition)[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8.
[3]郑娟娟,范迪,陆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本的高校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