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方可入佳境
2018-12-10张海波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文张海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练功要领是习练各种功法都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练功要领,是学好气功功法、达到练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不遵守练功要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气功偏差。因此,学习并谨记练功要领就显得十分重要。
松静自然准确灵活
松静自然,准确灵活是气功修炼中始终都要遵守的基本要领。
所谓松,是指形与神、身与心、外与内的放松。外松多指形体放松,是消除身体四肢肌肉的紧张与僵硬,不是松松垮垮,而要松而不懈,保持一定的张力,又不是用肌肉使劲绷着,而是紧而不僵。操作的关键是形体放松的同时,意念要充斥,即“形松意充”。内松是消除呼吸、意念方面的紧张,保持精神放松。精神放松是形体放松的前提。可以通过发音放松的方法,通过发“松”音(平声),由松音改发成“送”音(仄声),“送”音要拉长一些,念成“松——送——”,引导心身一起放松。
所谓静,是指在练功过程中,保持安静的心境。这种安静,既包含思想安宁、意念集中等内环境的静,也包括悄然无声、万籁沉寂等外环境的静两个方面。练功时,应以内静为主,外静为次,不应刻意追求外在客观环境的安静。一般而言,静功的练习偏于一念不起的虚静,动功的练习强调意念集中起来,专一精神做动作。此外,松与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放松可以促进入静,而入静则又有助于放松。只有真正入静,才能做到完全放松,反之亦然。
所谓自然,是指练功的各项操作活动均须自然达成,不可强求,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活动等都要符合生理心理的自然。要求形体运动自然,不拘谨,不牵强,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练功的动作是日常动作的纯化,把有益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予以强化,不利于人的生命运动的则消除之。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要勿忘、勿助、勿贪、勿求。如腹式呼吸不能勉强用力将呼吸拉长,而应通过锻炼逐步达到。
所谓准确,是要求气功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操作要准确。比如就调身而言,准确的动作姿势有利于获得松静自然的效果。如果姿势不正确,既影响身体放松,又影响入静,不仅练功效果欠佳,严重者还会导致损伤或者出现偏差。灵活,一是指三调操作准确但不僵不滞,做到灵动活泼,二是要求在准确到位的基础之上,逐步熟练后,依据各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练功阶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适当地调整功法的难度、强度,以提高三调操作的准确性,使形神自然放松,三调自然合一。
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动与静、练与养是很重要的两对阴阳关系,把握好动静、练养,对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练功境界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动静结合,一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动功与静功相互配合。因为动生阳,静生阴,各有所属,专练静功或动功会有阴阳偏颇之虞。动静兼习,阴阳和合,更有益于健身祛病。二是指在练动功时,要动中有静,外形运动而思想安静,意念集中,此即所谓以静寓动;而在练静功时,入静放松可促使内气运行,气血流畅,此即所谓静中有动。故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既有益于外在的形体运动,又有益于内气的聚集与运行,能够有效地提高练功效果。
练养相兼是指练功与调养并重,即练中有养,又练又养,这对于体质较差及慢性病患者尤其重要。
练是指练功过程,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通盘考虑,合理地选择功法、练功强度和练功周期,制订切实的练功规划,认真踏实地修炼。
养是指练功的修养、饮食的补养、生活的休养等几个方面。练功的修养是指经练功所产生的身体机能改善的状态,比如在入静后,整体机能调和、身体舒适、呼吸柔和细密均匀、精神高度安静。修炼静功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这种静养的状态,并让这种状态维持并发展,向更高的境界升华。饮食的补养是指吃有营养的滋补品,必要时还可吃补药,以加强营养。生活的休养是指练功必须与日常的休息调整、充足的睡眠相结合。练功不是一天24小时拼命地练,应当是练了功感到轻松而不疲乏,保持精力旺盛。
此外,就功法本身而言,动功是练,静功是养;练每个姿势是练,变换姿势间的停顿是养;呼与吸的动作是练,呼吸中的停顿又是养。正所谓“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练功应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健康状况,合理搭配练养,灵活掌握,从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练养规律,把练功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气功修炼由初级阶段进入到高级阶段的客观规律,只能拾级而上,难以一蹴而就。练功要有恒心、耐心、决心,但不能太热心,不能急于求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始于毫末”。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功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练功的时间、种类、难度等都应遵循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就练一套功法而言,也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的要求。
练习气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般而言,开始应三调分练,调身、调心、调息分别学习,分步练习,各自熟练后再逐步协调,使三调逐步融合为一。值得强调的是,练功的疗效也是积少成多、由微至著,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而逐步显现出来的。由于练功者体质、病情和掌握练功方法、进入气功境界的程度不同,获得疗效的时间也长短不一。什么时候出效果,不要预先去考虑。应当只计耕耘,不问收获,坚持按照气功的功理功法认真锻炼,最后的结果是水到渠成。如果要求太迫切了,精神一分散,就不能平心静气地练功了,反而“揠苗助长”。
气功是技能性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经过长期扎实地习练,才能学有所成。古人所谓“功练千遍,其效自见”即是此意。练气功持之以恒非常关键。如果能把练功摆在与吃饭一样重要的位置,养成习惯,形成潜在意识,当作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做到持之以恒了。持之以恒能够磨炼意志,顽强的意志力是调动、发挥精神力量与气的作用的重要因素。
如果练练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或者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盲目改换功法;或者异想天开,追求所谓的神功异术,这样再好的天赋也出不了功夫,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害,反而达不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