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中间与侧方入路的效果对比
2018-12-11涂建成曹俊杰陆元基
蔡 军 涂建成 黄 龙 曹俊杰 陆元基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胃肠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结肠癌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肿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近几年来,结肠癌的发病患者一直在不断增加,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以往临床主要是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虽然也可以起到效果,但是开腹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使得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且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降低疗效[3]。腹腔镜手术自从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后,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青睐,腹腔镜手术不但效果较好,且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6]。本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5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排气时间(d) 淋巴清扫数(个)观察组 35 155.5±10.5 7.0±1.3 95.8±11.5 3.1±1.5 18.15±2.31对照组 30 130.3±12.9 8.3±2.1 88.5±15.2 5.2±1.8 12.89±3.12 t 8.118 4.312 6.179 4.008 2.052 P>0.05 <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65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28~70岁,平均(49.3±13.9)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9~71岁,平均(50.5±14.5)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肿瘤患者8例,恶性肿瘤患者57例,纳入所有右半结肠癌患者。都符合第八版外科学结肠癌[7]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过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癌;排除有沟通障碍的。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经患者家属同意。
1.2 方法
以侧方入路治疗的为对照组,首先协助取仰卧大字体位,头低脚高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用五孔法,在患者的脐下作一切口,长度大约在1cm,插入Trocar,建立人工气腹,然后放入腹腔镜,在患者的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作12mm穿刺孔,作为主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开始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探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观察肿瘤是否出现转移或者是种植,再确定需要切除的病变范围。切除后把患者的小肠和横结肠移到左上腹,分离出回盲部,右侧腹膜切开,沿间隙慢慢回到回肠末端,游离出升结肠、回盲部。此时协助患者取头高脚底位,推移小肠到患者的盆腔位置,游离胃结肠,把游离的右半结肠进行切断处理,结扎回结肠的血管,清扫淋巴结,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在患者的正中绕脐处作一切口,长度大约在3~5cm,视肿瘤大小,用小型切口保护圈保护切口,把游离的结肠拉出来,切除近端的回肠,远端的可以把横结肠右半侧切除,最后切除右半结肠。以中间入路治疗的为观察组,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取头低脚高仰卧位,把大网膜推向头侧,牵拉横结肠,移动小肠,提起回盲部的系膜,找到肠系膜的血管,把右结肠的血管从根部断扎,把淋巴结清扫干净,离段胃结肠和肝结肠的韧带,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推移小肠、结肠、切开右侧的腹膜,游离出回盲部,以及升结肠、回肠等,再把右半结肠游离出来,把腹腔冲洗干净,放上引流管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
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中间与侧方入路治疗的价值,并对比两种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免疫功能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CD4 CD8 CD4/CD8观察组 37.45±7.75 24.24±5.63 1.35±0.5对照组 30.54±6.71 30.85±6.20 1.01±0.3 t 11.338 9.740 1.055 P<0.05 <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的为2.85%,对照组并发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右半结肠癌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结肠右段出现了癌变,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7]。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虽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开腹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且手术所需的时间较长,术后恢复较慢[8-9]。而腹腔镜手术不但手术视野清晰,且亮度较好,可以整块切除,对于淋巴结也可以彻底地清除,术后患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10-11]。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一般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灶能否被全部清除干净,或者是血管结扎是否良好,系膜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清扫是否干净[12-13]。本研究主要对中间入路额侧方入路进行比较,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间入路患者的炎性反应更强烈,因为侧方入路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方便,在把结肠游离后可以把右半结肠从腹腔拉出来,把淋巴结清扫干净[14]。而中间入路必须要把患者的肠系膜血管完全的暴露出来,处理肠管,因此手术的时间较长,很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出现更多的炎性因子[1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观察组患者采取中间入路,在手术的时候可以方便找到系膜间隙,把受到侵袭处的血管切断,以免癌细胞扩散,且中间入路的方式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有比较明确的标记,可以更好的解剖血管根部,把淋巴结清扫干净[16]。其次,中间入路可以把患者病灶的血供进行阻断,然后再对肠管进行游离,可以不接触病灶便进行切除,不会导致细胞扩散;右半结肠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容易使得术野不清晰,不能完整地暴露血管,使得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增加,预后恢复较慢[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的为2.85%,对照组并发症的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路可以对肿瘤进行根治,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减少癌症的复发,其次还可以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此结果与林中满[18]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本研究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林中满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采取中间入路的后CD4、CD4/CD8升高比对照组好,研究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对照组多,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比对照组患者多。
表3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对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中间入路进行治疗,安全性较高,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以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