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重信:在中国栽培日系草莓
2018-12-11
宫本重信(上图),1940年1月出生于奈良县,到中国指导农民种植草莓和蔬菜百余次,足迹遍及中国半数省级行政区,获得201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一直对中国充满向往。1979年,我有幸与中国结缘。那年5月,我作为日本草莓种植大县——奈良县天理农业改良普及所技术员应中国粮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之邀,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的一员,访问北京市和河北省。这次访华,非常受关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还专门向时任奈良县知事奥田良三发去公函,奈良县当地的报纸《奈良新闻》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在那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与中国相关大学研究机构交流,指导工厂加工罐头,指导农民种植草莓。当时河北省草莓种植量大约1000亩,由于草莓品种不佳,以及采用密植、大水漫灌等种植技术方面的原因,草莓腐烂较多,大都不适合生吃。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当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我指导当地农民设置专用的草莓母苗苗圃,并培养优质的幼苗,改善草莓田地的陇,移植后铺设麦秆,并使草莓的结果朝着同一方向等。
第二次访问中国是在1983年9月,这次我一个人从日本来中国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主要目的是普及草莓种植的基本技术、育苗、土壤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除技术。与四年前相比,当地的农业技术水平有了不少进步。
第三次访问中国是在1990年3月,我与另一名同事受保定市草莓研究所邀请,就草莓的大棚种植、引进新品种问题,连茬、育苗、病虫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奈良县政府退休之前,我作为农业技术员六次赴中国指导农民种植草莓,五次邀请中国媒体、农民和技术人员来到奈良县交流学习。2000年,我正式从奈良县政府退休,并出版了两本小
册子,一本回顾自己作为农业技术员走过的40年历程,另一本回忆自己与中国交往的20年历史。原本以为退休后就无法与中国保持这份缘分,幸运的是我加入了日本花甲志愿者协会,能继续来中国交流。
近四十年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农业技术上取得的显著进步,中国农村面貌的大幅改观,中国农民生活水平跨越式的提高。我第一次去中国访问时,中国农村还非常落后,很多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农业技术更是原始落后。而现在中国与
日本相比,差距已非常小。
我之所以去中国指导农民提高农业技术,一是感恩,日本在历史上曾经从中国学到太多技术和知识,尤其是我的故乡奈良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二是补偿,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我希望能弥补。
与日本相比,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我需要充分了解中国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2014年,我结合三十多年在中国栽培日系草莓的经验,采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将自己在中国指导日系草莓的经验和技术编著成《草莓促成栽培技术》一书在中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