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2018-12-10董慧
敢花钱是洒脱,懂花钱是智慧。
“每到一个地方,我第一件事就是把眼前和周围的这些玩意儿都关上,看着麻烦,”大史说着,手脚并用,把桌上和脚下地板上的显示窗口依次关闭,“但他们离不开这个。”他指指周围,“这时候已经没有电脑这东西了,谁想上网什么的,找个平点儿的地方直接点就行了,还有衣服、鞋子,都能当电脑用。不管你信不信,我还见过能上网的手纸。”
“这才叫信息时代,咱那会儿,有点儿原始了。”大史笑着说。
这是刘慈欣在《三体》中描绘的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没人知道这样的场景何时到来,但10年前,谁能想到“一部手机走天下”?谁能想到早晨付款,下午送货上门?
如今的购物体验,10年前谁都未曾想过。那么,谁又敢想象未来10年的消费场景呢?
但是,“双11”告诉你未来已来。
因为“双11”完美弥补了过年因年味渐淡的全部缺陷。“双11”还没开始,早在10月初就会有无数促销短信提醒你——“还有一个月就双11了,你该准备买点什么了。”随后各大网站上会出现各类种草清单。假如你够有心的话,离“双11”还有半个月就能发现手机里所有能跟微信、支付宝产生关联的App,早就在icon上添加了“11·11”字样,生怕你忘了“光棍节”除了照例打光棍还能再剁个手。
在气氛营造上,春节除了让所有App变红,是不是输了“双11”一大截?
虽然今年“双11”已经过去,但是不妨碍再来回味下一次哪怕是最普通的一次“双11”之旅,也会怦然心动。23:50开始stand by,23:59全军出击切入战场,0:00完成支付的洋洋得意,卡在付款界面的唉声叹气。
你说这紧不紧张,刺不刺激?
而用大数据呈现一下今年的“双11”,简直就是一部用数字写就的“最美”诗篇,因为它让你心潮澎湃。2分05秒时,交易额冲到100亿,比去年的3分01秒快了近1分钟;4分20秒,总成交额超191亿元,已超2012年天猫“双11”全天的成交额;12分14秒,冲到362亿元,已超过2013年“双11”全天的成交额;26分03秒,突破500亿;35分17秒,达571亿元,超过2014年“双11”成交总额;1小时达到672.6亿;1小时47分,交易额破1000亿!!!
而以每年“双11”签收第1亿个快递的速度来看,2013年用了9天,2014年6天,2015年4天,2016年3.5天。到了2017年,11月11日当天,第1亿个包裹就已经送到了消费者的手里。
“简直比科幻小说的某些桥段还富有魔幻色彩。”
最有意思的是,“双11”不仅堪比魔幻小说,而且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还给这个魔幻神奇的行为从理论上做了解释。201 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理论:禀赋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拥有某样东西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变高。就好比,“丢了一百块的痛苦比捡到一百块的幸福更强烈”。
当人们对钱抱有“拥有感”时,就产生了禀赋效应,让人们觉得花一百块钱买东西的痛苦大于买到一百元商品的快乐,所以当一百块的商品打折时,他们才会买,因为此时获得这件东西的快乐能够弥补失去这些钱的痛苦。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一书中提到,太多人忘记了赚钱本身就是为了花,但是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用钱换来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才是金钱的正确使用方式。对于善于使用金钱的人来说,对钱没有拥有感,就能轻易逃脱禀赋效应的桎梏。
敢花钱是洒脱,懂花钱是智慧。
卖家不喜欢消费者用理性来考虑购买需求,只希望他们能像孩子一样,看见橱窗里的某件东西后就
大声说出:我要这个!所以购物节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噱头和口号随之而来。一瓶香水让你化身乘飞机逃婚的酷女孩,一份理财保险让你瞬间财务自由逃离北上广。
“购物实现阶级跨越”的肥皂泡泡,越吹越大。营销号动不动就以“什么都可以便宜,唯独××要买好的”这种口吻鼓励女性消费者投资在粉底,包,鞋上,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要买好的。
但是完全用消费定义自我,就又是被动过着营销者定义的生活。
就好像前几天每天都有朋友在问,“双11”买点啥好,好像这天不买东西就吃了大亏。然而每次收完货看着一堆快递箱,又要悔不该当初:该买的买了,不该买的也买了。
看似买到就是赚到,但其实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中,消费者一直都是被操控的一方。
董慧
物质狂的精神世界
她为她自己码宇,如果她自己不看。她也就不写啦。这是她的秘密战斗,在文字中她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重生。如果她将这种想象化为现实,那她也将喜欢她字的人带入了一種未知的现实。这是支撑她每周写这个专栏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