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构建

2018-12-10丁孝智王海飞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广东

丁孝智 王海飞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作为先行先试区,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有关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顺势而为,发挥新优势,构建高层次、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是新时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理论界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0年来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考察分析,剖析当前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臨的难题和短板,提出在坚持广化与深化结合、聚焦高端发展和坚持共享联动基础上,加快促进有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制度供给、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进行重大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路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8)05-0030-08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5-004

一、引 言

开放型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应全球化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选择。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1]。与之相应,开放型经济理论也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关于开放型经济,国内外学者有较多研究。我国学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宏观层面[3]。刘勇(2009)提出面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五大实现路径,即扩大内需,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方向,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努力构建国际合作的新机制[4]。张二震、戴翔(2014)认为,在现行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政府的简政放权还不够,很多体制机制的约束作用还比较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适应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的有效动力机制[5]。吕薇(2016)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展开新一轮竞争,我们必须抓住新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6]。曹阳(2018)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对内对外开放、金融基础、政府干预、开放潜力四个维度对中部六省的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分析,提出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盘活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整合开发区资源,打造引领开放发展新引擎;以开放倒逼改革,破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7]。在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我国对外开放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和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全面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经过近40年的持续探索,我国开放型经济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新时代特征的开放型经济新理念:内外联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在筹划陆海统筹布局,继续做好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开放的同时,更多向西、向周边国家开放;突出引领开放新导向,积极抓住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新机遇,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上留下鲜明中国印记;开辟包容开放新路径,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新理念指引下,积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开放安全新观念,对内强调扩大开放和维护经济安全,对外增进沟通合作和提升共同防范风险能力。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强支持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等11个方面,全面谋划和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今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毗邻港澳和东南亚,面向全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省份。40年来,广东的发展受益于开放政策的大力实施,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特区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特色鲜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广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走在全国前列,是党和国家赋予广东的神圣使命。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背景下,研究构筑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要求。

二、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实践探索

(一)历史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航程。广东按照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精神,先行先试,创建经济特区, 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措施。1979年, 广东省委首先向中央要求, 允许广东发挥邻近港澳这一优势, 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準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建立经济特区,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广东按照中央充分给予的支持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和转口贸易,大胆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

2.深化阶段(1984—1991年)

这个阶段主要举措是发展“三资”企业,引进技术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以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总结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广州、湛江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又进一步开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洲,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段时间里,广东推动原有的“三来一补”企业逐步向“三资”企业转型,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大力改革外贸体制,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开设示范区;全省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3.快速发展阶段(1992—2011年)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契机,形成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尤其是在解除长期禁锢人们观念的姓“资”、姓“社”,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定性问题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阶段,广东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外向型高科技产业。2001年,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广东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逐步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在这一时期,广东大胆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广东区位新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外向经济立省,加速市场国际化,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进入21世纪,广东经济总量先后赶超“亚洲四小龙”,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区域竞争加剧,广东对外开放的优势面临新挑战。这一时期,广东积极调整对外开放战略:一方面,全面实施CEPA,积极与港澳对接,推动泛珠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创新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更强。同时,广东提出增创新优势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科技兴粤、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加快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同时建立珠三角经济共同体,积极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打造粤港澳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

4.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局势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则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于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步伐,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由此,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12月,国务院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片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以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为目标,深化了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2016年,广东省提出要坚持内外联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为适应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的深刻变化,广东率先推进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创新,着力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贸易布局和投资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着力构建“一带一路”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形成粤港澳台经济深度合作新局面,全面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按照该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7年12月,广东省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外资十条”),围绕实体经济主线,放开30%限制外商投资产业准入,取消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和通用飞机维修等的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商投资银行的外资股比和业务范围限制等。

(二)经验与启示

40年来,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敢闯敢试,创造了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成功实现了由落后边陲省份到第一经济强省,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化大省,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到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跨越,成为国内外区域发展的一面旗帜。

(1)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夯实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思想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广东今天的发展成果。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40年来,广东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用活用好开放政策,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和港澳台资本,输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形成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的建立,到泛珠三角合作机制的确立,再到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广东不断创新发展机制,着力强化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凭借开放产生的溢出效应获得了区域发展的新优势。

