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

2018-12-12杨林红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决策国有企业监督

杨林红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从严治企,才能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

关键字:国有企业改革;全面从严治企;监督机制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企业自身要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从严治理企业,确保企业改革发展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共进。

一、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企的重大意义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是培育充满活力的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代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型企业集团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型骨干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國际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但品质不优、效益不好、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始终存在,很重的一个原因是企业治理现代化程度不高。目前,领先的跨国公司已经基本实现经营市场“全球化”、管理架构“网络化”、人才使用“国际化”、资源配置“资本化”和治理理念“责任化”。我们必须放眼放胆,用国际化标准把企业治理拉高提升,形成与建成一流企业相匹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任务。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强化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根本目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为此,必须坚持按照“1+N”文件顶层设计和“十项改革试点”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企,推动企业经营业绩更好、结构布局更优、内控管理更严,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明确全面从严治企的基本思路

推进全面从严治企,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基本思路是:治理全面,就是从总部到基层、从部门到岗位、从高管到员工要全覆盖,重点是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和身处关键岗位、掌握企业资源的“关键少数”;标准严格,就是对标国内、国际一流企业,动态调整内控体系,严格执行企业制度,突出中层以上人员的示范性和先进性,以铁的纪律打造铁一般的队伍;环节衔接,就是把日常治理和班子治理、决策治理贯通起来,日常治理靠内控,班子治理靠监督,决策治理靠法律,着力打造进取型领导班子和创业型决策机制,做到企业随治理成长,治理伴职业生涯始终。措施配套,就是综合运用内控管理体系、效能评价体系、薪酬管理体系、监督保障体系,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党群和企业文化动力机制等,实现企业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规则化与规范化。

三、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企落地落实

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看,要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建立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全面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切实落实董事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6项职权,并重点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董事会授权经营、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定期向出资人报告工作等制度,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决策的主体。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性有效性。强化流程管控刚性约束,确保内部监督及时有效。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快国有企业行为规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巡视监督,建立纪检、监察、监事、审计“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纪委主要针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开展监督执纪,用好“四种形态”,管住党员干部。按照监察体制改革要求,推进行政监察,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监事会主要履行对执行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出资人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企业经营效益、利润分配、资产运营、增值保值等事项的监督,同时发挥审计在看钱管权上的专业优势和独立特性,及时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问题。要通过“四位一体”监督机制,建立与治理主体履职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确保“三会一层”在章程框架内运行,领导人员在法定职责内行事,防止越矩行权、违规理事、暗箱操作。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建设阳光国企。

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按照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要推动从严治党扎根在从严治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通过党的意志去贯彻、去落实。建立创业型决策机制,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支持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开疆拓土、建基创业”的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决断,提高决策效率。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保护宽容兴企有为的干部,保护宽容能成大业的干部,保护宽容改革创新的干部。建立履职尽责机制,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三会”“四权”履职尽责管理体系,完善和运用好追责机制。坚持从严治企与依法治企紧密结合,把“市场竞争、法律先行”作为处理企业内外部事务的最高法则,作为企业领导班子的共同遵循,每个人都要长期践行、严格遵守。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黄群慧,王佳宁.国有企业改革新进展与趋势观察[J].改革,2017(5):5-14.

[2]徐文娟,伍旭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探索[J].现代商业,2017(10):120-121.

猜你喜欢

决策国有企业监督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