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促进再生金属产业全球化高质量发展
2018-12-12
再生金属产业在2018年发生了很多变化,经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但是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到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再生”的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各国民众的支持。我们坚信,再生金属产业的前景向好、大有可为。
一、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体情况
(一)行业保持平稳运行
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8年1-8月份,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571.05万吨,同比增长3.82%。其中,精炼铜产量584.29万吨,同比增长11.35%;原铝产量2221.16万吨,同比增长3.45%;铅产量309.48万吨,同比增长6.21%;锌产量369.52万吨,同比下降1.42%。铜材产量1091.64万吨,同比增长12.70%;铝材3097.33万吨,同比下降0.43%。
实现利润持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7月份,7751家规上企业实现利润910.1亿元,同比下降3.4%。
(二)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量稳定增长。初步测算,2018年前三季度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091万吨,其中再生铜245万吨、再生铝550万吨、再生铅170万吨、再生锌126万吨。预计全年产量约1450万吨,同比增长5%。
原料进口量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再生铜原料、再生铝原料进口量(实物量)分别为178万吨、11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5.9%、25.3%。再生铜铝原料进口金额总计为91.13亿美元,同比增长6.05%。这说明进口货物数量减少,但品质提升。
国内回收量稳步提高。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再生金属原料回收量同比稳步增长,其中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铝原料分别约为165万吨和330万吨(金属量)、废铅蓄电池回收量达到260万吨左右。
企业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2018年以来,随着发展环境改善、产业加快整合,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持续看好,国内企业也有明显的扩张意愿。例如,德国欧绿保集团加快在中国布局,正在与广东、四川、香港等地合作推动金属再生利用项目;帅翼驰集团在河南的20万吨再生铝项目、重庆顺博集团在苏州的30万吨再生铝项目均已投产;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增60万吨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四川广元、广西百色、江苏连云港、内蒙古通辽等地都在加快规划建设再生金属基地。
(三)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1、进口政策及其影响
(1)3月1日,《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GB16487-2017)实施,废有色金属夹带物控制标准从2%提高到1%。
该标准实施后,多数国外供货商及时应对,美国供货商破碎分选设备采购量激增,例如将废电线电缆加工成铜米出口到中国,总体上平稳过渡,但是可进口的品种减少,优质原料紧俏。
(2)4月19日,《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2018年第6号)发布,将废五金类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整为《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
该文件出台后,废五金进口更趋低迷。由于未获得进口审批或审批量骤减,大量企业因原料不足减产甚至停产,企业转型压力较大。这种情况在浙江台州、广东清远、天津子牙等以进口废五金拆解加工的园区尤为明显。
(3)5月4日至6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通知,对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美有限公司实施A类风险预警措施,暂停其使用中国进口废物原料装运前检验信息管理系统。6月27日,依据《关于发布限定固体废物进口口岸的公告》将固体废物进口口岸限定在18个海关。
北美商检停止一个月对美国供货商影响较大,相应的中国国内收货人也受到波及。现在北美、香港等地商检更加严格、查验时间更长,对进口再生金属原料有一定影响。
(4)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走私,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第二十九条提出“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针对上述政策我们与各方多次沟通,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多次向环保、海关、工信等部门反映环保标准和进口政策调整对产业造成的影响;组织骨干企业共同商讨固废法修订稿修改意见,建议可以直接利用的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并允许符合环保标准可直接利用的再生有色金属原料进口;牵头协调再生铜铝骨干企业编制再生铜铝制品原料标准,力争为下一步原料保障和行业监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标准依据。至于对“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解读,我们也多方求证,据我们所知,目前配套方案还在研究,如有新的消息,我们会及时与会员企业沟通。
鉴于进口政策调整及企业转型的现实需要,再生金属分会抓住近期国家正在研究减税降费措施契机,针对国内回收利用企业税链不完整、税负重问题,邀请财税专家进行调研,以形成分析报告及政策建议,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调整提供支撑。
2、产业总体政策形势
一是再生金属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再生铝为例,目前通过行业规范条件的29家企业产能合计达到362.5万吨,占总量的50%以上。企业呈现集团化发展趋势,仅新格、帅翼驰、立中的产能合计就达到200万吨。政策导向和行业竞争都已聚焦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二是有色金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推动再生金属比例不断提高。像豫光金铅、江西铜业这些企业很早就在培育再生业务,目前在行业内已经蔚然成风。以再生铅锌为例,驰宏锌锗、中金岭南、金利、万洋等企业都在加快建设回收利用生产线。中铝、五矿、中节能等大型企业也在研究再生金属的产业布局,“原生+再生”的企业越来越多,有色金属供应格局正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中。
三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对再生金属企业的环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刚刚发布的再生金属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对企业产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都有严格要求,企业为达标必须改进生产工艺、更新预处理和熔炼设备、加大环保投入,导致技术设备供应商订单出现大幅增长。
四是产业绿色化协同化日益加强。再生金属企业已进入国家级绿色工厂(华铂)、绿色园区(梧州)名单,再生铝企业与易拉罐企业、铝箔加工企业通过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推动废易拉罐保级还原和绿色制罐,再生铅企业与电池企业正在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正在重构产业生态圈。
五是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目前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正在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抓手,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京津冀“2+26”城市执行特别排放限值,长江经济带联防联控加强,供暖季限产、环保督查、产业转移等,对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六是贸易摩擦对再生金属产业造成负面影响。今年以来,美国以“进口钢铁和铝产品严重损害了国内产业,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多次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中国不得不多次进行反制,对进口自美国的部分产品加征25%关税,废有色金属被牵涉其中。出口企业临时紧急寻求日本、韩国、印度甚至欧洲的买家,或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结转,对中美两国企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再生金属分会已经多次向商务部、海关总署、生态环境部、工信部汇报贸易摩擦对产业的影响以及企业的损失。希望有关企业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解决由此引起的纠纷,争取把各自损失降到最低。
