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018-12-11刘佑
刘佑
屈指算来,此生大半时间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度过的,因而对这段历史有着切身的感受。改革就在我们的身边进行,巨大的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改革的成效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说我从改革开放中的获益,首屈一指的是年届30时考入了大学,接受了梦寐以求的高等教育,由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并重写了我的人生。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即认为我们是被“四人帮”耽误了的一代。面对全国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势,当年的高考准许“老三届”报考,教育部一位老领导就曾指出,这批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毕业后还可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30年。那时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整天与那些20岁上下的同学们混在一起,人家视我为兄长吧,似乎我还要更大一些;视我为叔叔吧,似乎我又不太够格。总之,作为一名“老三届”学生,我在班级集体中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我们当年的口号是“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同学们一个个锥刺股头悬梁,为报效国家而发愤读书学习。回想起那些挑灯夜读的情景,至今我仍然会热血沸腾,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息。我们这一代学子也真是不辱使命,毕业后大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我们用忠诚和勤奋回报了社会的期望。我是带薪上大学的,在校学习的年头仍然计算在工龄之内,这种待遇已经是很优惠的了。毕业后重新分配工作,我得到了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这为发挥自己的专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时正是百废待兴的年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又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社会是不会亏待你的,你会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和广阔舞台。我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这要感恩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我怀念那些总是扶持我走稳每一步的领导们,怀念那些曾与我风雨同舟的同事们!
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虽说已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但在涉及民生的许多方面仍未能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那时,城市居民的口粮仍按计划供应,各类副食品仍需凭票证购买。这样,设在各处的粮站就成为一个很有权威的机构。那时我在省政府的一个部门工作,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平日的工作很是繁忙,甚至经常要加班加点,因而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每到月底,当月的粮油即将告磬,必须赶在周六或周日买回下月的口粮。作为一家之主,去粮站买油是我义不容辞的任务,因而必须赶早去排队,否则就有轮空的危险。粮店的人并不着急,虽然早已超过了上班的时间,他们的店门却迟迟不开;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在外面排队的人急得跳脚,而里面的人可能仍在悠闲地喝茶、吸烟或者抬杠。直到粮店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买粮的群众,粮店的人方才不慌不忙地打开店门———此时早已日上三竿,将近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接下来排队的人依次去交粮本,然后等待买粮的人叫唤自己的名字。更要紧的问题是,码在粮店营业厅后墙的几大摞面袋,其中有些是质优面粉,有些却是质次面粉,而无论是质优还是质次,却是同样的价格。大家都想买到质优面粉,而事实上只有那些与粮店有“后门”的人,他们才能买到质优面粉;而那些与粮店关系生疏的人,他们只能买到质次的面粉,我便是经常买回芽面、碜面的一个人。其实,哪一摞是质优面粉,哪一摞又是质次面粉,卖粮的人自然心中有数;如果要求从你瞅准的那摞提面袋,买粮的人立马会怒容满面,蛮横地喝一声“想买就拿,不想买就走”,继而传唤下一个排队的买粮者。当粮户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的时候,当发现那几个卖粮人临街支起炊饼摊儿叫卖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报复心理得以满足的快意!我承认我也是升斗小民,但谁也不愿意白白吃亏,因而粮户本的取消对我而言不啻是一次解放!从此,我可以随时从市场买回所需要的粮油,不同的质量和品种都是明码标价的,任由自己验货和挑选,你再也用不着为“吃亏”而生闷气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壮大,现在人们已不全靠居家做飯过日子,街面上有的是饭馆酒店,只要你有好的胃口,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如果你是热衷于尝鲜的“美食家”,你只要肯掏腰包,就能坐地尝遍天南海北的美食;如果你嫌在家做饭很麻烦,那也不要紧,掏出手机呼几声,很快就会有外卖哥把热腾腾的饭菜送上门来。可是,人们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还会出现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不过,吃肉在当今已不再是口福之欲,减肥、吃素早已成为社会风尚,人们更看重的是生活的“品质”。
