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8-12-10张新友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疆

摘 要: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文化产业的构建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举措。如何依据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将新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将新疆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大区,突出新疆多民族文化特色,构建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体系,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文章以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影响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关键词: 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8.04.10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新友.推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18(4)57-61.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与进步,文化、技术、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从国家之间的竞争到国内各省区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体现出发展不均衡,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不平衡,尤其是在国际社会推崇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低碳性优势凸显,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优势凸显,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文化产业在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所占份额展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成为拉动国家转向新兴产业、占领发展高地的发动机。新疆多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民族历史资源、灿烂的文化为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资源供给,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目前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小作坊、合作社的初级阶段。

近年来,国家将文化产业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定义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将文化发展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运兴必须加大文化的建设力度,依据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名片,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发展提供发展思路,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挖掘中华民族优秀傳统文化资源,依托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优势形成,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方向,成为当今国家经济发展中新的着力点。中华民族具有一体多元的多民族融合特征,各个民族为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作出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多民族文化资源因其民族特性突显,使其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体系中生命力旺盛、活力强大的一部分,是打造多民族地区文化名片、文化品牌的核心要件。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建设既是注入新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共生共存的现实需要,也是缩短新疆与内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差距以及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新疆多民族地区应该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文化产业优势,延伸地方文化产业链条,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一、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内涵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要的行业门类的总称”[1]5。在我国主要包括“出版业、影视业、网络信息业、娱乐业、演出业、旅游业、文化教育业、展示业、艺术品业、广播业、音像业、博物馆业等,还包括一些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产业部门,如广告业、装饰业、设计业、时装业等”[2]95-98。因此,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从社会精神文化需要层面入手总结文化产品服务行业门类,从生产文化产品过程中文化产品所具备的经济价值角度进行界定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所形成的产业,这种产业形态将文化资源、文化形态与经济学相结合,虽然出现较晚,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优势。

(二)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内涵

多民族地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多民族地区文化指在多民族聚居区内多个不同民族起源、发展、演变等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总和,是多民族在同一区域内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方式的客观写照,包括区域内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狭义的多民族地区文化专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多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与相应的观念产品。它是生活在同一区域内多民族文化元素的集合,承载着多民族文化的灵魂。

二、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较缓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仍显不足

新疆地区经济总量与其他兄弟省区相比相对较少,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辐射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由《2016 年新疆统计年鉴》可知2016年新疆生产总值实现9 649.70亿元,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3.16%;2016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40 564元,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0.99%;工业总产值达到2 677.63亿元,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84.43亿元;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 463元,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8.32%;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183元,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8.04%。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新疆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多数主要指标在逐步增加,但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仍然较小,发展速度呈现放缓趋势,影响了其辐射带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落后,产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56个民族,各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出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丰富的文化形态。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发展,尤其是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各省都在依据自身文化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历史特色探索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新疆也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发展观念的滞后、发展意识的落后以及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意识不强。具体体现为:在认识层面上,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体系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对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创新产业结构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以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延伸民族文化产业链意识不强。在管理层面,与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扶植政策、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解读和指导性平台需要进一步建立;专项投入资金和政策性倾斜平台需要建立;税收、鼓励性价费需要进一步制定。

(三)多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打造出地区文化产业名片

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尚处于小作坊、合作社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尽管近年来新疆党委、政府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加强建设强度,但与内地其他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不能与当前生产力和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相适应。总的来看,目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在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不足,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还需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等方面相对不足,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区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呈现的不平衡发展较为明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内涵挖掘不足,文化遗产流失严重

目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开发性保护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开发深度和开发广度不足。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表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有时出现重文化形式的开发而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有时又出现过度专注文化内涵挖掘而忽略文化形式。民族文化资源不仅表现在多民族地区的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而且从深层次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但是有的作坊、合作社、文化产品公司片面追求文化的经济效益,短期或快速追求文化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忽略了文化的内核——精神实质,忽略了文化的社会效益。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衣、食、住、行”无不展现出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等,而其中又蕴含着各个民族的智慧,这些智慧才是文化内涵的结晶。因此要从多民族地区文化内涵上加大投入力度,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和核心。