二、对国际再生金属产业格局变化的基本判断
(一)中国企业更深融入国际市场
1、原料需求未变,但是对原料有新要求
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制造业大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全球第一,资源全球配置、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市场对再生金属原料的需求不仅没有变少而是更多。只不过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应的规则和标准有所调整。再生金属分会支持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希望国内外同仁充分认识到中国以行动力挺经济全球化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时俱进、协同联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从传统的“原料进口+产品输出”转向“投资+贸易”方式。怡球资源收购美国METALICO公司,齐合环保收购德国舒尔茨集团,合作双方都获得良好发展。预计今后中国企业对亚洲、欧洲及美洲再生金属产业链的参与度将进一步提升。
2、产业转型升级,先进技术设备需求大
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衍生出对先进技术装备的巨大需求,催生了国内第一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以及众多的环保管家服务机构。但国内再生金属环保技术设备企业普遍还比较弱小,难以满足需求。目前一些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已经搭建起来。中德在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框架下成立了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工作组,中国与欧盟签署《关于循环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芬在有色金属工作组常设再生金属议题,目前再生金属分会正在积极推动建立以科技合作为核心的中意或中欧再生金属工作组。预计今后几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装备领域的巨大需求将转化成更多的务实合作。
(二)国外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典型案例是德国欧绿保集团。欧绿保曾经是向中国出口再生有色金属原料最大的欧洲出口商之一,2011年进入中国,2016年之后快速扩张。目前在废金属及汽车、电子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废塑料、生活垃圾、生物质废弃物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广泛合作。再生金属分会今年接到了大量咨询请求,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再生金属企业和设备企业对中国市场普遍看好,认为目前是进入的窗口期,希望通过协会广泛的行业资源优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政策、潜在合作伙伴以及项目落地方向。也有一部分是已经在中国落地,但是需要在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以及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模式上创新的。总体上,中国市场整合带来的机遇和空间激发了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信心和行动,有望带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从而进一步提升全球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质量。
(三)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增长迅速
亚洲开发银行相关数据显示,东南亚和南亚是近两年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工业化和环境保护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再生金属产业基础和管理经验都比较薄弱。今年以来,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废金属快速增长,但这些国家的处理能力有限,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管理部门一时陷入纠结,各国正在制定或修订进口管理政策,使其更加适应本国的发展阶段。印度市场对中国预处理设备需求也十分旺盛。预计随着相关经验成果逐步转移转化,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能抱团出海,按照集群化、专业化、园区化方式发展,既形成产业链服务于当地市场需求,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投资权益保障。
三、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全球范围内再生金属比例上升是巨大利好。例如从德国奥鲁比斯、挪威海德鲁到中国冶炼加工企业,再生金属比例不断提高,有的甚至高达50%;宜家、苹果、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供应链中再生金属比例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市场需求还在持续释放。需要引进更好的企业、更好的技术,包括原料智能化识别分选、废金属保级利用和直接利用技术、灰渣综合利用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及智能化管理系统。例如再生金属分会受生态环境部委托,正在牵头组织开展铝行业(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固废和危废管理解决方案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研究工作,也需要各国有经验有技术的企业加入。
绿色“一带一路” 加速建设。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已制定了绿色项目的标准,将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污染防治、节能低碳园区建设等领域确定为绿色信贷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助力企业抓紧绿色投资机遇,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同步上升,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
国际贸易形势负面影响突出。贸易摩擦导致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完整性受到破坏,跨国企业生产布局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国际产能合作存在短板。例如合作机制、沟通渠道有待加强,东南亚国家在产业环境、劳工、港口验放、装备等方面基础保障不足,合作落地并取得成效需各方助力。
环保压力持续增加。按照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区域2019年底前要完成“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全面整治,预计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区域会进一步扩大,对再生金属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四、展望
再生金属分会预测,2019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保持稳定。随着新建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预计2019年再生金属主要品种产量与2018年相比会有稳定增长。
二是原料进口政策有望明朗。明年开始废五金、废电机、废电线电缆等将禁止进口,可直接利用的再生铜铝及其合金原料能否进口,包括进口标准及海关商检的配套措施有望在明年制定发布。协会牵头推动的原料标准等各项工作也会积极争取达成应有的效果。
三是国内回收局部改善。随着大型企业参与国内废五金、废电线电缆、废电机的回收,同时废铅蓄电池和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提速,预计将对特定区域特定品种的回收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四是科技成为国际合作新亮点。国内外企业依托铝灰渣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探索科技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预计2019年落地。我国再生金属企业与国外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有望成为新的亮点。
过去的18年,CMRA、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与在座各位一起推动了再生金属产业的全球化,一同见证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繁荣发展。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再生金属产业始终是不折不扣的节能环保产业,从事再生事业值得骄傲自豪。让我们携手共谋绿色发展,为全球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