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健万花筒

2018-12-12

保健与生活 2018年21期
关键词:研究

喝牛奶长力量

众所周知,喝牛奶可以补钙,起到强壮骨骼的作用。人在30岁后,每10年肌肉力量都会下降5%~10%。因此,许多中老年人不但骨质疏松,而且肌肉减少,力量不足。

一般的步行运动只能提高体力和耐力,为探寻更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的方法,日本信州大学能势博教授带领研究小组,进行了“快步走+乳制品摄入”的研究。参试者为60名中老年女性,她们连续5个月进行间隔快走训练,使肌肉力量维持稳定状态。随后,研究人员将其平分为两组,在接下来的5个月时间里,一组在间隔快走后30分钟内摄入相当于1~2杯牛奶的乳制品,另一组仅完成间隔快走。结果显示,乳制品摄入组成员的大腿肌肉力量提高了16%,比另一组平均多9个百分点。

研究人员表示,运动后摄入牛奶起到了强化肌肉细胞、抑制细胞损伤的作用,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功能获得增强。

摘自《生命时报》 宁蔚夏/文

跳舞有助于缓解老年性痴呆

有研究表明,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经常配合音乐做体操,能够增强大脑活动和认知功能,防止病情恶化。

研究招募平均年龄为80岁的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85人,分为音乐体操(43人)和大脑锻炼(42人)两个小组。半年中,两组人员各自进行每周1次40分钟的练习。音乐体操组和着乐曲的节拍,坐在椅子上或站立在地上持续做手足的上下运动;大脑锻炼组用电脑进行脑部训练。结果显示,在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为方面,音乐体操组比大脑锻炼组能力维持效果更好,智力与视觉功能也得到增强。

摘自《生命时报》宁蔚夏/文

安慰剂止痛有科学依据

美国科学家日前指出,即使不服用止痛药,只是在脑中幻想一下止痛药,疼痛就会减轻,因为患者的大脑在想止痛药的时候,就开始分泌止痛物质来减轻疼痛了。

据《卫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研小组在《神经系统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他们首次获得了有关安慰止痛疗法的科学依据。

试验表明,许多患者得到的止痛药其实只是一些完全没有止痛效果的维生素片,但是他们服用后疼痛真的有所减轻。研究人员表示,这不是大脑的一种幻觉,而是大脑在此时真的分泌了止痛物质。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人体在受到痛苦后会产生疼痛感,而被告知服用了或准备服用有效的止痛药后,大脑分泌的止痛物质会增多。结果,在无任何止痛药的帮助下,这些人的痛苦得到了减轻。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 俞东蓉/文

每周跑步 多活10年

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量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多活10年。

澳大利亚悉尼韦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1500名5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每周运动量超过5000代谢当量的健身爱好者,患脑卒中、心脏病、心绞痛、癌症和糖尿病的可能性减半。代谢当量(MET)是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指标。

研究人员表示,每周完成5000代谢当量的运动,相当于步行21小时或跑步10小时,如果不想跑步,游泳和做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部分老年人可能较难达到这个运动量,但研究人员仍然鼓励那些不太爱活动的人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而只从事低强度运动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强度更高一些的体育活动,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延年益寿。

摘自《生命时报》 萧忠彦/文

常吃肉脯、肉干易失眠

近日,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吃加工肉类食品使人更容易失眠,出现极度活跃、精神兴奋等狂躁症症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对100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是否经常吃牛肉干、熏火腿、肉脯、腌肉等加工肉制品。在排除了遗传、体质等致病因素后发现,有吃加工肉类食品习惯的参试者患狂躁症风险比很少吃的人高出3.5倍。

研究人员表示,食用肉干、肉脯等加工肉制品,对人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使睡眠质量变差。

摘自《生命时报》 王晓雄/文

多接触自然 孩子心理更健康

大自然对心灵有慰藉作用,尤其有益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丹麦一项新研究表明,童年时期多接触自然,成年后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专家认为,喧嚣吵闹、环境污染、经济压力等问题成为人们心理疾病的诱因。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1985—2013年卫星捕捉到的绿色地带图像,结合国民登记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了童年期接触大自然与心理健康的潜在联系。在94万丹麦人中,约有7500人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排除遗传基因、都市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后发现,缺乏绿色环境的孩子,日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正常孩子高1.52倍。

研究人员称,大自然能促使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凝聚力,对心理健康起到良好作用。平时不妨带着孩子多融入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或做户外运动。奥尔胡斯大学生物科学系的克里斯汀教授指出,在人们居住空间的210平方米范围内增添绿色植被,也可降低精神疾病的风险。

摘自《生命时报》徐 蔓/文

吃树莓 少得心脏病

近日,英国、德国、西班牙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食用树莓可以维持血管健康,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和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招募10名参试者,让他们分别饮用200~400克冰冻树莓制成的饮品,或者颜色、味道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相似的对照饮品。参试者在饮用前后两小时及饮用一天后,接受血液和尿液检测。结果发现,饮用树莓饮品后两小时的参试者,血管舒缩功能更好,血流增大时动脉扩张能力强。血管舒缩功能是衡量血管内皮膜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由此预测患心脏病风险高低。