(五)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尚未形成人才梯队库

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此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高尖端人才和专业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目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缺少高尖端人才和专业化、复合型专业人才。传统文化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相对较少,年龄也偏大,传承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80%以上,年轻人数较少,经常出现失传、传承中断等问题。二是文化产业的管理经营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是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的,需要体现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目前,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大多是对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缺少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人才。

(六)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

没有现代科技、现代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方式等元素注入多民族地区的古迹、遗迹的开发以及手工技艺、手工业产品制作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可能导致这些文化资源逐步流失,面临着消失、失传的危险。

目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开发、产品生产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工艺技术为主,新兴技术使用率较低,产业品牌、产品生产创新力不足,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展现出的现代化营销运营模式特征在文化产品销售层面明显不足。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互联网+”、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使用率较低,导致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很难形成品牌、生产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

三、推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考

(一)以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托,转变产业观念,健全文化產业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学的文化产业管理、扶持体系

依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针对对口援疆政策和各省区的对口支持力度,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依据新疆区域特点和国家当前产业调整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型文化产业体系;摒弃以往产业发展观念,淘汰落后产能。客观认识当前影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正确认识当前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老化、经济发展滞后、后劲发展不足等问题。对此,要强化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观念,在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文化的引导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

依托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政策、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对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新疆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依据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适合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有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确保文化产业高效发展,着眼于长远,形成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科学性强的文化发展服务体系。抓住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充分挖掘、拓宽发展渠道。由于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形成大的文化品牌,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集团或文化产业链条,缺乏市场竞争力,需要政府从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能力,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引导、扶持文化企业的发展。

(二)以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为依托,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民族地区融资体系

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过程,多数是将多民族的传统工艺、传统服饰、传统美食、传统音乐、传统舞蹈进行系统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开发属于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而文化产业的投入最重要的是人才、资金的投入。文化产业是低碳、朝阳产业,因此,一次性投入较大,单纯的财政划拨资金、专项投入资金远远不能摆脱资金困境,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引进、整合各种民间资本,制定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建设投融资机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多角度的投融资主体。允许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的产业模式。一方面,针对支柱性文化产业、重点开发领域可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从政策扶持入手,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以及鼓励性电价、水价、气价的调控,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影响深远的重点产业。

(三)以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人才为依托,构建文化产业建设人才供应梯队,形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疆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是区域文化产业建设的主体。要制定多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规划,形成强有力的文化产业建设梯队,构建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库。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的主体是具有传承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相关部门应依据文化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长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集群。二是,突出团队的可持续性建设,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定向培养、定向服务、科研支撑、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强大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建设团队。

(四)以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为依托,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区域文化名片

新疆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多民族文化资源,对相关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整理,制定文化资源开发功能区划,划分开发层次。例如在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开发方面,专注民俗、艺术这些文化形态。与此同时,划分文化资源类别,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和潜在需求,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结合文化产品的民族特性和市场供需特性,在文化产业、产品发展方面,注重产品的可持续性开发、市场竞争性开发。从“特”字上加大力度,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只有产业、产品的民族特色凸顯、地域特色凸显,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精心打造多民族聚居区特有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名片,做到以名片带动、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以区域文化产业、产品不断强化名片知名度,以此将区域文化产业带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高速公路。继而要不断地通过创新产品种类、创新产品品质、创新产品研发路径、创新产品销售路径、创新产品生产管理模式、创新产品生产技术,增强产业、产品后劲。同时将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生产方式引入民族文化产业、产品生产、销售环节,注重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时代内涵和审美倾向,研发新兴文化产品。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7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张新友,王喜莎.基于SWOT模型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6(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