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精准征集大学生兵员的几点思考

2018-12-10孙永钰

国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兵役士官服役

孙永钰

内容提要:实行大学生兵员精准征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兵员“征”“用”脱节问题,促进更多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矢志强军的有效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供需对接机制,精准定位大学生兵员征集对象,扩大定向培养士官征招规模,搞好军地相关政策衔接配套。

精准征集大学生兵员,就是兵役机关将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符合部队岗位需求的大学生青年对口征集输送到部队,以最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人才效益和军事效益。近年来,各地大学生征集比例逐年提高,2017年全国平均比例接近50%。大学生青年踊跃参军入伍,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部队兵员素质,有力促进了战斗力生成;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学非所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浪费。实行大学生兵员精准征集,让每一个大学生到部队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兵员“征”“用”脱节问题,促进更多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矢志强军的有效举措。

一、精准征集大学生兵员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是现行征集方式过于粗放。征接双方未就大学生兵员征集和补入问题进行充分对接,各部队在提出补兵需求时没有岗位精确要求,兵役机关在定兵时只是简单参照政治审查、体格检查和学历等基本因素,兵员去向基本都是随机分配,导致部队所需的人才征不到,兵役机关则抱怨对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清楚,大学生士兵也感叹入伍前与入伍后反差较大,感觉自己在部队无用武之地,因而不愿长期服役,多数人尽完2年义务就选择了退伍,给大学生征兵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对大学生兵员的定位比较笼统。目前,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将大学新生、大学在校生兵员都定义为大学生兵员。但实际情况是,大学新生基本上未上过一天大学,其实就是高中毕业生;大一大二学生也还未真正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一般专科院校200分左右就可以入学,文化水平堪忧。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大学新生、在校生(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和一般专科院校的大学生,其综合素质并不高,不宜算作大学生兵员。由于兵役机关对大学生兵员定义过于笼统,以致各地在征兵时,也都只满足于完成上级要求的大学生征兵任务,因而大学生士兵征集比例看似逐年提高,但优秀大学生人数并未有明显上升。

三是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发展空间受限。从部队调研情况看,多数大学生入伍动机是考军校、提干,但由于考学名额少、提干比例小,且一些政策制度相对滞后,导致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成长空间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比如,现行政策规定大学生士兵提干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对于这一条件,不少部队反映,有的大学生表现虽然很优秀,但由于既不是党员又不是入党积极分子,因而无缘提干。大学新生士兵考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义务兵服役满1年,士官服役满2年,不超过3年(截至当年6月30日)。”这对于不少大学新生士兵来说,将会有2次考学机会,一次是义务兵第2年、一次是初级士官第1年(即服役第3年)。但现实情况是:多数大学生并未选择转改初级士官参加第2次考试。其主要原因:他们担心如果转了士官仍未考上军校,就必须在部队再服役3年,而3年后服役期满能否转为中级士官,心里并没有底。假如到那时退役,由于他们离开学校时间较长(5年),年龄较大,通常不会再选择复学。这就意味着,他们当兵后既没有在部队得到较好发展,也失去了取得地方大学文凭的机会。对此,大学新生普遍存有疑虑,因而报名参军的热情并不高、行动也不积极。

四是军地相关政策衔接不紧。近年来,军地各级为吸引大学生青年入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有些政策法规衔接配套不够,缺乏延续性。比如,原总参谋部相关文件规定,翌年毕业的高职(高等职业学校)、高专(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合格的,入伍后毕业实习在部队完成,成绩合格的由入伍前所在学校发给毕业证书。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对翌年毕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应征入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2017年教育部明确指出,翌年毕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入伍后,须在退役后入校复学,且成绩合格或修满学分,方可准予毕业。按照这一规定,2017年以后入伍的翌年毕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即使在服役前已经完成毕业理论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也不能在服役期间正常毕业、获得大专文凭。这给高职高专大学生士兵至少带来3个不利影响:一是对其参加全军统一组织的“专升本”招考有影响;二是对其在服现役期间转改士官的定职定级有影响;三是对高职高专学生退役后参加地方专业技术等级评定也有影响。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延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应征报名的积极性。