该研究者之一、安娜·罗德里格兹·马特奥斯博士认为,坚持食用树莓将会使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5%左右。伴随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参试者血液中对心脏功能有益的尿苷代谢物水平也会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当身体消化树莓中的鞣花单宁酸时,在肠道细菌作用下滋生了此类代谢物质。

摘自《生命时报》 瑞 秋/文

地中海式饮食或有助于提高成绩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显示,地中海式饮食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学习成绩。研究论文刊载于最新一期《儿科学学报》。

研究人员观察西班牙卡斯特利翁省38所中学和体育俱乐部的269名青少年,发现坚持地中海式饮食与学习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显现积极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坚持地中海式饮食可能通过影响睡眠质量对学习成绩产生一些间接影响。

先前研究显示,地中海式饮食可能有助于延缓认知能力衰退,降低患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风险。这种饮食方式还可能抵御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伤,降低死于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

地中海式饮食法是指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橄榄油、鱼和禽肉,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

摘自《广州日报》 黄 敏/文

防肾结石复发应适量饮水

防止泌尿系结石复发,首先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若排出的尿液颜色不黄了,饮水量就够了。一般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水(250毫升一杯,约8杯),这在临床上叫“水化”,对预防结石形成至关重要。

其次,是重视饮食调节,如高尿钙患者,应少吃高钙食品如牛奶;高草酸尿患者应少吃富含高草酸的食品,如菠菜、红茶等;尿酸结石患者应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肝、肾等动物内脏。

最后,应坚持服药预防,尤其对复发性结石患者,应该到医院查找结石病因,从而进行选择性药物治疗。

摘自《健康时报》 谷现恩/文

哮喘患者睡前莫饮酒

哮喘常见的过敏因素包括空气中的尘埃与花粉、动物毛发、喝酒过量等。研究发现,哮喘患者饮烈性酒可立即发病。在饮低度酒时,哮喘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阻力增加,诱发哮喘。因此,饮酒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可诱发哮喘。

特别要提醒的是,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病患者,经常会有咳嗽、痰多,夜间及早晨有加重的现象,甚至影响睡眠,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因此习惯在睡前饮1杯酒,希望起到催眠作用,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哮喘患者肺的通气功能本来就不好,睡前喝酒会扰乱睡眠中的呼吸,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等,容易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哮喘患者,尤其是肺功能不全者,切忌睡前饮酒。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 金 艳/文

九点前吃晚饭 降低患癌风险

西班牙研究者发现,距离睡前至少2小时吃晚饭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晚上9点之前吃饭,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和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平均降低了18%。

摘自《健康时报》

久坐导致大脑血流量减少

久坐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引起背部疼痛和腿部问题。此外,英国研究者还发现,长时间保持坐姿的人,其大脑血流量会减少。散步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最好每隔30分钟就起身运动2分钟。

摘自《健康时报》 周 铭/文

止癌痛试试控制面板法

中科院临床心理学博士、NGH美国催眠师学会催眠治疗师唐婧介绍,一种名为“控制面板法”的催眠方法,可以帮助肿瘤患者实现对疼痛的管理。

首先,引导自己放松,闭上双眼,抛开杂念。放松以后,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个类似收音机音量键样式的旋钮。仔细观察这个旋钮,刻度是从0到10,0代表最小值(不痛),10代表最大值(最痛),这就是你用来控制疼痛的旋钮。感受一下你现在的疼痛值在几,当你尝试把它向大刻度方向旋转,脑电波会对疼痛迅速捕捉,疼痛感随之放大。当你尝试把它向小刻度方向旋转,疼痛感随之减弱。最后,你可以调试旋钮逐渐向更小刻度旋转,直至调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疼痛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被心中的积极暗示钝化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疼痛也是身体受伤信号,不要去处理未经医院诊断的不明疼痛,如骨折等外伤带来的疼痛,以免耽误病情。

摘自《健康时报》 穆 欣/文

四招远离厨房油烟

减少厨房油烟试试下面几招:①减少炒菜频次,尤其是爆炒、红烧、干锅,多采用蒸煮、凉拌、焯烫等烹调方式;②需高温炒制的菜肴,选择花生油、茶籽油、调和油等稳定性高的油脂;③避免重复用油以及土榨油;④购买吸力强的油烟机,提前开、延迟关。

摘自“新华网”

多吃鱼可降低患心脏病的概率

研究发现,多吃鱼可以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和心脏病的概率。

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2500多名退休人员,该项研究显示,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的饮食可以使人们在退休后降低近四分之一的患病概率。研究人员还发现,血液中ω-3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人,患痴呆症、心脏病和癌症等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可能性要低24%左右。(这种脂肪酸一般存在于鲑鱼、鲭鱼和沙丁鱼等海产品中,有助于调节血压、心率和减少炎症)

