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2-11叶素华袁亭芬
叶素华 袁亭芬 耿 玲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29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女性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升高[1]。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便秘,压力性的尿失禁、盆腔器官的脱垂以及大便失禁等。妊娠和分娩过程已经是公认的导致产妇盆底的功能性障碍高危的因素,因而因此对患者进行产后的综合护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2]。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96例FPFD患者,给予盆底肌锻炼指导,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96例FPFD患者,且均是单胎初次分娩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所有产妇患者均进行告知。对照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训练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产后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31.2±2.4)岁,怀孕周期35~42周,平均(36.4±1.2)周,58例患者自然分娩,40例患者剖宫产;观察组患者年龄 21~34岁,平均(31.8±2.1)岁,怀孕周期34~43周,平均(36.8±1.6)周,56例患者自然分娩,42例患者剖宫产;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妊娠高危险症状,进行盆底肌的锻炼之前,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职业、盆底肌张力、文化层次以及产次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由专职的医护人员对对照组产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健康教育[3]。具体方法如下:产妇首先吸气,然后进行肛门收缩3~5s,再呼气,自然的放松,进行反复的锻炼,每天进行2~3次的锻炼,每次15~20min,坚持锻炼4~6周,并一一进行咨询;观察组除了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健康教育指导外,还进行产后综合护理的干预[4]。
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掌握产妇活动的规律性,用恰当方式关爱每一个产妇,并充分告知产妇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FPFD康复的价值。认真细致的做好她们的心理工作[5]。减轻产妇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2)产后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产后对每个产妇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监测其6h内的血氧、心电以及脉搏。严格控制产妇输液的速度及用量,若发现产妇存在胸闷和气急等一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6]。(3)饮食与体位。产妇剖宫产术后其肠管尚未恢复蠕动以前,应禁食6h以后改为全流(期间避免摄入牛奶与豆浆等产气的食物)等肛门排气以后再进食半流食物。术后平卧24h后取半坐卧位[7]。(4)阴部的护理。观察产妇产后阴道流血的颜色,量,及分泌物的气味和性状等。每天进行2次会阴部位的擦洗,督促产妇q4h更换会阴垫,以保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预防再次感染[8]。(5)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应该提前把产妇的预防工作做好,术后的产妇若下肢麻醉未消失前需被动活动双下肢。麻醉过后躯体知觉完全恢复后需适当进行双下肢及足背的屈曲运动。也可以让产妇穿上抗血栓的压力袜。指导产妇q2h定时翻身并给予拍背[9]。术后拔除尿管和顺产24h后鼓励产妇适当下床活动,使下肢静脉血的回流速度增加,从而减少发生静脉血栓的机率。(6)预防感染。接触产妇前后要洗手。避免患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的家属接触产妇。病房做好空气消毒,每天两次的定时室内通风换气[10]。注意观察产妇体温的变化。(7)健康教育指导,每天进行交接班的时候,医护人员需检查产妇的子宫收缩状况、恶露以及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并及时督促产妇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在检查产妇会阴部伤口时,督促其进行缩肛的运动。产妇出院以后,避免进行重体力的劳动,托举重物以及长时间站立等一些可以增加产妇腹部压力的活动,并注意避免产生咳嗽和便秘[11]。
1.3 评价标准
在产后的2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对所有产妇进行盆底肌肉肌力的测评,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方法,将盆底肌力分为 0、I、II、III、Ⅳ、V级6个级别。患者盆底肌力达到Ⅳ级以上为恢复良好。通过问卷调查和尿垫试验来评价其排尿的状况。根据《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标准及评分表》来判断产妇性生活的满意度情况[12]。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产后2个月和4个月测评产妇的盆底肌力、尿失禁发生率和性生活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比较
产妇经盆底肌肉的锻练以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都明显的增强。产后2个月和4个月时,观察组肌力Ⅲ级以上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PFD的发生率以及性生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PFD发生率(7.1%)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2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为83.7%,而对照组满意度为55.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分娩过程经常会使骨盆的结构和盆底肌收到损伤,而这种损伤,有的是直接造成产妇骨盆机械损害,有的是产妇阴部的神经受到损害而导致的去神经的损害或者神经的萎缩使骨盆的肌肉收到间接的损伤,这也是产妇在产后经常出现尿失禁症状最主要的原因[13]。盆底是支撑盆腔器官(膀胱、子宫、部分肠管)于正常位置,盆底肌肉控制着膀胱和直肠功能,其断裂或功能不良就可引起疾病,如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肌肉的收缩也是构成产力的一部分,在分娩过程中协助胎儿运动,而且也助于产后盆底组织的恢复。所以盆底肌肉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产妇产褥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恢复盆底肌张力,是公认的防治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的有效方法。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无痛苦、简单、易行且有效。但目前仍有部分产褥期妇女未进行或未能坚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产妇经盆底肌肉的锻练以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都明显的增强。产后2个月和4个月时,观察组肌力Ⅲ级以上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完全吻合,表明进行盆底肌的锻炼是预防产妇尿失禁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显示,经过连续的盆底肌肉锻炼并加上综合护理的方法,观察组FPFD发生率(7.1%)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24.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为83.7%,而对照组满意度为55.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盆底肌肉锻炼并加上综合护理的方法,明显的增强了产妇的盆底肌力,使阴道恢复到之前的紧缩状态,提高了性生活的满意度[14-15]。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PFD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比较[n(%)]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