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龙山剿匪记

2018-12-11刘鉴

书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土匪

☉刘鉴

“飞毛腿”瘸

20世纪80年代,一部根据我47军剿匪战迹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名噪一时。这部电视连续剧影响实在太大,提到“湘西土匪”,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乌龙山剿匪”。

乌龙山是个虚构的山名,电视剧的外景主要是在八面山拍的。当年我参与整理剿匪材料的时候,并不会把清剿姚大膀与彭春林、杨永清等人的故事放在一起。这几个原型人物背后都有着曲折的经历。

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有原型。田大榜无疑就是晃县匪首姚大膀,“独眼龙”正是永顺县土匪头目之一彭春林的绰号,四丫头应该是指和芷江匪头杨永清、曾庆元有关联的黄玉姣了。

说到湘西最有名的几个土匪,姚大膀坐不上头把交椅。论名气,他不算最大。论官阶,他一生当“山大王”,1934年国民党为了堵截红军,封他为“晃县铲共总队副总队长”,但他实际上仍是个“土鳖”。论战斗力和军事才能,他也远不如师兴周。

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特色鲜明的匪首。

姚大膀是晃县杨家桥人,从小体格健壮,膀子又大又圆,人称“姚大膀”。他姚家世袭为匪,到姚大膀这一代,已是第24代“嫡传土匪”——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土匪。

姚大膀生性多疑,谨慎小心,据说他有一次抢劫古庙时发现一箱香,令人背着那一箱香逃窜。匪兵不解香有何用。原来,姚大膀每次睡觉时都要把一小截香夹在脚趾间。烧到香尽,他就要挪窝。所以行踪飘忽不定,国民党数次剿他,都无法探得他的藏身之处。

1950年,他已82岁。他身子骨硬朗得很,柔韧性极好。82岁的人,疾跑能撵得到猎狗,攀岩能赛得过山中的猕猴。人们称他的两条腿为“飞毛腿”。国民党曾派队伍剿他,刚刚还见他在这座山头一闪,正准备下令开枪扫射,却闻身后另一座山头传来他的笑声。

有人说姚大膀成了“山精”,常有鬼帮神助。据说,有一天晚上,国民党派了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包围他的匪巢。姚大膀当时正在打牌。桌上的桐油灯芯突然结了个“灯花”。他立即感应到有险,于是吹灭桐油灯翻上了屋顶。国民党兵冲进屋抓了他的同伙,而他却像豹子一样纵身跳到围墙外的一棵老树上,再像猿一样从这棵树干跃到那棵树干,逃得无影无踪。还有一次,住在晃县县城的另一个大土匪张本清约他商议事。他答应第二天一早赴会。但前一天晚上,他听到山溪里的娃娃鱼惨绝的啼哭声,心感不祥,没有赴会。而那一次正是张本清安排了人埋伏在会场准备射杀他。他说,是山神叫娃娃鱼给他报信,救了他一命。

姚大膀在山里,如同井底之蛙,只知国民党奈何他不得,便以为正规军都不是他的对手。听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晃县县城,他以为是天上掉下肥肉。他狂妄地宣称:“这是山神给我送枪炮来了!”

1949年11月,我47军140师419团进驻已经解放的晃县。第二年2月,按上级命令,419团参加全军中心地区剿匪任务。团党委决定,团部由一分二,分别设在怀化榆树湾和晃县。团直和一营、二营随团长开往怀化围剿土匪张玉林。晃县分部由副团长负责。

留守在晃县的只有兵力不齐的三营。当时国际形势已很紧张,三营战士大多是朝鲜人,上级命令调朝鲜同志回他们的祖国。这样,三营的兵力仅余一小部分,且所余官兵大部分是北方人,到湘西后水土不服,不少人在“打摆子”。副团长王满仓也是“打摆子”的病号之一。

在兵力极其缺乏的情况下,王满仓把步枪连和迫击炮连改编成两个步兵连,以补充三营兵力,同时大力吸收本地青年入伍。为了免遭土匪蹂躏及躲避土匪抢亲、逼婚,十四五岁的山姑参军特别踊跃。这些姑娘大多安排在卫生队和话务队。

团部一分为二的消息不久就被土匪获知。姚大膀大喜过望,扬言要攻下县城。他勾结贵州万山地区的匪首杨国政、黄道司的匪首肖宗槐、芷江的匪首蒲老翠和晃县本地其他匪股头目蒲德美、蒲昭义、蒲德厚及姚本邦、姚芳菲、杨天雄等,密谋策划与隐藏在县城的军统特务和反动分子互相勾结,他们经常在城郊打信号。攻防之战一触即发。

