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ARS教育,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

2018-12-12顾亚莉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5期

◆顾亚莉

(浙江省宁海县星海小学)

“STARS”是英文单词星(star)与海(sea)的组合,是星的复数,有星群、群星之意,是为星海。宁海县星海小学坐落于宁海城区东部,东倚杜鹃山,西接星海路。学校的办学历史虽然不长,文化积淀也不够深厚,但我们仍不断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如何才能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办出特色?通过反思办学的历程,分析当下办学的现状,围绕“日星日新,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探索并实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STARS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注入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促使“STARS教育”理念得以提升和完善,实现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教育目标。

一、探索与实践“STARS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6年9月13日,在北师大权威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为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校本化解读,将抽象的培养目标具象化,提炼出适合星海小学学生发展的“五星素养”。“五星”即为“STARS”,其中的5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核心素养,即Strong body身心健康、patriotism家国情怀即人文涵养、art艺术素养、moral道德操守、science practice科学实践能力,是STARS教育全面育人的核心目标。

因此。“STARS教育”就是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向受教育者提供符合其特质和需求的学习环境,促使其主动地发展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可以说是对“STARS教育”的最好诠释。

(一)实施“STARS教育”的认识基点

1.传统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创新能力。它无视教育主体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历来都是“唯分数论”,似乎有了分数就有了一切。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给予与改造,而是发现与引领。

2.基于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21世纪的教育更应尊重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需要激发个体潜能的教育,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3.基于对个体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认识。“凡物莫不相异”强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异的。人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评价每个学生。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评价中找寻性格成就自我。因此,教育应考量学生的个别差异,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固有或潜在的素质,呈现出最佳的发展状态。

(二)“STARS教育”的实施原则

我们认为“STARS教育”既是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注重自我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其中“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是核心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践行“STARS教育”,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合乎规律原则。一切好的教育都是符合学生“天性”和“个性”,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要求、任务和方法,讲究教育的整体节律,同时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讲究教育的个体节律。

尊重差异原则。柏拉图说过,两个人不会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然禀赋、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身心特征上就会表现出与他人的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群体性差异与学生个体性差异方面。“STARS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具有个体特征的“独立”生命,把“个体的教育”与“普遍的教育”区分开来。

适性引领原则。在“STARS教育”实践中,教师的“适性引领”是关键的要素。因此,“STARS教育”呼唤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且营养丰富的课程大餐,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智慧成长的主体,使每一个学生顺着其潜质与个性,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发展个性原则。“STARS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和顺应学生的发展,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加快和促进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茁壮地成长。同时,严格有度、管理有法,对于学生的个性缺陷,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善于引导,从而真正落实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培养尊重与自信,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二、基于个性发展的“STARS教育”实践策略

(一)在学校文化营造中形成“教育场”

营造出“STARS教育”的文化氛围,不但能感染和熏陶学生,更能渗透和影响人的灵魂。一进入校园,便被深刻浓郁的Stars气息包围:“日星日新”文化石体现了Stars教育的理想,文化大厅里“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教育目标了然入目,文化墙“星海小学铭”上“日日惟新心上铭,满园桃李灿如星”,则描绘了Stars教育的美好未来,励志校园人。校园五幢特色楼宇分别被命名为德星楼、智星楼、慧星楼、艺星楼、健星楼,融文化建筑于一体。五星楼体现了学校以德为先,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健康体魄做后盾,兼顾发展艺术特长的教育思路。浓浓的文化气息处处可见,时时可感,让学生浸润其中,潜移默化。

(二)在“STARS课程”建构中强化体验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达成办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与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抓手。为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设计建构了“五星六环”课程体系,“六环”,从内到外,分别是:人格品质、核心素养、国家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兴趣拓展课程、校园节日。

开设了43门拓展性选修课程,海量的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为点燃兴趣,发现和培育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将来的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三)在“STARS课堂”打造中发展教师

“STARS课堂”就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地教,引导进行学生智慧地学。借助技术的力量进行课堂转型,凸显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化、“普遍型”向“个别型”转化。“STARS课堂”是适合学生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课堂,迫切需要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读·研·导”研修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读习师德,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建构中激生内力;研习师能,在借智与研修中拓宽视野增强技能;导习师魂,在追求教学品质中提升教师素养。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乃至学生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四)在“STARS教育”评价中激励学生

在“STARS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着手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体制机制。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评价标准,以“重过程、重全面、重参与、重激励”为原则,以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为框架,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成长轨迹纳入评价范围。

这个评价系统剑指学生的发展,具有过程性,个体性,全面性,隐密性等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STARS教育”实践的收获与困惑

一是让我们确立学校发展的教育观———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教育不是为了“优胜劣汰”,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教育的意义和使命在于尊重人的本性,丰富和发展人的内涵,是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地获取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是让我们确立教育发展的学生观——教育要顺“性”而为、适“性”发展。“STARS教育”,发觉、培植和弘扬受教育者的潜能,让学生以“个体”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教育视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承担者,这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实践“STARS教育”,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搭建可供选择的平台,让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天赋,从而用适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获取最优的发展。

三是让我们构建起基于“以生为本”的课程观——让教育与学生的生命同行。课程应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要把学生看作是完整意义的生命。对学生来说,课程是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同时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丰富的成功体验,并使之成为自己生命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同时,“STARS教育”实践也让我们产生诸多的困惑,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及应试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短时内难以消除,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要求也与日俱增。这一切都为我们实施“STARS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我们坚信,“STARS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行动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打造出一片灿烂星空。为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涂上靓丽的色彩,最终实现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