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的秋日秘语
2018-12-12晓晴
晓晴
位于美国中部的科罗拉多州既有雪山和峡谷,也有平原和牧场,景色一流,民风纯朴,时时令旅行充满惊喜
科罗拉多的秘密
“这次科州之行的highlight(精彩)是什么?”一周的行程结束,和当地的一个朋友聊天,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了几秒钟之后,答案脱口而出:Telluride。
这个被直译为“特柳赖德”、人口只有2000多人的小镇,在中文世界的名气似乎并不大。我们那天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曲曲折折向雪山包围的小镇进发时,心底也忍不住地好奇:是什么样的一个目的地,值得当地旅游界人士向我们这么鼎力推荐?正逢秋冬之交,只见群山之间,积雪越来越多,杨树大片大片地散去了叶子,但仍偶有几棵留下顽强的金黄树叶,仿佛展示曾经的风姿。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在丹佛生活数年。他在《听听那冷雨》里,还用他一贯细腻的笔触对他眼中的科州风貌进行了描写:“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而我们一路的风景,正是余光中笔下文字的再次演绎。
那天住的酒店叫The Peaks,名字也恰如其分地点出其所在位置。推开阳台的门,忍不住发出惊叹之声:连绵起伏的雪山之下,近景是仍然绿意充盈的大片绿地,又有各种不知名的鸟在婉转啁鸣,正是一幅鲜活的风景。如今,这个位于科州西南部的小镇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滑雪小镇之一。虽然与之不远的Aspen(阿斯本)是美国更有名也更奢侈的雪场,可比较起来,特柳赖德的滑雪场属于性价比更高、更亲民的去处。有趣的是,雪场的管理人员汤姆对中国近几年兴起的滑雪热颇有耳闻,他也很直白地表示,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让他们也享受到因北京冬奥会而掀起的滑雪“红利”。
可惜我们到得稍早一些,雪季在两周后才正式开放,不能亲身体会从类型各异的雪道纵横驰骋的畅快。但是独特的雪山吉普探险之旅却多多少少弥补了这个遗憾。导游兼司机只穿着一件薄衬衫,我们几个却是羽绒服加大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的。吉普车扭扭曲曲上了山路,随着海拔的升高,眼前的景色越来越开阔,温度也越来越低。迎着飘下来的小雪向山的最高处进发,一是由衷佩服司机的技术,二是感慨他的好体格。
特柳赖德位于科罗拉多州西南,坐落于一座冰川造成的山谷中。这里最初因采矿业而兴,它的名字“碲化物”(Tellurium)也因此而來。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矿业一直是小镇唯一的产业。随着矿业的衰落,矿工家庭逐渐搬到犹他州寻求新的工作机会。而一些嬉皮士被这里的旧时光吸引,慢慢涌入小镇,他们对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比如户外运动、登山、皮划艇等,也慢慢注入到当地的文化中。1972年,小镇建了第一座滑雪度假村,它不仅给小镇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彻底改变了它后来的气质和风貌。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特柳赖德渐渐有了“科罗拉多保存最好的秘密”这样的名气——如此一来,也意味着它的神秘不复存在。冬季,滑雪者涌入小镇,夏季,观光者们也将宾馆的房间挤得满满的。寻求刺激夜生活的消费者的涌入,也使得毒品交易暗流涌动,小镇由此又建构出一种暗合着中产阶级消费口味的“坏男孩”形象,竟然使得特柳赖德有了区别于阿斯本的魅力。
坦率地说,之前对小镇知之甚少;而真正置身其中,欣赏这个被壮丽景色环绕的精致小镇时,才知道有点对它失敬。小镇虽小,却有别样的文化魅力。这里是文化的天堂,一年到头都有知名的电影节、音乐节、艺术节。1974年创立、每年9月举办的特柳赖德电影节(Telluride Film Festival),也是一个风格独特的电影节。据说著名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曾说过:“这世上只有两个电影节值得一去,一个是戛纳,另一个是特柳赖德。”包括阿汤哥、脱口秀女王欧普拉奥芙·温芙瑞、拉尔夫·劳伦等很多名人不仅是这里的常客,甚至在此置业。最有意思的是,2014年底,昆汀的《八恶人》的主要景色,就是在特柳赖德附近取的。