电影《乌龙山剿匪记》

留守晃县的副团长王满仓并非等闲之辈。他是甘肃中威人,自小就成了孤儿,跟随母亲讨饭。14岁时参加刘志丹领导的红军,走南闯北经历了无数大仗恶仗。

姚大膀向来不把正规军放在眼里,但这次他实实在在看走了眼。

419团到晃县几个月了,对城郊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常派侦察员外出侦察匪情,土匪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我419团掌握之中。姚大膀率众攻打晃县城的前一天,王满仓就已经得到了情报。他和营部商量决定佯装不知匪情,以迷惑匪军。

王满仓指挥大部分兵力,携带重轻武器从城东门出发,浩浩荡荡地向怀化榆树湾方向开去。他们故意放出消息,称调往怀化剿匪。天黑后,王满仓又命令部队悄悄折返,从北门撤回县城。

同时,王满仓派一个排的兵力埋伏在城南一座山上。这座山下有一条小路,那是姚大膀匪部攻城的必经之路。这个排的任务是放土匪路过,待土匪靠近城门附近时再打,与城内守军形成对土匪的首尾夹击之势。

此外,王满仓命令一个班的兵力通过浮桥到对河的龙溪口的山上埋伏,并下令要求这个班只要土匪不伤老百姓,即使抢老百姓的东西,也不要暴露。

为了让姚大膀尝尝人民解放军的厉害,王满仓下令将四门九二步兵炮架在晃县体育场附近,再将四门迫击炮架在汽车修配厂旁的一座矮山上。步兵炮和迫击炮炮口分别对准晃州坡和岑占坡。炮架好以后,全部用竹枝和杉树树枝掩盖起来,不仅土匪不知道,连地方政府的干部也不知道,因为地方政府中可能有通匪的旧政府留用人员。

王满仓布置好这些后,就给姚大膀布下了一只大“口袋”,只待姚大膀往里钻了。那天晚上,王满仓的“打摆子”病又发了,一冷一热的。热时他恨不得把衣服全脱光,冷时穿上棉袄盖上两床棉被还打冷颤。

第二天清晨,天刚发白,不知情的地方干部正准备铲除操场上的积雪,419团在县城四面布置的警戒都报告发现了雪地里突然冒出来的黑点点。黑点点越来越大:土匪!

王满仓正在发高烧,头昏脑涨。他连衣服也顾不得穿,抓起望远镜就往外冲。他命令电话员给师部打电话报告,但发现午夜还能正常使用的电话已经被狡猾的土匪割断了线。团部唯一的电台被带到榆树湾去了。三营真正成了孤军。

王满仓用望远镜往四周仔细观察,心里已经作出部署。城南山上已放了一个排的警戒,问题不大。对河龙溪口那边只放了一个班,据报近百名土匪已到城边并打伤了一家布店的人。王满仓立即决定加强龙溪口的防护。于是,一个排的兵力跑步冲过浮桥,迅速登上龙溪口的山头与那个班会合。这时,方家屯方向和大湾罗方向传来零星的枪声。王满仓用望远镜一望,看到这两个方向涌来不少像黑猴一样在雪地里跳跃的土匪。再看四周,土匪越集越多,已经钻到我团为他们布好的“口袋”了。

事后才知道,土匪们攻城的路线是:姚大膀匪部二百多人从方家屯经坳背罗扑向龙溪口;杨国政和肖宗槐匪部一百多人从大湾罗经兴隆坳扑向龙滩坪;蒲德美、蒲昭义匪部五十多人经丁字坳进攻老晃城;姚芳菲匪部三十多人经晃州坡进攻兴隆街;杨天雄匪部二十余人经岑占坡攻打塘湾。

随着四个方向的信号弹腾空而起,王满仓精心布置的枪炮齐发。一时间地动山摇。

城内几处监狱里的犯人听到突然爆发的密集的枪炮声,一阵躁动,企图越狱。王满仓早已事先准备,每处监狱都安排了数名地方干部和战土看守,并在每个监狱门口架了机枪。犯人躁动一阵后只好服服帖帖。

土匪没料419团人数这么多,准备这么充分,火力这么强。在我军的强大火力网中,土匪瞬间死伤一大片,雪地上处处是殷红的血迹。

但土匪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或藏于土丘后,或匿于林中,不断地朝我军放冷枪。只要我军火力稍歇,便叫喊着亡命朝我火力点冲锋。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实在太差了,除了猎枪和砍刀,土匪手中最先进的武器就是国民党配发给姚大膀围截红军时用的枪支。

