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加莫要打开恶性竞争的潘多拉盒子(社评)

2018-12-12

环球时报 2018-12-12
关键词:孟晚舟对华高管

全世界的企业高管大概都不会赞成美国加拿大对孟晚舟的抓捕,因为国际商务纠纷通常不是这样处理的,即使涉及到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人们的预期也是美国会罚款、制裁,最严重的例子莫过于今年4月美商务部一度宣布的对中兴通讯的绝罚。

而美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指使加拿大逮捕孟晚舟,并要求将其引渡,这严重超乎了人们对跨国企业高管风险的想象。尽管美国强调这只是孤立的司法事件,但人们普遍将这次逮捕与美国对华为的长期打压联系了起来,怀疑这是美国对华为下手的切入口。

把商业和科技竞争变成对对手核心高管个人的突袭,至少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包括美国知名财经评论员、《财富》杂志前总编诺切拉在内的很多人用了“绑架”这个词。美国如果坚持引渡孟晚舟,将成为国际商场上一个划时代的恶例,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现在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高管来中国旅行都有点紧张了,中国企业高管去美国和加拿大也有了同样的不安,尽管中国丝毫没有释放可能以抓捕美加企业高管作为报复的信号,美方也没有表示可能将抓捕中国企业高管常态化,但是企业界的担心已经挥之不去。抓捕孟晚舟绝对是企业高管个人风险上升的里程碑事件。

美国加拿大毫无疑问在滥用它们的司法体系,这个体系的强大给了它们一些额外的权力。华盛顿不应试图将其国内法当成其在全球开展商业及外交竞争的战略支援部队,将司法长臂管辖不断极化。美国这样的行动无疑是政治性的,司法的薄薄外衣掩饰不住它的政治肌肉。

华盛顿需要适可而止。由于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经验都不如美国强,难免在法律较量上吃亏。但是在华盛顿虚伪的布局之外,各国的主权和利益都比美方的法律圈套更加真实。其他国家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己正当权利和尊严的抵制必将发生。

孟晚舟保释听证会谈了大量司法的细节问题,在不知不觉把很多人带入这种司法程序自身的正当性里,好像抓孟晚舟,放不放她,的确就是纯法律问题。然而我们认同带有相当法律专业性的保释辩论是在美国出于政治和安全原因严重歧视并“围剿”华为的大环境下发生的,这个场景的出现是政治的作品,加拿大的精英们理应有这种悟性。

不要用加拿大是法治国家这样的宣示来搪塞中国人对释放孟晚舟的要求。正如美国多家主流媒体指出,由于国际供应链的复杂性,很多跨国公司都实际违反了美国对伊朗制裁。对华为的选择性执法,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刑事拘捕,构成了对法律精神的严重违背,也是对全球商业秩序的致命冲击。

我们希望美国和加拿大当局及时清醒过来,先拿出结束这一错误做法的政治决心。尽管孟晚舟案在走法律程序,但正确的政治决心会对司法的执行方向产生影响,阻止一个严重错误发展成世界治理体系中的癌变。我们相信,美加两国如果想把处理上述纠纷带回到正常轨道,他们有作为的空间。▲

猜你喜欢

孟晚舟对华高管
孟晚舟和刘晓棕:遇见爱情
本期导读
孟晚舟和刘晓棕:遇见爱情
孟晚舟等待回家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