研究人员表示,老年人可以通过食用鲭鱼等油性鱼类预防痴呆、心脏病甚至癌症。

摘自“环球网” 谭祖辉 刘 洋/文

生闷气真伤心

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近日发现,即使经常处于轻度抑郁、焦虑或压力之下,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关节炎、肺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而且,负面情绪越严重,患病风险越高。

研究人员对“英国家庭纵向研究”中的1.6万余人进行了为期3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排除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吸烟、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后,与没有焦虑、压力、抑郁感觉的人相比,经常处于精神困惑中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46%,患关节炎的风险增加57%。如果不良情绪发展到重度,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会从77%增加到189%,患关节炎的风险从72%增加到110%。如果由轻度精神困扰发展到中等水平焦虑抑郁,患肺病的风险会增加125%~148%。

研究人员推测,负面心理状态与上述疾病的发展可能有相关性。心理压力大、爱发脾气的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皮质醇含量升高,炎症状况加重,同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血脂代谢,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

摘自《生命时报》 蔡利超/文

手眼协调 孩子学习好

据美国《医学快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马克·威廉姆斯发现,手眼协调能力好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阅读、写作和数学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研究人员选取300多名4~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受试儿童在电脑上完成操作任务,以测试他们的手眼协调及与移动物体互动的能力。任务主要涉及转向、瞄准、追踪、拦截等项目,需要利用孩子们的基本认知能力,预测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情况。根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理论,这些技能可以为学生在校的学习能力提供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手眼协调能力,尤其是转向能力方面表现较好的孩子在阅读、写作方面的成绩优异;而与移动物体互动能力(拦截技能)较高的孩子则在数学方面展现了更多天赋。

研究人员建议,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学校在加强习题训练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为那些手脚“不太协调”的孩子提供一些额外的培训。

摘自《生命时报》 蔡利超/文

喝茶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喝茶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生风险,最近《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给出了新证据。

该篇文章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GaoXiang教授和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的吴寿岭教授。他们随访6年时间,分析了8万多名中国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与喝茶的关系。

结果显示,长期坚持饮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8%。而且,效果最好的是绿茶,其次是红茶、花果茶等。

摘自《健康时报》 李玲/文

食用全脂乳制品 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食用全脂乳制品可以使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历时15年,对3333名成年人的血液进行采样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含脂水平的乳制品对参试者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常食用全脂乳制品的人比习惯进食低脂乳制品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平均降低了46%。

美国加州查普曼医疗中心肥胖症外科医生布莱恩·奎比曼解释称,高脂肪乳制品摄入量与肥胖指标呈负相关。摄入脂肪更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助于防止过量饮食。而且,脂肪会减缓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循环血液中胰岛素减少意味着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会降低。

已有研究证实,含有脂肪的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并不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因为其中所含脂肪酸有消炎作用。研究负责人、哈佛大学莫札法里恩教授表示,此项新研究进一步表明,食用低脂乳制品并不比食用全脂乳制品好。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改变对低脂乳制品的推荐政策。

摘自《生命时报》 庞嘉洁/文

胡子不会越刮越粗

网上有说法称,胡子会越刮越粗,越刮越黑,这是真的吗?

其实,胡子的多少和粗细是由雄性激素、遗传因素和毛囊的分布情况决定的,与是否刮胡子没有明显的关系。刮胡子后胡须变硬,等胡子长长了,自然就变软了。刮胡子越刮越粗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摘自《北京日报》

早上不高兴 一天状态差

美国研究者发现,早上心情不好的人一整天都可能状态不佳。早上就持有消极观点,会降低大脑的功能,使人们更容易犯错或难以集中精力。

摘自《生命时报》 臧芷安/文

头晕、眼胀要量血压

一位患者近半个月来经常出现头晕、眼胀、颈部发紧,自己以为是颈椎不好。医生为他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高达190/130毫米汞柱,随时会发生心脏或脑的严重并发症。经过初步治疗后血压得到控制,头晕、眼胀症状消失。

另一个患者也是感觉头晕、走路不稳、乏力、困倦、没精神。他患高血压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该患者家里没有血压计,又懒得去医院测量血压,就这样拖了很多天,来医院一测,血压为90/50毫米汞柱。对一个多年高血压的患者来讲,这么低的血压有潜在危险。医生为其调整降压药物,几天后血压回升到120/60毫米汞柱。

虽然引起头晕的原因很多,但血压过高或过低是常见原因。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只要注意测量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并予以合理治疗,完全可以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所以每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的血压。

摘自“人民健康网” 郭艺芳/文

无花果利咽消肿

无花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对身体大有好处。

健胃助消化 无花果富含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可帮助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强食欲、润肠通便。

辅助降血糖 无花果含有大量果胶,吸水膨胀后能吸附多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并排出体外,可净化肠道、促进有益菌繁殖、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等,还能辅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利咽消肿 无花果中所含的没食子酸、绿原酸、丁香酸等,无论煎水服还是研末外用,都有消肿、止痛作用,对急性咽喉炎、咽喉疼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鲜无花果可洗净直接掰开吃,脾胃虚寒者要少吃。鲜无花果脱水后制成无花果干,易保存。

摘自《华东旅游报》 荀晓霖/文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