战斗持续了七个小时,湘西土匪的彪悍充分显现。

是役。419团无一伤亡。

电影《乌龙山剿匪记》中歹毒的土匪田大榜

这次自以为是的攻城失败后,众匪内讧不断。他们]投降的投降,潜逃的潜逃。姚大膀主力尽失,雪上加霜。他带着一干亲信,在晃县、芷江及贵州等地的深山里东藏西躲。

那年12月的一天深夜,姚大膀与亲信乘小筏子渡江,被我军侦察兵发现。待姚大膀一伙人离船刚跳上岸时,枪声响起。随后,无数手电光一齐亮起。几个土匪腿脚受伤,有的栽倒在地。

“举起手来!缴枪不杀!”419团三营九连长、七连二十多位解放军战士端着冲锋枪把姚大膀一伙团团围住。

姚大膀的“飞毛腿”也受了伤。他被我军战士们押着,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团部剿匪指挥部。

五连洞破

土匪其实并不喜欢洞居生活。洞里光线暗,难分昼夜,空气潮湿阴冷,蚊虫蛇蝎蝙蝠多,说话头上嗡嗡作响,走路常常磕碰摔跤。但在走投无路时,他们往往把山洞作为最后的屏障。

“独眼龙”本名叫彭春林,是盘踞在石洞里的一个恶魔。彭春林是国民党暂五师师长李兰初的警卫团团长。汪援华向我141师师长叶健民、政委刘旭投诚后,李兰初带着彭春林和一些亲信逃到永顺县东南角云庵山上的五连洞内。

电影《乌龙山剿匪记》

彭春林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是个人见人憎的恶魔。正因为如此,才深得李兰初倚重。他帮李兰初跟其他土匪抢地盘时,右眼中弹,仅留左眼,得了这个绰号“独眼龙”。

云庵山海拔高近三千米。山顶原有一庵,长年累月被云雾笼罩,山便得名“云庵山”。海拔约两千五百米的云岩之上,有五个峻险壁陡的石洞。

这五个石洞从东往西分别叫金蚌洞、水洞、苗洞、黄泥洞和钉岩洞。洞与洞内部不相连,虽然不利于李兰初彭春林等相互通报情况,但也不利于我军攻洞。我军即使攻得一洞,也不能通往其余的洞内,必须一一击破,方可歼灭匪众。

李兰初逃入云庵山五连洞后,彭春林即召来当地手艺最绝的岩石匠们,用巨石把五个洞门堵上围墙。那确实是独具匠心之作,五个洞口巧妙地变成五个固若金汤的的碉堡。

每个碉堡里都备有几百箩筐腊肉、大米、红薯、玉米、弹药和鸦片。

然后,彭春林令岩石匠们在崎岖小路上修筑了一道道石寨门。

李兰初对“独眼龙”的军事准备工作十分满意,大加赞赏。“独眼龙”更加狂妄自得:“可以不分白天黑夜睡大觉。攻破五连洞的人,只有天兵!”

李兰初把居于中央的第三个洞苗洞作为总指挥部,把最西边的第五个洞钉岩洞作为副总指挥部。李兰初自己居苗洞,令“独眼龙”居钉岩洞。

1950年3月初,我141师将进攻五连洞的光荣任务交给423团。根据47军统一部署和141师的安排,423团主力部队派往其他区域集中。团部将擒拿李兰初、彭春林的命令下达给了擅长打攻坚战的二营。

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师部从保靖422团抽来一个机炮连支援二营。

3月3日,423团二营和422团机炮连共三百多人进驻云庵山下。

听到解放军来打李兰初彭春林,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兴奋不已,奔走相告。附近上溶乡、中溶乡、上榔乡自发组织超过千名民兵和村民申请参战。村民们送来大米、玉米和柴火等物资。二营营长段志杰安排战士将这些物资折算成钱还给老百姓。

军民心心相连,战斗情绪高昂。

段营长和机炮连柴连长等商定好作战战术后,第一天上午,五座六〇炮对着位于五连洞下云庵山中上段的五处石寨门开炮。

轰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云庵山的宁静。

凶残有余谋略不足的“独眼龙”来不及跟总指挥部联络,令负责联络的匪兵挥旗发布命令开火,用密集的火力阻击解放军攻山。

除了第三洞没有开火外,另外四个洞里及埋伏在上山小路各要隘的火力齐发。“哒哒哒哒哒”的声音不绝于耳。

如果是师兴周,他绝不会命今开火。“独眼龙”显然没有师兴周聪明,他中了段营长的计。匪军刚才的开火,极大地暴露了火力点。

匪军这些火力点,被二营和机炮连悉数记录下来。

接下来数天,解放军像是被“独眼龙”的火力还击打怕了似的,围而不攻。

起先,“独眼龙”还洋洋自得,但李兰初越来越生疑了,“独眼龙”也不免有些忐忑。

电影《乌龙山剿匪记》中诡计多端的土匪钻山豹

知己不知彼,是当过师长的李兰初的兵家大忌。虽然用石头阻挡了解放军上山的路,但也阻挡了匪军下山探听情报的路。李兰初困在山上感觉耳目失了灵。洞里粮食再多,也终有吃尽的一朝。万一解放军围而不打,他岂不要出洞觅食?