(2)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发展关系,努力营造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制度环境。改革、开放、发展三者是紧密相联的,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动力。发展是经济社会的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归宿点,是衡量改革开放成功的标志。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与发展。在广东的改革发展中,广东充分利用发展外向型經济的区域优势,以国家的改革大局为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传导开放的经验、信息与观念,积极与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开展合作,支持国家中西部建设,以区域开放促进自身与全国的发展。同时,广东创新体制机制,在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走在前列,并以此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化。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东始终在改革中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改革与开放中谋求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统筹利用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拓展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资源空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经济外向化程度加深,其发展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发展“三来一补”到加大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多层次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都始终坚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在有序的开放中,作为国家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从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出发,率先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定位和战略思路。扩大各领域双向开放,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加强与世界各国在金融、科技、旅游、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过去40年发展历程中,广东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4)加强“广东制造”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培植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基础。广东的产业发展始于对外开放,也受益于对外开放。“广东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考察整个改革开放进程,广东利用外资的方式由初期的以“三来一补”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三资企业”经营为主,并引导外商投资企业从非生产性项目逐步转变为以外向型的生产性项目为主。黄新飞、舒元(2008)指出,广东通过对外开放效应发挥了比较优势,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使产业化指数每提高1%,拉动经济长期增长115%黄新飞,舒元.对外开放与广东经济增长: 一个产业发展的视角——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分析[C]//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此外,广东还积极利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外资培育企业集团、名牌产品、支柱产业。这种依靠开放政策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借鸡生蛋”“借力发展”方式,为进一步发挥“广东制造”的优势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5)坚持“渐进式”开放之路,确保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平稳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只能不断探索,先行先试,逐渐推进。对外开放是一种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多、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要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前进性与曲折性,以及各种制度差异和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关系,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40年的发展看,广东在实践中走出的这条渐进式开放路子,有效保证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开放型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新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持续推进。

(6)重视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筑牢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曾经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增长极战略,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并由此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广东在积极推进珠三角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并取得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加快粤东、西、北均衡发展思想,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指数”蓝皮书》,以及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年度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近年粤东、西、北地区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广东推进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代构建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瓶颈和难题

1. 低端产业多,企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度依赖,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值比重较大,产业发展整体上比较粗放,经济效益偏低。2017年,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28.8% ,而江苏省、山东省分别为42.70%、35%分别来自2017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虽然广东大型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其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广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但研发投入、民企活力和生产效率仍存在短板;突出表现为:产业高级化程度不高,高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且以低端产品装配为主,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不多,企业竞争力明显偏弱。王慧艳(2016)通过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发现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贡献率只有13.85%,与江苏(16.22%)和山东(20.21%)存在差距,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1.15个百分点[8]。广东产业缺乏竞争力,主要是因为通过对外开放建立起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的固有局限性。朱卫平、陈林(2011)的研究也认为,广东经济中外向的资本结构会对产业向高端价值链爬升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通过引进外资实现规模经济,是不能引领这个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爬升的[9]。因而,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依靠自主创新,巧借外力来驱动和激活广东产业,是新时代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

2.创新能力弱,推动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政策红利和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的社会化生产要求,土地、劳动等资源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广东曾经以资源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优势越来越难以为继。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但不是一个教育和科技强省,高端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连晓鹏在研究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时,发现广东的一些支柱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等都相当程度地存在带着“高技术产业”光环,却从事着“低技术、低附加值和低效益”的生产的现象[10]。另外,广东高等教育水平不仅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有一定差距,也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这导致广东在构筑适应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格局中,技术创新能力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匮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

3.外贸依存度高,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迄今为止,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仍居全国首位,但出口结构不完善,产品和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反映了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缺陷。首先,出口增速放缓。受外部经济的影响,广东的外贸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在持续扩大,近年来广东外贸增速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其次,外贸易占比逐年降低。有数据显示,1997年和1998年广东进出口总额曾一度占据全国40%左右,但自1999年以来,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占比不断下降,2006年下降为29.9%。再次,外贸依存度较高。尤其是2011年,外贸依存度创下新高,达到107.75%,而全国同期平均数只有48.3%。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加剧了区域经济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的风险,显示了广东开放型经济的产业弊端。最后,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服务贸易是广东一大短板,不仅服务贸易占比较低,在服务贸易结构中,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小,传统服务产业比重高,服务贸易的增长主要靠传统服务贸易的拉动。

4.“引进来”与“走出去”失衡,外贸均衡格局尚未形成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广东利用外资的既往优势逐渐减弱,基于省内产业规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等优势,主动“走出去”显得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引进来”比重较大,而“走出去”比重则相对偏低,省内资本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随着广东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不仅需要不断增加和优化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更需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效益,讓更多的省内优秀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到更广、更高领域的国际竞争,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

5.国际市场风云变幻,适应经济格局变化的机制体制并未充分建立起来

面对经济加速转型换挡的形势,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原有机制体制不适应的突出矛盾,集中表现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与之相应的经济管理体系建设、投资贸易制度便利化设计、自由贸易区建设、投资准入制度以及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等,出现水土不服或“高原缺氧”的弊端。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通过创新制度供给,强化政府职能改革,完善开放型经济下市场机制,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打破不适应发展的旧框框,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创新和发展。

