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图书馆 郑毅为飞扬的设计提供一个落实的空间
2018-12-10
走进一家物料图书馆,地板材质、瓷砖样式、木板样品……每一项建筑材料都被分门别类地归纳、展示,在一排排书架上,按照不同的材料用途、颜色属性,所有的材料被整齐地装裱。如果你仅需要某一种特定材料,可以自行检索,自主取材,锁定目标后就可以立刻购买。如果你需要一整套的室内方案,这时候就会有一个设计团隊出现,为你细化问题,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带着问题进入物料图书馆,通过询问或自行“翻阅”产品,你总会得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家物料图书馆的馆长是郑毅,一位80后创业企业家。2007年,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在建材行业工作两年,一路摸索行业所需,实操过自己的设计师工作室,而后毅然决定自主创业。
2009年,正准备创业的郑毅一直在思考创业方向。他准备从最基本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供给、分配途径,思考如何将最基本的物料做到全面覆盖。近5年的时间,从材料选择到设计全案,每一个细分的行业,郑毅都在亲自接管实践。最终,他决定退回到最初,选择整个产业链里面的物料品类做细分。
这个决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谨慎为之。在不断与市场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每一家设计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物料库或者材料部,这个部门是促使所有设计概念落地特别重要的一个特殊存在。这种大型物料库对于大型公司来说是一个必备的职能部门,但公司内循环比较多,基本不会对外开放。同时,由于公司面积不大或是种种原因,很多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没有办法安排一个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的物料展示空间。因此,这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市场空缺。
郑毅深刻了解物料在一个空间的每一个设计环节中的重要性。于是,在捕捉到这个市场空缺后,物料图书馆的概念便开始形成。2016年9月,“物料图书馆”正式成立,由此开启了一个建材行业的新模式。
“为什么叫物料图书馆?”面对这个很独特的名字,郑毅解答说:“原来的建材市场十分混乱,而且是一家家单体门店的形式,挑选物品耗费的时间很长。我们因此设计了‘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作为线上功能来说,我们就是一个设计公司的大型材料库。希望通过独创的选材和分类的逻辑让我们的会员,来到这里,就像是浏览图书馆的网页选择一样,可以快速检索到他想要的材料。这个体验就是像找书一样找材料。而线下模式,便是我们真正建立一所实体物料图书馆,将所有的材料分别进行展示,以供选择。”
在物料图书馆中,所有的成员被组成各个小组,分布在每一个展馆中。成员大多都是有专业背景的相关从业者,90%的业务集中在室内设计。他们会明确美学表现,明确材料的使用,给设计加分。目前,位于马泉营附近的物料图书馆是主馆,主馆团队22人,面向47家会员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我们制定选材的分类方式、标准服务流程,目的十分简单,就是想把大家拉在同一个讨论的频道上,用相同的语言说话,用相同的流程做事情,用相同的逻辑去筛选物料。这也是细分的一个优点,可以让交流更加有效率。”在郑毅看来,这样的工作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分工,“我们将原来企业的材料部或是施工人员管理部外包出来,成为一个第三方的管理公司。把原本公司的一个体系拿出来做,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挑战。目前,众多的企业愿意信任我们,成为我们的会员,每一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意义都很大。”
对于物料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郑毅也自有规划:“未来的业务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型产品方向,一个是空间型产品方向。服务型产品针对效果图和平立面,做出实物物料板和白皮书,另外部分就是,建设物料、项目深化设计中心、灯光深化设计服务中心以及声学深化设计中心等,强化空间体验感。”
近10年的创业,物料图书馆已经成为郑毅生活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创业之路的跌跌撞撞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前行的方向。采访即将结束,他坚定地告诉我:“我一直坚信,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只要你坚定发声,就一定会有人听到。物料图书馆会依靠更完善的方式持续运转的。”
Tips
“物料图书馆”是中国首个面向设计师群体的供应链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已签约1200家优质供应商,平台拥有近15万件物料单品(SKU)。设计师会员只需提供设计效果图,就可以轻松获得精准详实的电子物料板、实物物料板、物料清单、物料白皮书,为设计师享受“专业、高效、好价格”的选材服务,提供美好的体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