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12-11房丽丽孙秀春
房丽丽 都 伟 孙秀春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与肺炎相似,以憋喘为主,同时患儿会出现持续性发热、干咳等症状[1-2]。重症患儿喘憋明显加重,呼吸频率可达60~80次/min,并伴随呼吸延长,甚至部分患儿会出现脸色苍白、口周发青、紫绀等[3]。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患儿依从性较差,可能会对治疗产生抵触,所以需采取一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引导,确保治疗的有效性[4]。我院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取了PDCA循环管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5]:所选入患儿均符合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已确诊。本次研究符合院内伦理学规范,患儿家长已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6]: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
将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60)以及对照组(n=60)。研究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5岁,平均(2.12±0.75)岁,病程为 1~ 7d,平均(3.42±1.23)d;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2.18±0.77)岁,病程1~6d,平均(3.35±1.2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炎、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协助患儿合理用药,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管理。PDCA循环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计划)、D(执行)、C(检查)、A(改进)阶段。各阶段相互独立,但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具体如下:(1)P阶段。患儿入院后,引导其做好相关检查,对检查结果、患儿基本信息进行汇总,由医护人员结合患儿病情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为患儿建立健康档案,以便持续跟踪其病情。(2)D阶段。①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责任护士就患儿评估结果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讲解患儿病情以及治疗方法等,获得患儿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在患儿家长协助下,对患儿进行有效安抚,以改善患儿依从性,确保治疗顺利进行。②环境护理。病房定期通风,由专人打扫,湿度控制在50%至60%,室温保持在22~24℃。严格按照探视制度控制家长访视时间,避免影响患儿正常休息,避免外部人员持续进出病房导致交叉感染。③体位护理。协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休息,最佳为平躺,可将患儿头部适当垫高,保持呼吸通畅。④叩背排痰。采取叩背方式辅助患儿排痰,并指导患儿家长有效的叩背方法,向其讲解叩背排痰的重要性。患儿叩背排痰过程中,低头向前倾斜或侧卧,更利于排痰。(3)C阶段。科室内部定期开展讨论会议,对小儿支气管炎日常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出解决措施。(4)A阶段。根据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原护理计划或方案进行优化或重新修订。同时,要结合患儿病情发展及其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护理计划,并做好相关记录,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成效。定期总结成功护理经验,将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固化于护理流程当中,逐渐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护理流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依从性[6-7],优:可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相关工作可顺利实施;良:对治疗及护理存在一定程度抗拒,但不会影响正常治疗及护理;中:对治疗及护理较为抗拒,经过干预后可勉强配合治疗及护理;差:对治疗及护理十分抵触,无法完成相关工作。依从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采取院内调查问卷(Cronbach's α值为0.81)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问卷涵盖10个项目,各项目为1~10分,共计100分,很满意:问卷评分≥85分;较为满意:问卷评分为70~84分;不满意:问卷评分<70分,满意度=(很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咳嗽、发热、喘憋)消退时间。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3d,临床相关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啰音消失,血象、C反应蛋白水平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5d,临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肺啰音减少;无效: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依从性优良率(75.00%)较对照组(53.33%)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家长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85.00%)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研究组咳嗽、发热、喘憋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优良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症状(咳嗽、发热、喘憋)消退时间比较(± s,d)
组别 咳嗽 发热 喘憋研究组(n=60) 3.22±1.23 3.46±1.34 4.11±1.62对照组(n=60) 5.11±1.47 4.87±1.56 5.76±1.71 t 7.638 5.310 5.426 P<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8.33%)较对照组(88.33%)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炎为临床常见病症,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杆菌等病原所致。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普遍存在咳嗽、发热、喘憋等症状,其正常机体功能会受到影响[9-10]。部分患儿受病情影响会出现失眠、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痛苦程度[11-12]。多数患儿由于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较差,依从性不佳,可能会不配合或抵触治疗,影响实际治疗效果。因此,在患儿治疗期间需做好配套护理工作,保证治疗工作顺利实施。
本研究中,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了PDCA管理,从结果来看,研究组依从性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类似[13]。可见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融入PDCA管理可改善患儿依从性,并获得患儿家长支持与配合,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PDCA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分为4个相互联系的独立阶段[14]。在相关护理工作开展前,责任护士会对患儿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估,科室内部共同探讨出护理计划方案,保证护理工作按规范、按秩序执行。在护理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了患儿家长的作用与地位。责任护士会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交流,对其进行指导,协助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安抚,以改善患儿依从性,使其配合治疗。以此为契机也可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护理人员获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共同完成患儿护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护理成效性。通过环境护理、体位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吸氧护理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支持,促进治疗工作顺利进行。从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咳嗽、发热、喘憋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PDCA循环管理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PDCA循环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护理细节,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细节,使得护理工作细致到位,从而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PDCA循环当中,所提出的优化措施会融入到下一个循环当中,以便对护理流程进行持续性优化[15]。一些优秀的护理措施、策略会逐渐固化下来,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这样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持,让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实施,针对患儿病情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来看,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当中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改善护理质量,可提升患儿依从性,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