段志杰跟李兰初和“独眼龙”玩心理战术。他吩咐解放军白天睡觉,晚上点着桐油灯喊号令。

这种昼伏夜动的规律让“独眼龙”很紧张。虽然山上和洞里戒备森严,但夜里解放军如果突袭,“独眼龙”看不见,总不踏实。

后来几天晚上,“独眼龙”憋不住气。他猜测,解放军晚上不睡觉,一定是准备玩名堂。于是他下令晚上时不时地朝山下扫射一阵。他想,这样至少可以让解放军不敢贸然进攻。十多天下来,土匪们日也耗,夜也耗,又困又紧张,疲惫不堪。

段营长终于等来了机会。

18日早晨,山中的雾浓得化不开,两米之外的树木全看不见。空气中的雾和地上的雪连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那时刻土匪大多在沉睡中。

机炮连的六〇炮却“看得见”。原来,段营长和柴连长早已安排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数十门六〇炮架在了对面山地的树林里,炮手将炮口精确对准山上小径的各处要隘。前一天黄昏前再次做了精确瞄准。

“放!”一声令下,数十门六〇炮一齐发射出愤怒的炮弹。众多沉睡中的匪兵还没来得及醒来就已经去了阴间。

利用浓雾,段营长的第一奇招是放炮,第二奇招是爆破。

段营长指挥成立了一连二班副班长马耀芳为组长的爆破组,并准备了大量的炸药包。

爆破组的战士们在对面山上六〇炮及身后机枪、冲锋枪的掩护下逢炸毁的要隘就冲,逢没炸毁的要隘就扔炸药包。一刻钟之内,马耀芳他们已接连冲过六道要隘。

上午10点,太阳迟迟露了脸,浓雾正在逐渐散去。阳光照在雪地里,反射出耀眼的光。

爆破组和段营长率领的突击队已经冲到五连洞下。

爆破组的成员两人一组,分别炸洞。

负责炸金蚌洞的是马耀芳和爆破手钟永生。马耀芳抱着一个炸药包猫在石坑里,借一团浓雾飘来,飞鸟似地腾起,猛地扑向金蚌洞。

一梭子弹从洞壁的射击口飞出来,马耀芳中弹扑倒在地,炸药包滚下深不见底的山涧。

钟永生两眼射出愤怒的火焰,他在马耀芳倒地的一瞬间跃出,在机枪手的掩护下冲到金蚌洞外。

钟永生迅速看了金蚌洞的结构。洞顶没有缺口,无法用手榴弹投掷。他把炸药包塞进石头缝隙里,迅速点燃了导火线,然后闪到金蚌旁的巨石后藏起。

他等了几秒,没听到金蚌洞爆炸的声音。他冲出来一看,第二个洞已经被战友炸开了。

钟永生跑到金蚌洞的缝隙一看,气坏了。炸药包已不见影踪。

他接过战友递上来的炸药包,第二次塞进缝隙,正准备点导火索,炸药包被土匪从碉堡内戳出,跌入山谷。

钟永生听到另外的洞接连响起爆炸声。“缴枪不杀”的喊声此起彼伏。

“老子就守在这里,看你们怎么戳!”钟永生把两个炸药包紧塞在洞的墙根口,同时点燃两根导火索。

“轰——”

金蚌洞终于炸开了。

经过搜查,第三个洞内的李兰初被抓着了,却没找着第五个洞内的“独眼龙”彭春林。

“集中手电!”机炮连柴连长高声下令。

几十支手电一齐集中到第五洞。战士们在洞内发现一只洞井。井里传来呼呼的风声,不见人影。

“彭春林!你藏在里面冷不冷啊?快出来!再不出来就开枪了!”柴连长朝里喊。

没人回应。

“叭叭叭……”柴连长拿过身边战士的冲锋枪,朝水里扫了一梭子。

“我投降!”一个带着哭腔的颤抖的声音从井下拐弯处传来。

战士们抛下一根绳子。一个浑身污垢的水鬼般的丑八怪沿着绳子爬上来了。

“高抬贵……手!共军……真的是……天兵啊。”丑八怪闭着一只眼睛瞪着一只眼睛,说话时两排黑牙磕碰着。

这家伙正是“独眼龙”彭春林。

猜你喜欢

土匪
张大千摆“空城计”
张大千摆“空城计”
我家的小土匪
任之恭遭劫
家有“小土匪”
我的动物朋友
土匪变成企业家
女土匪
“土匪”蒙难记?
张大千当“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