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舞台角色立体丰满

2018-12-12屈苏红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三意社分公司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秦腔司马迁剧目

屈苏红(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三意社分公司)

从艺至今,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作为一名逐渐步入中年、较为成熟的秦腔演员,自己也曾经演出了多出秦腔传统、移植改编、新创剧目。在《对花枪》《目莲救母》《赵五娘吃糠》《庚娘杀仇》《司马迁》等数十部剧目中担任了主要角色,随着年龄增长和艺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愈加感到演戏这件事的不易,愈加觉得传统戏曲艺术博大精深。

对自己而言,在秦腔界崭露头角的剧目算是一出由京剧移植而来的折子戏《对花枪》。这一剧目京剧名家、豫剧名家、评剧名家都曾有所演绎,但主人公姜桂芝区别于老旦行当一般的人物性格。讲述姜桂芝见罗艺忘了前情,气愤已极,披甲上马,定要在瓦岗寨众将面前和罗艺比武对花枪。罗艺无奈只好应战,结果被姜桂芝打下马来,罗艺羞愧万分,乃认妻谢罪。姜桂芝在众人劝解之下与罗艺重归旧好,一对老夫妻又得团圆。这出戏最初排练是2000年,由恩师何尚达老师执导。这出戏首先的挑战来自于穿着靴子演出一系列技巧,旦角演员从练功伊始靴子是基本不会涉及到的,即使是老旦行当的一些角色,穿云子鞋,也不会有过多的身段、步法展示。这出戏则不同,姜桂芝扎靠旗,着戎装,使一根银枪,与罗艺对打,英姿飒爽,通过台上的演绎要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于是,从决定排演这出戏开始,自己在排练场的每时每刻都是穿着靴子度过的,从一开始穿上靴子的跌跌撞撞,到后期的灵便自如,这一切都源自排练场的苦练以及恩师何尚达老师的悉心指导。

同时,这出戏是一出唱念做打结合的吃功夫戏,在音乐方面,由原三意社著名秦腔板胡演奏家陈百甫老师作曲,“空盼望,气难忍,我好心伤。跨战马,提银枪,足穿战靴换戎装。今日里我上战场,来寻忘恩负义郎。结发之人他不认,不认儿孙丧天良。叫尔等你与我高声嚷,单叫罗艺快下山来对花枪。”在京剧行当,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通过陈老师的移植,用秦腔唱来也是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极具感染力。在教唱、演唱中,自己也是尽量用自己的声音条件展现秦腔的韵律,通过细腻准确的行腔,将唱词的内容、主人公的感情宣泄而出。 排戏时,何老师对把子的打斗程式动作进一步凝练,使得每一环节的把子是环环相扣的,并且前后呼应。也正是通过这部戏,自己在2001年就获得了陕西省武戏大赛二等奖,也为我日后的戏曲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腔《赵五娘吃糠》是自己由武戏向文戏过度的一出戏,也是自己参加首届陕西省文华奖电视大赛的半决赛剧目。秀才蔡伯喈上京应试,谁知家乡偏遇灾荒,五娘吃糠敬养公婆。剧中,赵五娘这一角色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有崇高感。演出中,自己竭力做到唱腔和扮相似幽怨隐忍的孤霞,但风韵依然,举手投足都是对唱词如泣如诉的阐述。

“赵五娘端糠碗珠泪滚滚,挣扎扎将谷糠和泪强吞,弱怯怯不待吃饥饿难忍,一口口呕得我断肠痛心……”这是赵五娘的核心唱段,这段唱词,把抒情、叙事论理结合起来,演唱中,自己跳开了空泛的抒情,又规避了抽象的论理,而是情中见事,事中寓情,情理相互生发,显得贴切自如,有理有据,波涌起伏,动人心弦。演唱时,举目四顾,心绪茫然,用音乐、唱腔变化展示赵五娘内心的变化,任哪一个观众,看到此处能不落泪。而公婆的不理解,又使剧情进一步深化。

2017年,单位新创作剧目秦腔历史剧《司马迁》成功上演,自己在剧中扮演司马迁夫人柳倩娘。与先前的一些角色有所区别,柳倩娘这一角色没有舞台先例可以遵循,算是自己在秦腔舞台上通过导演、主创人员的启发创造出的一个新的舞台角色。排练伊始,剧组一行人员就曾赴陕西韩城司马迁祠采风,通过实地采风和先期导演的讲解,我逐渐开始对这一剧目、这一角色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一方面,敬畏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治史追求以及在人生窘境中的奋笔疾书,另一方面,剧目本身的剧本构架、音乐设计让自己对这一剧目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柳倩娘出现场次分别为第三场《家难》、第四场《归乡》、第六场《应诏》,出场伊始倩娘与女儿青儿满怀期待,等司马迁下朝归来。不想等来凶信,母女虑万分;一年后,司马迁归去老家,倩娘与女儿以一碗热面深情相迎;司马迁史书写,加封中书令,司马迁再次抉择,痛别妻女慨然归朝。在每一个场景,倩娘大多行为都是被动行为,主动行为只有司马迁归来妻女生火擀面,这也是全剧最为感人的一个场景,每每到此,演员、观众是一次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一角色的塑造,对于演唱也是一次极大的提高,《应诏》一场,倩娘唱段“鱼不同种不同群,鸟不同声难同林。宫中非是栖身处,田园伴咱迟暮人。”其中“难同林”的拖腔是极富特色的敏腔韵律,通过作曲郭全民老师的不断教唱也让自己在整体的演唱上有所进步。

作为一名秦腔演员,自己在秦腔的艺术海洋里虽然已经耕耘了二十余年,但一直都还是一名小学生,还需要练好内功。在以后的艺术历程中,还需要不断向前辈艺术家求教,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加强舞台实践,不断历练,加强个人文化素养的学习,让自己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有内涵、有深度,被观众接受、喜欢。

猜你喜欢

秦腔司马迁剧目
舞台剧目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