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企发难,美国不怕殃及自身吗
2018-12-12
《日本时报》12月11日文章,原题:美国能铐住华为,中国能锁住美国设想一下,假设你是某美国品牌的在华产品工程师,每年须提交护照续签签证。但续签耗时久,你被困在上海,无法回总部进行产品讨论;你的产品是在深圳组装,但工厂刚遇到第三次检查。麻烦来了,生产中断;由于资本监管加强,海外汇款被冻结,你无法把钱打给日韩供应商。没有货款,他们就不会给你的在华工厂供货。你或许想从日本银行贷款,但这需要时间,眼看节日购物季临近。你可能不得不从本地采购,但要让中国国内供应商提高标准达到要求,你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别以为这些只会是天方夜谭。
随着首席财务官被捕,对华为科技公司未来的担心并非毫无根据。另一家中国企业中兴的美国零部件供应就曾受到威胁。若美方扩大事态——像国会有些人想要的那样,那华为可能面临同样命运。
然而,若这种情况引发中国报复,美国企业会损失惨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中国装配的苹果公司。此外,还有思科的路由器、戴尔的电脑、福特汽车的线束……都是从中国采购。如果追根溯源,那么连脸书、字母表公司和亚马逊公司所用的服务器都离不开中国庞大深厚的供应链。
尽管中美双方言语上针锋相对,但迄今冷静占据上风。美国人仍能获得他们的苹果手机,而中国人也能购买高通芯片。但在中国,如今越来越多外国零部件正被本土产品所取代。但美国却不能指望取代中国的劳动力、工厂和供应链。比如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富士康工厂,连富士康在华产能的10%都达不到——这还是在规模达到所规划的前提下。从10年自动化进展缓慢的现实来看,机器人根本弥补不了缺口。
许多公司采取中间方案,迁往越南和墨西哥等地。然而这需要时间,且讽刺的是,这还需要美国资金才能加快进度。
当美国政客们讨论禁止一些产品出口中国时,他们应考虑相反情况可能出现——哪怕中国采取针对美国利益的此类行动,会伤及本国经济。当前全球增长放慢,不利因素增加,中国似乎难以承受这样做的代价。但是,若美国继续对华为——一家中国龙头企业及中国战略性科技雄心的关键一环——采取强硬做法,那不排除北京至少会提醒美国官员其手握的反击武器。
美国或许成功拘押了一名中国公民,但中国左右着美国大片产业。▲
(作者蒂姆·库尔班,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