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融通:撬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杠杆
2018-12-11陈丽冰
□ 文 /本刊记者 陈丽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着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为此,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便一直积极与沿线国家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如今,随着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也得以营造出稳定的融资环境,让更多项目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在广袤大地上落地生根。
多边金融机构打通融资难瓶颈
2018年10月11日,新加坡胜科集团宣布,其与缅甸能源部投资兴建的缅甸曼德勒省225兆瓦敏建天然气发电厂开始商业性经营。该发电厂投资金额约3亿美元,是缅甸最大的发电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电厂是在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帮助下兴建的。
“2016年亚投行贷款2000万美元,批准了在缅甸曼德勒地区的敏建项目。这是亚投行创造的一个先例,即将资金引入基础设施项目,而且是像缅甸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市场。”亚投行副行长安周奇说,亚投行开业两年多来批准了26个项目,规模有大有小,且项目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交通、能源、城市铁路等。
于2016年1月开业的亚投行是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促进亚洲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亚投行自成立以来已经独立或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一系列‘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融资活动。未来,亚投行除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融资外,还能为沿线国家提供政府政策咨询,开展沿线国家扶贫项目开发,设立沿线国家中央银行稳定基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征信和保险服务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夏先良表示。
共建“一带一路”,资金要先行。可以说,亚投行的成立正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资金融通的有力写照。
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2016~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意投资需求至少在10.6万亿美元以上。但“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资金和技术缺口巨大,需要投融资体系和投融资平台建设。为此,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5年来,除了亚投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以外,于2014年成立的丝路基金已签约20多个项目,承诺投资金额超过80亿美元;同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部分银行单个机构的“一带一路”累计授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如今,在以建立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举措为代表的资金融通下,“一带一路”建设初步形成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金融合作网络,让资金融通的合作之路不断深化,进而打通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瓶颈。
人民币国际化架起“金桥梁”
2018年10月30日,由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发起、菲律宾13家当地主要银行为初始会员组成的菲律宾人民币交易商协会在马尼拉签约成立。协会将在菲律宾中央银行的指导监督下,推动建设两国货币的直接交易市场,实现人民币与菲律宾比索的直接交易兑换,以促进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中菲贸易的首选货币。
此前,人民币与比索的兑换需要经过美元,多转一道手,成本增加、风险升高。而随着人民币交易商协会的成立,未来人民币与比索将实现直接兑换,两国间贸易与投资也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与交易,这将使得流程更加简便,成本更低廉,并且减少了须经美元的交易兑换成本和外汇保值的成本。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菲律宾此举不仅将促进中菲经贸往来更加便利化,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的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初步确立。从近些年的实践来看,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逐步扩大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重要的支持力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霍颖励表示。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2018年,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保持长期向好趋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一带一路’沿线离岸人民币中心不断发展等因素推动下,人民币有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扩大使用,并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储备货币。”中国交通银行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说。
资金融通带来发展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的最新发展,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所推动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同时也包含巨大的跨境金融需求。”花旗中国企业银行部总经理袁俊说。
正如袁俊所言,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金融合作,加快了区域内的资金融通。与此同时,随着融资环境的日益便利化,将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规模和对外投资,中资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与日俱增,从而为相关金融机构释放了巨大的金融机遇。
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已在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海外机构,老挝万象分行、文莱分行等相继开业,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约10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也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800亿美元,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民生等领域。
不仅如此,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国别和行业领域都极其广泛,对跨境金融服务的形势也呈多元化发展,而这也将会倒逼金融行业改革,从而促进金融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不少金融机构已经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服务方案,例如通过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互惠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平台也得以不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广泛应用在酒店住宿、航空机票、旅游服务等行业,惠及区域内各国的商业往来。
“习近平主席用‘工笔画’这一生动比喻,瞩望‘一带一路’的未来,这对激励我们促进资金融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各金融机构带来更大合作发展机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
01 / 由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兴建的缅甸曼德勒敏建天然气发电厂02 / 中国银行(香港)文莱分行开业典礼03 / 随着菲律宾人民币交易商协会的成立,未来人民币将与比索实现直接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