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黄土高原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的制订

2018-12-11李愿会王荣女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耗量定额造林

李愿会,王荣女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西安 710048)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在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过度消耗了森林资源,客观上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近二十年来,国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1]。但是,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造林绿化是在国家政策鼓励下,通过少量资金补助,主要依靠林业行业无私奉献和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发展起来的,这在当时是可行的和必要的。例如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世纪80年代中央造林投资标准仅为120元·hm-2[2]。1991年启动的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国家平均投入34元·hm-2[3]。由于造林基础定额的缺位,人工造林名为“工程”实际没有纳入“工程建设项目”,造林投资以中央资金补助、地方财政补贴、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运作,模糊了资金成本构成,掩盖了造林工程造价的实质需求,突出表现为概预算无标准可依,造林投资普遍偏低,投入与成本差距过大,造林工程无法取得“工程建设项目”资格,制约了工程依法监督和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期林业工作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对造林绿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生态资源稀缺,缺林少绿在不少地区还相当严重,扩大森林增量的任务十分艰巨。自然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林越来越困难,加之劳动力、苗木等投入成本不断上涨[4],造林标准过低、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人工造林积极性和造林绿化任务的落实。为提高人工造林工程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人工造林投资的标准化和制度化,规范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标准,国家林业局组织研究制订人工造林消耗量定额,并先期选择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试点。

1 人工造林工程费用消耗的构成

人工造林工程造价由造林工程费、机器设备工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等组成,其中工程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采用传统的单价定额时,直接工程费中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按照预算定额乘以相应的工程量计算。由于我国地区辽阔,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往往很大,加之造林树种丰富多样,单一的综合定额标准往往与实际状况存在严重偏离,因此制订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并与定额基价配套使用,作为人工造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也是按传统单价法计价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考虑到工程消耗量的相对稳定,在实际工程计价时,仅需对定额基价通过定期发布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差价进行调整即可,相对单价定额既有长期的稳定性,又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充分灵活地反映出人工造林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人工造林成效。

2 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体系子目构建技术思路、原则和方法

2.1 技术思路

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合理界定定额范围,按照造林绿化作业过程和工序环节划分项目,科学测定子目内容和参数,建立定额体系,客观反映造林绿化技术经济水平。

图1 黄土高原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体系构建技术路线

2.2 原则

2.2.1 量价分离原则 本定额的编制采用量价分离的原则,定额中的量是指实物消耗量,价是指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以及根据预算价格和实物消耗量计算得出的定额直接费单价,实物消耗量相对稳定,而预算价格随市场行情经常变动。量价分离有利于通过控制消耗量标准进而控制造价,有利于业主与承包商在造价确定上的统一与自主的分离,把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参与市场的各方,并最终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从而真正实现通过市场机制决定工程造价。

2.2.2 分类不分区原则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系统统计分析造林模式,根据主导因子划分造林类型。造林类型不局限于具体的地理空间和地域单元。

2.2.3 标准状态原则 设定正常的工作环境,选择平均熟练程度和强度的标准人,按照标准的作业流程进行计量观测。

2.2.4 平均先进原则 略高于在正常施工条件,合理的组织和工艺、正常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下的平均水平。即在正常情况下,多数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且可能超过,少数人可以接近的水平。

2.2.5 简明适用原则 定额的各项内容和指标简洁易懂,对造林工程生产、管理、施工人员理解和掌握,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

2.3 方法

2.3.1 划分定额项目 广泛调研我国造林绿化现状,根据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造林及生态修复工程特点,以林地清理、沙障设置、整地、种苗处理、运输、播种和栽植、未成林抚育管护[5]等过程为基础,按照造林绿化技术要求,结合造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综合建设施工单位经营管理、设备工艺和劳动组织等因素,合理划分定额项目。

2.3.2 划分定额子目 根据定额项目内容和工艺技术特点,采用相应的指标划分定额子目。其中,造林地清理根据地被物植被类型和生活型,主要采用植被高度和覆盖度指标;整地根据土壤砾石含量、土壤类别和土石方种类,主要采用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指标;种苗处理根据种苗类型和处理工艺;运输根据运输对象和运输工具,采用运距划分列项。苗木分裸根苗、土球苗、容器苗,采用苗木地径、容器直径和土球直径等指标划分子目;播种和栽植根据栽种方式,采用种苗规格指标;未成林抚育、管护和保护根据作业方式和工作内容划分定额子目。

3 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体系

3.1 体系构成

人工造林工程项目划分为造林地清理、沙障设置、整地、种苗处理、运输、播种和栽植、未成林抚育管护和保护等7个部分,各部分下设一、二、三级项目,共计22分项76子项539子目(表1)。

表1 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体系

续表1

续表1

3.2 数据采集

人工造林施工定额中的劳动、机械定额测定的常用方法有三种: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6-7],其中技术测定法又分为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和工作日写实法三种。

由于我国传统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已有的定额主要面向木材采运、木材加工和部分营林生产,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忽视了造林绿化的定额管理,人工造林工程定额标准严重缺失。鉴于人工造林工程定额标准的实际状况,为了尽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定额编制质量,本次数据采集以工作日写实法、工时抽样法为主,对于使用传统技术和工艺方法的项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于个别新工艺项目,采用经验估计法,调查测定项目的人机材实际消耗。

3.2.1 工作日写实法 如实记录施工过程,采取摄像、秒表、表格等方式,对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顺序连续观察,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研究,获取样本数据。

3.2.2 工时抽样法 又称瞬时观测法,运用统计学原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间断观测[8],取得调查样本数据,并按照预定目标整理统计,分析数据。工时抽样法灵活机动,对生产施工影响小,需要人力少,广泛用于测定标准工时、工时利用率等,但对样本数量应满足精度要求。