免费的缆车将略显奢侈的滑雪度假村与山谷里的小镇巧妙地衔接在一起。想象着滑雪季到来的时候,滑雪客在一天的纵横林海雪原之后,可以搭15分钟的缆车翻过山去,到小镇里找个酒吧,或是热气腾腾的饭馆美美吃上一顿,好好放松一下。
我们就是在小镇上,心满意足地吃了一顿美式风味的日本拉面,然后坐缆车回到度假村。从餐厅出来时,发现在路边幽暗的灯光闪耀下,绵密的雪花已经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将小镇笼罩在白色的静谧当中。坐上缆车,沿着已经陷入沉睡的山谷逐渐升高,四周静得似乎只听见雪飘的声音,缆车里的我们都是在都市生活久了的人,于是谁都不舍得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打破这难得的寂静。雪夜里那静默的15分钟,竟然也成了此行特别值得回忆的一个片断。
新西域的阳关
那天和朋友聊天,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科罗拉多州的面积在美国排第几?这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一下子把朋友们问住了。大家手忙脚乱查了一下,找到了答案:科罗拉多州的面积在美国排名第八。顺带了解了其他知识:“Colorado”源自西班牙语,意为“带点红色的”,这可能指的是该地区红色的砂岩地层或是科罗拉多河两岸的赭红色景观。其实,科罗拉多人也称自己的家乡为“红色的土地”。
科州西部的特柳赖德是美国著名的滑雪小镇之一,也颇受名人青睐。阿汤哥、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都在此置业
科州的温泉资源极为丰富。格伦伍德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造奇观被《今日美国》评为“美国最有趣的小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险旅游
作为科罗拉多的首府,丹佛是我们进出科州的首站和最后一站。到的前几天,第一场大雪已结结实实地将整个城市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顶”,虽说还是10月却是初冬的凛冽;没料到的是,一周后回来,一片暖洋洋的秋日倾泻而下。真是令人不可捉摸的城市。后来才知道,丹佛全年超过300天艳阳高照,加上高纬度海拔,使得天空有了一种肆意挥洒的蓝。而干燥空气的蒸发作用使得云消失殆尽,蓝色和红色的碰撞非常容易拍出精彩的大片。
丹佛城还有一个别名,叫“里高城”(Mile High City Denver)。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丹佛海拔高度是5280英尺(1609米),恰好是1英里。科罗拉多州议会大厦西侧第15级台阶上有一个圆形黄铜片,标志着丹佛市1英里海拔高度的精确点。为此,该地的大联盟球队科罗拉多洛矶把他们的主场库尔斯球场(Coors Field)里位于海平面1英里高以上的座位特别漆成他们队色之一的紫色。
丹佛的历史与金矿的发现和发掘密不可分。原本是煤矿小镇的丹佛在建镇后不久即发现大量金矿,由此吸引了大批淘金者。随着落基山脉地区矿业和大平原农牧业的兴起,横贯大陆的中太平洋铁路通车,以及全国大规模的向西移民开发,城市迅速发展。难怪NBA的丹佛队取名“掘金”。因为曾经的淘金热,丹佛一度被称为西部的华尔街。“长相”酷似华盛顿国会大厦的,是科罗拉多州议会大厦,但特别的是,它的屋顶在烈日下闪着灼目的金光——不用怀疑,它的顶部的确铺了一层真金,也是为了纪念当年的淘金热,据说过了多少年不好看了还要换新的。足见当年的淘金中心的“豪气”。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丹佛这座遥远的美国西部城市,却与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有着极为关键的联系。
位于丹佛第17街的布朗皇宫酒店(Brown Palace)建于1892年,在丹佛负有盛名。虽然建的时间比较悠久,但推门进入,仍然被它略显奢华的风格小惊了一下。321房间如今显然成为酒店的一个重要“宣传点”——酒店保存完好的旅客入住登记簿上显示,1911年10月10日(周二)当天有14人入住酒店。这其中有孙中山和黄姓随行人员一起入住。当天的登记簿上倒数第二位客人的签名是Y.S.Sun,来自旧金山,入住房间号为321,Y.S.Sun便是孙中山的英文名字SunYat-sen(孙逸仙)之缩写。