讲了“吃”的故事,再说“穿”的事情。我的儿童时代,家中孩子多,举全家之力尚且难以填饱肚皮,穿衣服的事就不得不放在等而下之的位置了。那时,整个夏天我们只有一件褂子及半条裤子,因为那裤子的前后多有破洞,裤脚也是长短不齐的;虽然节令已经由深秋进入初冬了,我们仍穿着夏天的褴褛衣衫,还光着两只脚丫,在寒风中冻得瑟瑟颤抖,总是想靠在墙角晒太阳取暖。大约是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凭布票买布的政策,虽然那点布票远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穿用,但因无钱而久久不能买来缝补衣物所需的布料。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始,名之为“的确良”的纺织品风靡一时,由于“的确良”是用化纤织成的,因而购买这种纺织品是不需要布票的,这也就大为缓解了中国人穿衣难的苦恼。然而,“的确良”衣服穿在身上,夏天不透气,冬天不遮风,没有棉布那样既透气又保暖,因而兴时了一阵子后重新被棉布所代替———那时已经改革开放了,以棉布为主的各类针织品摆满了大街小巷。或许是青少年时期的贫穷生活使我们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因而往往与时下追求奢华生活的风气发生抵牾乃至冲突。当今的年轻人,既讲究漂亮更讲究时髦。新买来的衣服,刚穿一两次就甩了;上午看见新流行的服装,下午就一定要买来显摆一下;要穿就穿名牌,并且是非外国的品牌不可。尤其是年轻女孩子,各种皮鞋能摆满屋子,还说没有鞋子穿!就我这个土老冒来说,不知从何时起也累积了那么多的衣服,短袖长袖,皮的毛的,薄的厚的,长的短的,或休闲或正装,或西式或中式;有自己买的,也有孩子们孝敬的,还有参加社会活动时发的,新老款式的衣服挤满了衣柜,挑来选去竟有不少从未曾穿过的衣服。面对这些衣服,扔吧,舍不得;穿吧,用不完,还真成了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总是想着为它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去处。因而每当有捐款捐物的时机,我便从中挑一些捐出去,当然是要挑那些新一些好一些的衣服;后来发现街道社区设有捐物柜,就把那些舍不得白白扔掉的衣服放进去;再后来还发现自己所在的小区也设了捐物柜,便随时提上一包旧衣物放进去,任凭管理此项事务的人随意处置。当然,生活的富足体现的是经济的繁荣,这又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丰硕成果;然而,生活富足之后仍应避免浪费,要始终保持克勤克俭的劳动人民本色。
接下来讲讲“住”的故事,这也是非讲不可的。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我已搬过四五次家了。我上大学期间妻子从农场调到西宁工作,她在工作单位一时分不到住房,我们只得就近在郊区农村借住当年知青住过的两间屋子。尔后一位好心的同事让出他的一间煤房,我们一家人就在那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由于房间过于狭窄,我的一箱书籍只得塞在床铺下的空间中,竟被可恶的老鼠咬得七零八碎,还将鼠屎鼠尿一古脑儿撒入其间,待其后某日打开书箱时,顿时有一股浓烈的尿骚臭味扑鼻而来。大学毕业后我被重新分配工作,不久就分到一套50多平米的政府统分住房,虽然是顶层靠边的房子,但一家人已是喜出望外了,于是把托付给乡下奶奶的小儿子也接了回来,一家人开始过上了团聚的日子。不过,这里的住户要遵照供水供电部门的通知,每个月都得按时去缴纳水电费,而被收取的水电费却远高于应缴之数,因为他们并非依据电表水表的实际记数,而是根据估计乃至“需要”收费。过了几年,单位为职工建了一栋宿舍楼,承蒙领导关心,我从政府统分房搬入单位宿舍楼,尽管住房面积仍然是50多平米,但住地距离工作单位很近,无论大人上班还是孩子上学都很方便;如出现室内水电设施发生故障之类的问题,就会有单位的专业人员及时为你解决,水电费的收缴也由单位负责,他们不会去伤害自己职工的利益。又过了几年,单位新建起处级干部及高职人员住宅楼,这次分配住房的原则是分别赋予职务、工龄及本单位工龄以不同分值,然后将个人的诸项得分加起来,谁的分数高谁就分得他想要的那套住房。我在这次分房中得分较高,因而分到了自己满意的一套住房。几年后实行房改,按政策规定向单位缴了一些钱,这套房子就成了我的私有财产。由此,我便由一个“无产者”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有产者”。若干年后我被调到一所高校工作,职务算是“高升”了,依旧住在此前的“公改房”中,早去晚归倒也方便自在。临到退休的时候,学校替教职工统一购买了若干单元商品房,我也得到有140多平米的一间大套。喜出望外之余麻烦随之而来,那就是房款的筹集成为难题。年轻一些的购房者可从银行获得贷款,但60岁以上的人就借不到购房贷了。尽管学校对购买商品房的员工有所补贴,但为了能够一次性交清房款,我还是忍痛卖掉了心爱的“公改房”。办完购房手续时学校也要放寒假了,这也是我结束40年工职生涯的时刻。坐在新房空荡荡的客厅中,强烈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是的,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套房,可这是失去多年来容我安身的“公改房”为代价;我终于可以获得解甲归田的轻松,可从此也就告别了几十年来为之献身的“事业”!
