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农村电商扶贫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2018-12-11李彩霞杨卫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特色产业

李彩霞 杨卫鹏

摘要:以陕西省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为例,分析了电商扶贫的现状,发现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培育特色产业和营造电商生态为核心的精准电商扶贫策略。

关键词:电商扶贫;特色产业;电商生态

中图分类号:F490.6;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8-013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8.03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Actural Effectiveness of

Rural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Shangluo,Ankang and Hanzhong in Shaanxi Province

LI Cai-xia1,YANG Wei-peng2

(1.Shaanxi University of Administration,Xian 710068,Shaanxi,China;

2.Shaanxi Small and Middle-sized Enterprises Bureau,Xian 710068,Shaanxi,China)

Abstract: Taking Shangluo city,Ankang city and Hanzho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example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was analyzed,its main problems were found out,and then a precise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centering on cultivat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e-commerce ecology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e-commerce ecology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也随之蓬勃发展,电商已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体系,越来越多的地区通过电商实现脱贫致富。陕西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陕南三市(商洛、安康、汉中)有着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电商作为精准扶贫路径创新的主要抓手符合陕南实际情况。

1 陕南三市电商扶贫现状

1.1 注重电商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

商洛市山阳县制定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组织实施产业组织建设、线上平台建设、线下园区建设、共性服务拓展、智慧县城建设等五大工程,全面推进山阳县经济体系融入互联网;安康市紫阳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将电子商务列入全县20项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1.2 注重探索切合地区实际的电商发展模式

商洛市山阳县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以漫川古镇、天竺山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以核桃、香菇、木耳为代表的农业电子商务,形成了“自建平台+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安康市紫阳县采取“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电商企业与贫困户利益紧密链接,建成蒿坪镇森林村食用菌、城关镇青中村青中农庄、广城镇清勋野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电商扶贫项目,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1.3 注重优势产业发展与电商的结合

商洛市山阳县形成了“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品牌助推、科技支撑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大秦岭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为目标,坚持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大力发展“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1.4 注重完善电商服务体系

商洛市山阳县已经建成集农产品展示、农产品质量检测、线上线下运营、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县级运营中心;建成天竺山、漫川古镇等3个景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十里镇、高坝镇、杨地镇等18个镇办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下河村、合河乡等25个村级服务站已开业运营;建成“臻秦岭”秦岭八大件系列产品的分拣品控包装中心,完成逛集物流APP、逛集生鲜APP上线运行。2015年汉中市镇巴县电商扶贫试点项目完成投资88万元,建成电商服务站8个、服务点13个。

2 陕南三市电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理念滞后

对陕南地区几个突出贫困县如汉中市勉县、佛坪县、宁强县等调研发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电商扶贫的认知度仅停滞于上级文件指示精神,无法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推进电商发展;目标贫困户对电商认识更是不足,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即使有政策、有项目,目标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电商扶贫受益范围十分有限。

2.2 市场导向缺失

目前,陜南三市的电商扶贫主要还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电商企业、贫困户等市场主体参与并不充分,主要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来推动。有些地方电商扶贫停滞于政府的“单向表演”,电商扶贫的真正作用取决于市场,市场有需求才会产生效益,政府单方面主导将为电商扶贫工作埋下诸多隐患,既不能满足电商扶贫的真正需求,又导致政府部门不能更有效地利用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无法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电商扶贫政策等。

2.3 产品市场竞争力低

陕南部分地区的电商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度较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电商扶贫与产业扶贫“两张皮”,导致扶贫效果不佳。且陕南电商扶贫产业竞争同质化严重,如2015年商洛市丹凤县很多贫困户由于跟风种植香菇,导致市场供需失衡,致使当年香菇收购价大跌,扶贫效果适得其反。电商扶贫产业集聚度不高,品牌化程度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汉中市镇巴县的魔芋产业虽是当地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但全县从事魔芋初级加工的工厂很少,更不用说深加工企业了。在陕南贫困地区多以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的产品主要聚集在农特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的碎片化造成产业集聚度不高,很多个体贫苦户品牌意识不强,同种产品品牌多、规模小,很多电商企业和商户各自为战,农产品竞争力低。

