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与“放养”的融合

2018-12-10苏尚荣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圈养自主管理小学教育

苏尚荣

摘 要:小学教育时期,不仅是小学生今后迈向高等学府深造的根基,亦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自主管理模式早已出现,却并未引起学校与教师们的关注,而就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言,专制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学会自主管理,才能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此,文章将从“圈养”与“放养”的角度,对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进行细化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自主管理;教学方法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圈养”与“放养”的融合,教师扮演的只是监督者、引路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在班级中“当家做主”。因此,在管理班级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管理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

一、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1.含义

顾名思义,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明确学生是班级主人这一创新理念,增强其班级管理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从而让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发起人、组织者,切实做到管理育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要求教师注重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地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管理任务,从而发挥出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影响力。

2.意义

班级概念的形成,是学校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将智力发展水平相当、年龄层次相近的学生,按人数规模要求组建而成的群体,因此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根本出发点,亦是最终目标。对此,归根结底,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应用,便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使之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又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立、健康、思想开放的意识,但自我约束力、自主学习能力、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责任感都略显不足,而此教育模式正是推动学生“成人”,促使其拥有独立生存与自主发展的能力。

3.三个阶段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种开放性、民主化的管理机制,教师若想在教学中顺利实行此模式,则需要开展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教师带领下的学生参与阶段。此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示范、讲解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实施方法,并逐渐培养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第二,教师带领下的师生共治阶段。在模式开展的初始阶段,须由班长或其他班干部领导学生,明确每位学生的管理任务,从而展开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而担任管理任务的所有学生都应该配合教师或班干部的管理工作。第三,学生自治管理阶段。在组织管理模式成熟之后,教师应逐步退出管理的核心地位,由学生独立自主地管理班集体,无论是班级的大事还是小事都由学生们自行解决,教师只需要给予建议即可。这三个阶段的实行,让教师从以往的领导者变成辅助者,而小学生则是由被管理者变成了自主决策者,真正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健康、自由、独立发展。

二、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1.开展各尽其责的管理模式

实际上,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班级里的学生则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做好一个引路者,将学生的潜力与才能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制定人尽其才的班级管理制度,如此才能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可引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在班级中可设置各种管理岗位,如负责浇花的工作、負责保持黑板清洁的工作、负责桌椅板凳的修护工作等。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优势,选择自己要管理的工作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如此便可将班级中每一个工作都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能锻炼自身的能力。此外,为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保证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犯大错误,教师可定期开展管理成果汇报会议,让学生将每月来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或进步进行总结与汇报,而教师再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自主管理模式顺利开展下去。当然,教师可奖励部分优秀学生,让学生以客观的态度,选出每月最佳的“管理之星”,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并鼓励其他学生向该学生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责任感与素质能力都会得到不同水平的提升,班级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开展合作与竞争学习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时,可以将合作小组作为单位,无论是进行课堂教学抑或是班级管理工作,都可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2]。合作小组的组织模式,可以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习不拔尖的学生获得小组成员的帮助,如此便能充分调动全部的学生资源,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他们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想法,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而如何将合作小组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呢?教师可开展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的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比如,教师可将全体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A、B小组,而小组的组长以及组内担任角色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可采用抽签、匿名投票、等方式决定,教师则作为比赛的判决者。之后,先由A小组的学生管理班级一个月,负责管理班级所有的大小事务,而B小组成员则担任的是监督者的角色。一个月后,便由B组成员管理班级,时间期限亦是一个月,管理内容同上。然后,教师可让A、B小组的组长与组员进行讨论,将本组的管理成果整理出来,并由另一组成员对其他小组在管理时间内犯的错误写成一份报告,也就是说A小组报告B小组的管理错误,反之亦然。最后,教师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以及这些管理报告进行判定,给予获胜的小组一定的奖励。

3.开展多元评价管理模式

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若想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管理成果做出积极的反馈,如此才能增强学生管理班级的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对此,教师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级方法,以等级、特长、积极性评语以及素质教育袋等四个维度开展工作。教师可收集每位学生在管理工作中所取得重大成果或是成长轨迹的资料,如学生的兴趣爱好、曾经获得的奖励等。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使用积极性、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管理成果作为唯一标准,还应采用素质能力、社会实践、身心发展、品德教育、学习成绩等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3]。总而言之,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从学生的习惯养成、成长档案袋的管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模式开展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其自由发展、健康成长,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措施,如开展各尽其责、合作与竞争学习、多元评价的管理模式,都应以此目标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可以真正自由成长、拥有独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周 琴.浅谈“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下的小组和个人展示评点活动[J].学周刊,2015(19):58.

[2]王 静.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J].知识经济,2014(6):167.

[3]陈振朝.浅议如何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J].学周刊,2014(29):22.

猜你喜欢

圈养自主管理小学教育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被“圈养”的童年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