讲了“住”,再说“行”。行,大致说来指的是出行以及出行的方式,这又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运载能力直接相关。退休后我便移居南方的一座城市,这里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淬砺和洗礼,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这里也是一座新型移民城市,它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一个人只要在这里工作或生活,不论他来自于何方,都会把他看作是这座城市的人。迁居到这座城市后的第5个年头,我便领到一张敬老优待证。凭这个证件,就可免费乘坐公交大巴和地铁,就可免费进入市内各旅游景点、公园和文化场馆。作为国务院定位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座城市有着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这为商贸、货运和各种业务往来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这座城市已开通8条地铁营运线路,构成了覆盖整座城市的轨道网络,这尤其为打工者上下班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对我来说,但凡要出门办事,路近就乘大巴,路远就乘地铁,一张“敬老优待证”在手,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如果说地铁的舒适和安全让人称心如意,那么乘坐飞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改革开放前,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坐飞机的,他们也没有能力坐飞机,国家也没有条件让大家都能坐飞机。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地增强,航空运载能力随之全面提升,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坐飞机对他们来说也就成为惯常的事情了。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國与世界各地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普通百姓也便潮水般地出国旅游,去感受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化。出国旅游自然要乘坐飞机,而且要经历漫长的空中飞行,这无疑是对乘客体力和耐心的一次考验。然而,对于急切地想着尽快领略域外风情的国人来说,图新鲜开眼界长见识那才是最重要的。再说,机票价格也不一定总是高于火车票,只要是淡季机票就会打折,有时甚至比火车票还便宜。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关系在起作用,受惠的是每个想乘飞机的人,只要他运气好就能碰上机票打折的机会。近日我就去了一趟爱尔兰、英国、瑞士和比利时等欧洲四国,走马观花地领略了一下那里的自然风光,蜻蜓点水地感受了一次那里的人文风情,又一次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出去回来都是坐头等舱,这是儿子用多年乘飞机攒下的积分换来的,也是我乘坐飞机时头一次享受此等待遇———想躺就躺,想睡就睡,腰不困,腿不酸,还会恰到好处地送来吃的喝的,西餐中餐,任你挑选,我还真的成了被人伺候的“大爷”,只是觉得除了舒适之外还真有些奢侈。
构建“人类社会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共同体,当今世界己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的高度融合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权国家和地区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全面互动,形成高度整合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实这也就是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相对于地域性、民族性的历史而言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是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最终形成的一种社会的交往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交往的普遍发展,世界由原先相互分隔、彼此隔绝的地域、民族历史,逐步朝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体化”的历史转化,“世界历史”也就是世界各民族和各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的联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与发展的历史,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资产阶级起了准备物质前提的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通过共产主义革命解放全人类,使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每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个人的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现在大家都在讲“不忘初心”,如果回归到共产主义理论的经典文本《共产党宣言》,这个“初心”就是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而奋斗。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就是把人们从仅仅为生存而劳苦的境况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而这一切都是以物质生活的充足即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为条件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说过的一句名言。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了提高社会的富裕程度,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衣食住行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因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宗旨,也是党的历代领袖的谆谆教诲。毛泽东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让人们有尊严地活着”,这是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说过的一句话。这个“尊严”的赢得,是以全社会的富足为标准,以吃穿住行这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得到基本满足为前提的。有道是“人穷志短”,缺衣少食甚至连肚皮都填不饱的人,在他人面前是难以直起腰杆子的,因而也就无所谓什么“尊严”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既现实又朴素的,那就是衣食住行有保障,就学就医就业有着落,利益分享公平公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40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奋勇进取的40年,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高歌猛进的4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一天天壮大强盛起来,正在以巨人的姿态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兩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成为现实———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召唤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