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效控量施肥试验报告
2018-12-10王政军
王政军
摘要:为研究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模式,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开展玉米施肥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缓控释肥料比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增产6.93%,经济效益增加78.03元/667 m2,氮肥利用率增加19.5个百分点;应用新型缓控释肥料,施氮量减少10%是可行的。
关键词:新型缓控释肥料;推荐施肥;对比试验;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143.1+5;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1-0013-03
为完善高效控量施肥技术体系,进一步探索新型缓控释肥料应用模式与控氮施肥技术。根据《辽宁省高效控量施肥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开展玉米施肥田间试验,旨在筛选适合辽宁地区的玉米高效施肥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5月13日—9月25日在海城市腾鳌管理区西新村进行。土壤类型为草甸土,质地为壤土;主要障碍因子是连作;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700 kg/667 m2。试验地块的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1.2 供试肥料与作物
供试玉米品种为华农887。
氮肥:普通尿素(N 46%)、翠龙缓释氮肥(N 34%);磷肥:磷酸二铵(N 18%,P2O5 46%);钾肥:氯化钾(K2O 60%)。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为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处理2—5的磷肥、钾肥种类与数量均与处理1相同,但氮肥施用种类及比例不同,其中处理5减氮10%。所有肥料一次性底施。各处理的具体施肥量见表2。
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随机排列。
1.4 田间管理
2017年4月15日整地,5月13日播种,种植密度为5.5株/m2。病虫害主要防治玉米螟。9月25日采收,各处理采用单采单收的测产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植株生物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玉米植株的生物性状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与处理1相比,其他处理的株高、叶片数、穗位、茎粗变化不大,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处理4表现最佳,比处理1穗粒数增加27个,千粒质量增加11 g。
2.2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的玉米产量调查结果见表4。
从玉米产量看,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处理1;与处理1相比,其他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4的产量增加最多,比处理2增产45.9 kg/667 m2,增产率为6.93%。
各小区的玉米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小区产量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
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新型缓控释肥料与普通尿素之间的肥效存在差异。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与处理1相比,其他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处理4、处理3相比,处理2、处理5的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新型缓控释肥料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随着施用比例的增加,增产效果愈明显。
2.3 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处理的施肥经济效益及产投比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处理1;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处理4,为1 204.45元;产投比最高是处理5,为10.04,最低的为处理1。
不同处理的N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肥料利用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5(35.5%)、处理4(32.1%)、处理2(23.1%)、处理3(21.4%)、处理1(12.6%);处理4的肥料利用率最高。
3 结论
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和处理3的玉米产量高于处理1,说明新型缓控释肥料缓控释氮技术具有增产优势,且缓控释比例越大,效果越好;处理4的玉米产量最高,为708.5 kg/667 m2,比处理1(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增产6.93%,经济效益(1 204.45元/667 m2)比处理1增加78.03元/667 m2,氮肥利用率(32.1%)也比处理1增加19.5个百分点。同时,处理5(减氮10%)的产量高于处理1,且产投比、肥料利用率排在第一位。这说明施用新型缓控释肥料时,施氮量减少10%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姜恩喜.玉米高效控量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農业科技,2015(9):22-23.
[2] 杨宇.玉米高效控量施肥技术初探[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28(3):50.
[3] 李秀艳.高效控量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新农业,2017(19):11-14.
[4] 于永梅.水稻高效控量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J].吉林农业,2017(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