当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响起时,孙中山正在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旅途中。10月11日晚上,孙中山与随行人员黄芸苏到了丹佛,住在丹佛市布朗皇宫酒店321房间。10月12日上午11点左右,在旅馆吃完早餐返回的路上,经过走廊报摊时,孙中山顺便购买了一份报纸,他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印着这样一条简讯:“武昌为革命党占领。”起初,孙中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紧盯着报纸仔细地又看了两遍,才最终确信这个消息。
100多年过去,这个房间至今还被完整地保存着。“当时是一个套间,房号是321,后来我们特意保留下来,并改成了会议室。”酒店工作人员介绍说。在酒店的房间内,还悬挂着原始登记记录的复印件、孙中山的照片和“天下为公”的题词。
徜徉在丹佛街头,还有另一种亲切感——它最核心的商业区域,即是由著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建筑事务所设计。
上世纪50年代,作为正在兴起的落基山脉“帝国”的首府丹佛,其不断上升的人口使得其城市规模稳步扩大,但是城市中心却显得死水一潭,自大萧条以来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新建筑。当时初出茅庐的建筑师贝聿铭负责设计丹佛的里高中心(Mile High Center)。他打破常规,开拓性地在市中心的商业建筑里实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结合。里高中心被看作微缩版的洛克菲勒中心,给丹佛原本老气横秋的市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里高中心以及1960年在附近建成的政府广场带起了一股建筑潮,把丹佛逐渐建设成为美国国内最有活力的城市。
到丹佛,不能不去知名的16街商圈(16th Street Mall),这里不仅是购物、旅游的天堂,而且是体现丹佛城市公共管理水平的一大亮點。作为丹佛主要的商业艺术步行街,从联合车站到市政中心两公里多长,这里集中了丹佛市的商业艺术精华,除数百家商店、餐馆外,还有多个文化、金融等重要机构,如丹佛公共图书馆、丹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家铸币局、美联储货币博物馆等。而16街的改造也是丹佛市政府在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提案基础上实施的。琳琅满目的商店鳞次栉比,街道中心每隔几十米便摆放着一架钢琴,琴身被绘上了各不相同的图案,众多路过的音乐爱好者即兴上前弹奏一曲小调,别有一番都市风情。16街以充满人文精神且富有变化的街区景观、良好的公共建设与公共艺术设施等,成功地塑造了丹佛的都市意象。
徜徉在丹佛街头,还有另一种亲切感——它最核心的商业区域,即是由著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建筑事务所设计。
坦率地说,丹佛的文化魅力是我之前低估的。由意大利建筑师吉奥·蓬蒂(Gio Ponti)主持设计的那只巨大的蓝色“偷窥熊”,趴在科罗拉多会议中心玻璃幕墙4层楼高的墙外,这具满是现代生活隐喻的雕塑,也成为丹佛的一个文化符号。我们后来才得知,丹佛是美国人均贡献公共艺术资金最多的城市,如扩建后的丹佛艺术博物馆,用玻璃和金属构成的三角形和多边不规则形组合而成的抽象建筑,成为美国落基山脚下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
科罗拉多之行的最后一道晚餐,是在丹佛The Source市场里独具一格的餐厅进行的。The Source位于布莱顿大道2.6万平方英尺的19世纪仓库内,于2013年改建为一个全新的市场,酿酒商、面包店、肉店、特色杂货店和工匠铺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屋檐下,并且正在成为这个城市美食家的最佳目的地。酒足饭足之余,想起余光中写过一篇《丹佛城——新西域的阳关》,不由感慨,如今,无论物理空间,还是心理感受,丹佛与国人的距离已远不是那个年代的遥远。(本文图片由科罗拉多州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