2.4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贫困地区都反映扶贫资金不够,导致电商扶贫难度加大。由于陕南地区电商扶贫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源于升级的财政资金,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没有给予过多关注,贫困地区电商融资困难,投融资平台少,金融服务不完善,运营中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信贷问题,电商发展停滞不前。比如在调研安康市汉阴县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公司依托安康天然中医药库核心资源,是一家专门从事天然植物医药原料中间体、保健食品原料、高端富硒保健食品开发经营的高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是安康地区特有的绞股蓝、杜仲胶、葛根、桑枝桑叶系列提取物,该公司虽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但由于地处秦巴山区,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至今无法做大做强。

2.5 基础保障不完善

陕南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差,信息化建設落后,物流建设不完善。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中,特别是冷链物流已成为制约电商扶贫的主要瓶颈。由于冷链物流投资成本巨大,再加上陕南地区地势复杂,要想建立起大范围的冷链物流体系任务艰巨。经调研统计,陕南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区域交通运输骨干网络不完善,县乡公路等级低,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和班车通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22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占总数的3.8%;4 662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占总数的62.6%,严重阻碍了电商扶贫的推进与发展。

3 陕南三市电商扶贫工作的解决对策

3.1 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电商生态的建立离不开市场的作用,要真正提高电商扶贫中的精准度,就必须理顺政府、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明晰两者的角色分工。一是立足贫困区实际,以市场为主导,尊重价值规律,坚持贫困户、电商企业、电商服务商为主体,政府要因势利导、有为而治,不干预、不强势激发市场活力,调动扶贫各方的积极性,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政府应主要在政策支持、氛围宣传、监管市场、改善对电商公共服务方面下功夫,集中解决土地问题、资金问题等,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的电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供给推动电商扶贫成为现实。

3.2 着力处理好立足特色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陕南地区资源富集,电商发展优势明显,可以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中草药、秦巴山区茶叶、休闲农业、陕南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陕南电商扶贫主要以政府为推动力,呈现出“行政区域块状化”的特征。在优势产业方面,陕南三市贫困区存在很多共性产业,当前各区域电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或恶性竞争现象,一种产品多种品牌,不利于电商市场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处理好立足特色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区域政策、产业合作,才有利于整合资源,推进区域产业化升级,促进电商扶贫深度发展。

3.3 着力处理好长远规划与短期发展的关系

应该把电商扶贫提到战略高度,将电商扶贫纳入中央、省的扶贫体系,避免政府的“短期功利”行为。如陕南有些贫困县人口少,青壮年大都在外,物流成本高不具备电商发展的条件,这些贫困县就不应该主力发展电商扶贫,要找寻其他适宜的扶贫举措。发展电商必须因地制宜,要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有方法地稳步推进,才能真正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4 推进陕南三市电商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4.1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统筹实施

4.1.1 借鉴成熟经验,制定扶持策略 陕南三市要进一步摸清所属贫困区各地电商发展的基本情况,充分借鉴电商扶贫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比如武功模式、山阳模式、甘肃陇南模式,结合地方实际科学制定电商扶贫的总体思路,内容要涵盖信息网络建设、电商平台建设、道路交通建设、金融支持、物流体系建设、电商人才培训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电商扶贫[1]。

4.1.2 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制定实施细则 对电商发展基础的贫困地区要不断完善电商精准扶贫实施细则。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县、镇、村等行政组织要主动作为,成立专门机构强化组织保障,积极探索电商扶贫的规律,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可操作的办法或措施,推动电商扶贫落地生根。

4.1.3 加强区域协调,聚焦资源合力 探索建立由政府、电商企业、公益组织、学术团体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电商扶贫交流工作机制,积极支持成立专门的陕南电商扶贫服务协会,探索将市场规律、电商规律与扶贫规律相结合的体制机制[2];探索建立三市电商扶贫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增进互信,形成共识;消除行政壁垒,聚焦技术、人力、设施、产品等区域资源合力,建立三市联合商务中心,统一为陕南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代言、销售;注重典型示范,加强与扶贫实践取得成功地区的沟通交流。在电商扶贫做得好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建立“电商扶贫示范区”,突出示范效应,促进经验推广。

