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2小时间断与持续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8-12-11黄小莉叶文芬陈年芳
黄小莉 叶文芬 陈年芳
广东省龙川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龙川 5173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可迅速继发出血性休克、脑垂体缺血坏死以及席汉氏综合症等,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5]。因此,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产后出血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宫缩乏力是诱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6-7]。因此,防治宫缩乏力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妇分娩期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同时,母乳喂养的哺育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众多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哺育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寻找一种对泌乳无负面影响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式已被学术界和医学界关注。为此,我院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2h间断与持续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河源市龙川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组和持续组,每组150例。间断组,年龄20~35周岁,平均(28.2±4.6)周岁;孕周35~41周,平均(39.07±0.81)周;胎数:单胎125例,双胎25例;产史:初产妇107例,经产妇43例;孕史:初次妊娠79例,多次妊娠71例;高危因素:巨大胎儿51例,羊水过多30例,子痫前期28例,多胎妊娠25例,滞产16例。持续组,年龄19~35周岁,平均(28.6±4.6)周岁;孕周35~41周,平均(39.14±0.81)周胎数:单胎121例,双胎29例;产史:初产妇110例,经产妇40例;孕史:初次妊娠80例,多次妊娠70例;高危因素:巨大胎儿47例,羊水过多31例,子痫前期26例,多胎妊娠29例,滞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自然分娩,且胎盘和胎膜完整娩出;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近期未参与过其他临床研究。
1.2.2 排除标准 软产道损伤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研究者认为任何不宜纳入试验的情况。
1.2.3 其他标准 符合脱落、剔除、终止、中止和退出标准。
1.3 按摩方法
体位按摩步骤:在胎儿完全娩出后,站立在产妇左旁,将手置于子宫底部,右手拇指放在前壁,其余4指放在后壁,均匀、有节律性地按压。期间,用力挤压子宫,试图将子宫内部的血块排出。体内按摩步骤:取产妇膀胱截石位,行外阴消毒后,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挤压子宫前臂,另外一手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子宫夹杂在两拳之间受到均匀、有节律性的压迫以及按压。间断组首先行体内按摩,直至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晰后停止,之后每间隔15min体位按摩行1次,产后2h结束。持续组首先行体内按摩,直至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晰后行体位按摩,期间由2名医务人员轮换,产后2h结束。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8]
胎儿娩出后,随即在产妇臀下放置聚血盆,待产妇在产房内休息观察完毕,即将要送回病房时取开聚血盆,随即在其臀下垫入计血量纸,产后24h内更换数次一次性计血量纸。产后出血=聚血盆收集容量+[(集血后计血量纸重量-计血量纸重量)×1.025]。分别计算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以[n(%)]的形式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持续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间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比较
持续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间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比较(± s,mL)
表2 两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比较(± s,mL)
组别 产后2h出血量 产后12h出血量 产后24h出血量间断组(n=150) 144.11±12.46 245.21±18.57 273.96±28.36持续组(n=150) 101.86±14.20 212.47±17.31 223.27±23.31 t 27.390 15.795 16.911 P<0.05 <0.05 <0.05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使血窦开放,子宫内膜破裂出血。与此同时,宫腔内容积降低,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对肌束间,压迫胎盘在子宫壁附着的血窦,起到压迫止血效果,之后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8-9]。当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和剥离后胎盘滞留宫腔时,则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宫缩挤压开放的血窦。究其原因则与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关,如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水肿、精神过于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等[10-13]。复习文献发现,产后出血病因之间错综复杂、互为因果和相互影响[14-16]。鉴于本研究两种处理方法的治疗原理不适用于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故本研究将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病例排除在外。
为了更客观地验证两种处理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本研究收集了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以及产后24h出血量等资料,并通过计算资料卡方检验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结果提示,与产后2h间断按摩子宫相比,产后2h持续按摩子宫更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这可能因为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呈阵发性出血增多和宫腔积血,按摩子宫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使子宫肌层的血窦闭合并形成血栓,使得出血停止,进而起止血作用。实质上目前仍然不能说明产后2h持续按摩子宫较产后2h间断按摩子宫更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具体机制。尽管如此,本研究仍然证实了产后2h间断与持续按摩子宫是预防产后出血的简单、安全有效和易于掌握的措施,而产后2h持续按摩子宫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于预防产后出血。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产后2h间断与持续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产后2h间断与持续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进一步推动按摩子宫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