二、精准征集大学生兵员的对策措施

一要建立供需对接机制。依托全国征兵网、公安部人口信息网、教育部学信网、卫生部门人口健康管理网、部队兵员管理系统等,搭建兵员征集供需平台,建立大学生兵员征集供需对接机制。具体运行模式:兵役机关(送人单位),平时搞好适龄大学生潜力调查摸底,区分大学类别、所学专业、毕业时间等主要模块,精确掌握辖区内兵员潜力底数,由省级兵役机关汇总上报国防部征兵办公室。部队(用人单位),根据士兵岗位的职能需求,对每个士兵岗位的政治、身体、文化、专业等条件制定精确量化的指标体系,重点对大学生士兵岗位的职能需求作出精准统计,由各军兵种(武警部队)动员部门汇总后报送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组织方),根据供需双方提供的相关数据,区分部队类型、岗位需求,科学制订计划,合理确定任务,统一下达至各省级兵役机关。兵役机关根据国防部下达的征兵任务,依照辖区内兵员潜力底数,比照兵员潜力数据模块,量体裁衣、精准征集,确保输送的每一名大学生兵员专业对口、岗位匹配。

二要精准定位大学生兵员征集对象。精准征集大学生入伍,首先要精准定位大学生兵员征集对象。要将大学生兵员征集对象精准定位于各级各类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一本二本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着眼部队战斗力生成需要,建立大学生兵员综合能力评估系统,对大学生青年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身体条件、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智商情商等进行科学评估,区分等级、综合排序,明确各个等级的大学生兵员适宜服役的部队类型和具体岗位,作为兵役机关定兵和部队定岗的基本依据,既能避免应征青年总想着打招呼找关系选个“好部队”“好岗位”的现象,又切实通过量身选拔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

三要扩大定向培养士官招收规模。习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士官队伍是部队中非常基础的骨干力量,这个队伍的稳定性很重要。稳定士官队伍的前提是加大士官培养力度,特别是要扩大定向培养士官招收规模。定向培养士官从2012年试点至2017年底,共为部队培养数万名士官人才,受到部队、院校、青年及家长的好评。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从入口就依托高考精确选拔人才,培养对象入学后,由地方院校与部队共同采取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对其进行联合培养,毕业后,按照招用一致要求直接精确分配至部队,是精准征兵的有益探索,且效果非常明显,多数定向培养生到部队后思想稳定,安心服役。因此,应适当压减义务兵征集数量,把依托地方高校定向培养作为选改士官来源的重要渠道,逐步扩大定向培养士官招生数量,并优先将其确立为转改高级士官和选聘文职人员的对象。这样,既能有效缩短士官人才成长周期、进一步稳定士官队伍,又能大幅降低部队人才培养成本,是军民融合发展在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生动实践。

四要搞好军地相关政策衔接配套。一方面,要细化完善兵役法规制度。国家层面应健全完善兵役登记条例、大学生兵员征集条例、退役军人优先权法等兵役法规;地方层面应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内容程序、措施办法,形成“政府依法领导兵役工作、单位依法完成兵役任务、公民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兵役工作法治化进程。另一方面,要配套衔接从“入口”到“出口”的兵役保障政策。着眼兵役工作全过程、全要素,构建完善“吸引入伍、激励在伍、保障退伍”整体衔接配套的兵役保障政策。“吸引入伍类政策”,主要保障大学生兵员“政治上有地位、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激励在伍类政策”,主要保障大学生士兵“立足岗位有发展、就业深造有优势”;“保障退伍类政策”,主要保障退役大学生“社会上受尊崇、一次服役终身受益”。通过衔接配套军地相关政策制度,实现大学生入伍、提干、考学、选改士官、退役、复学、安置、创业等系列政策的融合性、关联性,为探索走开大学生兵员精准征集路子提供有力法规支撑,促进更多优质人力资源在地方与军队之间有序流动、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兵役士官服役
烟灶超限“服役”不可取换新升级大品牌不容错过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2021年度全国兵役登记工作启动
试论定向士官学风养成教育与战斗力提升交互路径及影响因素
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服役”
目标军营,出发!
社会版(十一)
浅析士官教员队伍建设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