6.国内各区域间竞争加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显著优势未能形成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制度创新多源于中央的政策倾斜,但随着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政策红利趋于减弱,区域创新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目前情况看,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比,广东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等指标上,广东不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也明显落后于江苏[11]。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科研投入占GDP比重也不足。据杨登霞(2017)研究,2015年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的科研投入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47%、2.57%、6.01%和3.73%,广东的科研投入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低于上述省市[12]。同时,广东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创新能力区域失衡现象,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创新能力很差,甚至落后于中西部的一些城市 [13]。

四、构建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1.广化与深化结合

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需要立足近40年对外开放发展的经验,着眼于世界市场,以全球化思维和视野推进具有更广、更深的对外开放。从空间上,构筑全域开放、均衡开放,瞄准国际,放宽眼界。在开放对象上,打破瓶颈,深化各领域的国际合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开放模式和方法,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2.聚焦高端发展

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大手笔,必须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参与高端领域的国际竞争,从主要依赖“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转变,提升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3.坚持共享联动

开放型经济格局的构建,需要坚持“联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破本位主义思想,强化大区域协同开放理念,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立足自身定位与特色,加大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广东开放型经济不能孤立于其他区域之外,而是需要协同共治,借力发展。要充分发挥邻近港澳的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打造面向全球化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重要节点城市。

(二)政策建议

1.积极强化制度供给,创造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需要与时俱进,践行新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制度设计,完善国际资本与技术引进政策;需要进一步出台支持省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政策,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化安排,制定科技与人才建设政策等。要以开展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为契机,加快推动对外贸易格局战略转型,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和重大发展平台上培育新的增长点。

2.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

首先,加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智能制造,根据区域特点,分区定位和分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要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使经济优势形成产业创新优势,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再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变“广东制造”为“广东智造”和“广东创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打造开放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加快载体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也是区域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针对各种开放平台的短板,以国际水准为标杆,重点打造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肇庆等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为统领,不断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探索建立面向国际的高标准规则体系为重点,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经济合作新模式、破解区域改革难题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切实将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使其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空间拓展,推动广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

4.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开放型经济的内生活力

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涉及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等多元创新,要分析现有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积极吸收、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国际高端人才,群策群力,构筑由技术创新、空间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绿色创新等多元化、多路径并举的广东省区域创新体系。要通过整合和發挥系统内各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协同创新、合作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开放发展[14]。

5.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均衡发展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中,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的全面均衡发展。一是要强化对外开放的政策效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出台灵活有效的招商引资和优化外商营销环境政策,支持企业用足政策、用活政策,在产业发展上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形成区域特色,打造名牌,走向国际。二是每个区域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在区域合作中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机制,共同构筑区域开放型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三是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积极尝试通过政策倾斜、产业转移、飞地经济等途径和方法,加速追赶型经济发展,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内部均衡发展。

五、结 语

40年来,广东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开放优势逐渐消失,新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凸显,广东事实上处于“不改革是后退,慢改革也是后退”的险境之中。面对这样的形势,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广东代表团讨论会上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凝聚共识,创新体制机制,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努力推动形成广东开放型经济新的、更高水平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裴长洪.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J].经济研究, 2010(4):14-29.

[2] 裴长洪.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4): 8-17.

[3] 高新才,咸春林.开放型经济: 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 2012(3): 74-77.

[4] 刘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2):84-86.

[5] 张二震,戴翔.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4(7): 6-12.

[6] 吕薇.以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N].经济日报,2017-12-01(13).

[7] 曹阳.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8(1): 97-103.

[8] 王慧艳.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演变进程比较分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9):87-89.

[9] 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60-66.

[10] 连晓鹏.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广东制造业大发展[J].广东经济,2018(2):34-37.

[11]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8-99.

[12] 楊登霞.基于国际产业转移下广东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

[13] 刘明广.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广东区域创新效率动态评价[J].统计与管理,2017(1):67-71.

[14] 赵修卫. 关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10): 65-69.

Abstract: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Guangdong,as a pioneering pretest area,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an open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At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facing the drastic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anges,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give full play to new advantages and build a new pattern of highlevel and highquality open economy are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in the new era.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the theoretical circle must study indepth.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 economy of Guangdong in the past 40 yea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faced by Guangdong in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open economy.It proposes to accelerate the combination of broadening and deepening,focusing on highend development and adhering to shared linkages,provide institutional support,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carriers,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and the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a new era;Guangdong;open economy;new pattern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广东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广东舆情
新机制 新格局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