4.2 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产品,突出品牌战略

4.2.1 整合特产资源纳入电商管理 对陕南三市农特产品全面开展调查,按照市场需求分类整理,统筹纳入电商营销体系。如水果类的大枣、猕猴桃等,山货类的茶叶、木耳、香菇等,干果类的核桃、板栗、柿饼等,蔬菜类的魔芋、香椿、山野菜等,中药材的西洋参、天麻、五味子等,手工类的布艺等,均可纳入到电商的销售资源中。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统一的网货质量及包装标准,品牌化运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陕南三市网销农特产品。

4.2.2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产品 可借鉴云南的丽江古镇、贵州千户苗寨等经验,利用陕南秦巴山区独特的环境优势,深度挖掘陕南特色文化,改变过去简单的“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乡村旅游模式,进一步发展成“体验游”“深度游”的发展模式,在延长客户的消费时间上下功夫。深度挖掘陕南特色农产品,加快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讲好特色农产品的故事”,增加产品文化的吸引力。

4.2.3 突出农特产品品牌战略 要探索推进陕南农特产品品牌与“杨凌农科”区域性品牌的融合发展。引导鼓励广大电商农户、电商企业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在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上、服务的专注上下功夫,打造自己的品牌。

4.3 注重渠道构建,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4.3.1 建立专门陕南农村电商公益性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公益性平台建设,通过自身电商平台,展示推广陕南的企业产业和农业产品,打造全流程的专门电商服务平台,缩短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3.2 引进多电商平台企业进驻 开展生鲜农产品直销业务,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对接活动。

4.3.3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原则,结合乡镇服务站点建设,合理规划布局贫困区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全冷链物流,构建适应贫困区特点的物流配送体系。

4.3.4 整合快递物流资源 重点建设电商扶贫物流中心,对县域散货运输、邮政物流等资源进行整合,以现有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为基础,组建物流服务中心,探索发展虚拟电商服务点。

4.4 发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环境

4.4.1 增加电商金融扶贫有效供给 各级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的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网商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电商扶贫的趋势和动向,及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电商专项信贷支持,研发专项信贷产品,推广成熟信贷产品,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不断优化支付服务,大力推广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发展第三方支付,加强支付业务宣传培训,建立健全客户信息、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等管理機制和风险防控措施,实现新型支付工具在电商扶贫区域的全覆盖[3]。

4.4.2 优化金融环境,着力电商信用建设 政府应出台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包括信息披露、共享以及失信惩戒等制度,营造政策支持环境,同时注意加大与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依托他们的信用数据优势,走出金融创新的路子。

4.4.3 大胆探索陕南扶贫产业引导基金及PPP扶贫模式 鼓励陕南各地(市)积极与大型国企、投融资机构、融资租赁研究院对接,积极探索陕南扶贫产业引导基金,运用基金模式及社会资源介入,加快陕南精准扶贫,也可探索PPP模式破解陕南精准扶贫。

4.5 深挖“乡土”情结,落实人才保障

4.5.1 深挖“乡土”情结 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可以通过政策吸引等方式,鼓励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高层次的电商人才到农村发展[4]。呼吁在外工作学习的陕西人,宣传陕南的农产品、陕南旅游,并在网上推介、售卖陕西农特产品,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4.5.2 注重人才培育 陕西省已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活动作为电商扶贫的重点内容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可以尝试建立覆盖县、镇、村、组、农户的五级培训网络,先培训骨干,再由骨干培训引导其他群众,实现电商培训的全覆盖。探索校企合作,电商企业通过与省内相关高校对接,进行订单式培养。有条件的贫困区还可以建立专业的电商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电商孵化基地培养[5]。

参考文献:

[1] 陕西头条专家谈:加快农村电商建设 助推精准扶贫[EB/OL].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6-01/25/content_13553412.htm,

2016-01-25.

[2] 汪向东,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98-104.

[3] 孙 昕,起建凌,谢圆元.电子商务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27-31.

[4] 张祚本.发挥电商优势实施精准扶贫——陕西省武功县农村电商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2-65.

[5] 张忠华,刘 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N].湖北日报,2017-03-20.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重庆市电商扶贫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