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化
2018-12-10唐杰陶一桃
唐杰 陶一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不懈探索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40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表明,改革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它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只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同样重要的还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坚守。
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深刻再现了探知事物内在逻辑关系、发现客观规律的过程。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刻,本期论题一组文章围绕改革开放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改革开放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建立稳定和确定性的过程。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进程,从计划经济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发展中经济转向发达经济。这种转型具有不确定性,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之间,阶段性改革的收益与风险,多维多向改革有效串联形成网状的有机衔接,成为高效率的新体制新机制,均存在着偶然性、随机性、复杂性与不可预期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经济转型政策需要不断调整,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动态演化。本期王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当然基于正确的决策和凝聚的共识、放大典型經验等超高水平的组织驾驭能力。我们还需要研究的是,改革开放成就所依托的客观条件是什么?应该看到,其一是人口红利。规模巨大且受过相对良好基础教育的劳动力人口,迅速进入世界分工体系的能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40年高速增长的条件。其二是经济全球化红利。经济全球化极大地降低了全球贸易与投资成本,推动垂直产业链分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此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后是投资红利。在全球分工的低端先是代工而后是模仿。低水平分工何以支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在成为高收入经济体时为何会出现长期增长率下降的演变?本期张猛等尝试以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型框架给予解释。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两个重要节点交汇,中国更需回望与前瞻。当前,我们正努力从模仿创新转向内生自主创新,实现从发展中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它首先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而后是科学实现产业化的过程。而企业则是衔接两个过程的市场主体。可以说,没有强大的企业创新能力,就不会有强大的国家创新能力。企业为何要创新?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来自于何处?本期唐杰等细致梳理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理论,指出马克思关于分工交换与竞争生存的洞见,是解释企业持续不懈创新的动力来源。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设规范法治高度竞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走向创新强国的经济制度基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必将再次释放强大的力量,推动“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如期实现。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