3.2.3 比较类推法和经验估计法 对于一些少使用、小概率、贫信息的施工工序,采用比较类推法和经验估计法来进行数据补充。比较类推法是以同类工程造林所涉及的苗木种类、苗木规格、整地方式、整地技术规格、造林方法典型定额项目的水平或通过技术测定得到的实际资料为准,经分析比较,类推出同一组定额中相邻项目定额的方法。经验估计法是根据定额编制人员、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在勘查现场条件和施工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参考相近的定额资料,通过调查会议分析讨论,研究制订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速度快,但其准确程度受参加人员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3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处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观测次数的确定和异常值的分析剔除;二是修正后数据的分析处理。

3.3.1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对于采集来的原始数据,根据各种原始记录表备注的各种不正常因素,清理剔除后,再应用抽样极限误差,又称允许误差,计算出样本值允许变动的上限和下限,用以检查和剔除超出极限误差范围外的数据。

允许误差计算公式为Δ=Tα/2(n-1)×s

上限值=μ+Δ,下限值=μ-Δ,

式中:α表示显著性水平,(1-α)×100%表示置信水平,Tα/2表示自由度为n-1的T分布,s表示标准误,μ表示样本数据均值。

3.3.2 修正后数据的分析处理 对原始数据经过异常值剔除后,采用算术平均法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异常数据处理、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

3.4 数据验证

将其结果与实际调查的造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验证消耗量定额编制方法的可行性。

3.5 定额计算

以人工消耗量定额为例,分别计算净工作时间、基本工作时间、综合人工消耗。

3.5.1 净工作时间 净工作时间,含基本用工和辅助用工,求样本算术平均值得净工作时间。

3.5.2 基本工作时间 净工作时间除以有效工作系数,得基本工作时间。

3.5.3 综合人工消耗 基本工作时间加上人工幅度差得综合人工消耗。

3.6 人工消耗量定额

统计分析各个定额子目样本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综合人工定额。例如:子目编号3-171的壤土鱼鳞坑(长径80 cm,短径60 cm,深50 cm)人工整地的综合人工定额为6.296工日(表2);子目编号6-7的人工栽植乔木裸根苗(苗高100 cm以下)综合人工定额为0.825工日(表3)。

3.7 机械消耗量定额

机械分为一般机械和其他机械(施工工具)。一般机械采用台班消耗量定额,其他机械按人工消耗量或一般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百分比计算,用“元”表示。

3.8 材料消耗量定额

材料分为主要材料和其他材料。主要材料消耗量包括材料净用量和损耗量。其他材料消耗量按主要材料消耗量的百分比计算,用“元”表示。

3.9 调整系数

在人机材定额的基础上,优先筛选造林地海拔和坡度,给出了相应的调整系数。当平均海拔大于1 500 m,平均坡度大于25°时,根据不同的海拔范围和坡度级,通过调整系数对人机材的消耗量进行调整,如鱼鳞坑整地(表2)、人工栽植(表3)的人机材的消耗调整。

表2 鱼鳞坑整地

表3 人工栽植

4 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的应用实例

某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11.2 ℃,年降水量520 mm,根据生态建设规划需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133.3 hm2。造林地地貌属黄土山地丘陵,海拔1 000~1 400 mm,坡度18~33°,其中25°以下造林地面积33.3 hm2,25°以上造林面积100 hm2,土壤为黄绵土,现状植被以禾草、蒿类为主,分布零星杂灌。造林地距离苗圃3 km,距离水源4 km,农用车运输苗木,水车运水浇灌。造林地内平均人工运输距离300 m。

表4 造林模型设计表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和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作业现场以及邻近区域的道路交通、水利等设施状况等,确定3种适宜的造林模型(表4)及其作业项目和内容(表5),再查阅《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试行)》(本研究制定),并乘以相应调整系数计算得出单位面积人机材消耗量,最后以单位面积人机材消耗量乘人机材价格得出不同造林模型的单位面积直接工程费为模型Ⅰ 25 274.85元·hm-2、模型Ⅱ 34 986.00元·hm-2、模型Ⅲ 39 175.50元·hm-2(表6)。经与林业规划设计专家、绿化企业技术与施工人员、地方林业主管及业务部门技术人员等交流探讨,大家普遍认可该人工造林工程项目单位面积定额及总定额(441.47万元),认为该定额标准符合现阶段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造林实际,具有普适性和较高应用价值。

表5 作业项目及内容设计

表6 单位面积直接工程费概算

5 讨论

制订全国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指导规范我国人工造林工程建设和管理,促进人工生态修复,为签订造林绿化合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考核绩效提供依据,为地方、部门编制预算定额,发布计价基价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也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性工作。鉴于定额固有的时效性特点,随着工程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有定额项目以及标准会发生变化,为保证定额标准的科学合理,应适时进行增补完善和适当删补调整,并定期进行修订。2010—2013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制订了人工造林工程消耗量定额。本定额体系作为我国首个人工造林定额体系,是解决多年来我国人工造林工程无定额标准问题的有益尝试,也希望对推动全国人工造林工程定额编制工作有所帮助。

作为单独的消耗量定额,在应用时必须与定额基价配套使用。考虑到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各地区和部门仅需发布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定额基价,及时调整差价和部分管理费用费率,保证能够确实反映出人工造林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确保定额的时效性。

该定额目前仅局限于黄土高原地区,考虑到人工造林工程受自然社会条件的限制因素较大,为推动造林工程定额的系统化、全面化,建议及时开展全国其他区域的定额编制,并积极推动地方积极开展营造林定额基础研究工作,并抓紧制订人工造林定额。

猜你喜欢

消耗量定额造林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