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2018-12-08陈冰
陈冰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以推动大数据开发利用与共享服务,加快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的实施应用进行转型。我国的事业单位广泛地分布在文教科卫、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作为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和完成政府公共政策的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上受到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影响颇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从大数据的特点入手,具体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1.052
1 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拉开序幕,人类产生的数据量正逐年呈指数增长,数字化已经在无形之中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的概念也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热烈的讨论。大数据不仅仅对整个商业社会产生了影响,对事业单位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也带来很大冲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如何进行数据研判、信息自动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公开化等措施来抢抓机遇,是未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2 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但“大数据”一词,却各有各的理解。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大数据的: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技术层面不在于字面上单一地掌握大量庞而杂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再处理。换而言之,就是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等“加工”手段,实现数据的“增值”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相比,大数据一词被赋予了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运转高速、数据质量真实性等特点。
3 大数据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冲击
进入2012年以来,大数据一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用它来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显得简洁而生动。大数据时代,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信息数据的重要性,谁在第一时间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发言权,而数据是信息正确性的强有力保证,决定了决策的成败。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却对大数据的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大数据毫无关系,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大数据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中毫无用武之地,事实却是大数据下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上的不足更加明显。
3.1 大数据下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控制不够全面
在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虽然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能按照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建立财务预算编制、会计审核制度以及执行财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宏观看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方案的编撰主要由单位财务人员来完成,而预算编制的任务则是由上级领导或上级主管单位来统一安排布置,受限于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形式的复杂性,会计人员编制的预算方案较为简单,难以在细节上进行把控,再加上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致使一些财务人员对财务控制的认识层面仅仅局限于相关资金流转的往来记录,对于资金申请、审批以及执行过程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缺乏更为有效的依据,因此其财务决策也面临相对片面的问题。
3.2 大数据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和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挂钩。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主要是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尚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写会计凭证、部门领导签字、填写财务账本等程序处理会计基础工作。其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程度不高,仍处于会计人员再教育的学习范围,而不是广泛地应用于日常工作。再次,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转中产生了大量的财务数据,而对这些财务数据的作用仅限于记录、查阅,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研判,达到数据对单位未来发展,业务拓展和展望的有力支持。
3.3 大数据下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制度的建设稍显滞后
财务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首要因素。即便建立了相对完整规范的财务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认真对待的话,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将不可避免,错账假账、越权行事等行为,将严重阻碍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转,造成管理失控。财务监管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实施,不仅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晰相关责任,防止工作漏洞,规避财务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而互相扯皮、权责不明而相互推诿,健全和完善单位财务监管制度是当务之急,对确保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4.1 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事业单位在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要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与岗位分工,以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高效合理。首先,财务人员能够恪尽职责,确保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备份和储存。其次,强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权限,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采取预警性措施和预防性手段,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安全运转。再者,严格的财务审核流程确保有专人层层把关,加强对原始票据的登记规范、管理细致、账簿清晰以及财务数据存储管理等系统工作,形成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系统性。
4.2 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的审计机制
在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这是进行财务监管控制的关键所在,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有效的上行下达,快速有力的信息反馈,是实现有效监管的有力手段。其次,要针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内部财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保证财务工作数据的真实有效。再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财务项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财务系统安全运转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最小化。
4.3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后惩罚机制
加强事后惩罚机制,加重违法成本。是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它作为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进事业单位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质量。事后惩罚机制的目的在警醒,使违背会计准则和规范的潜在行为者,会因违法成本超过可能的利益而放弃违法行为,并惩罚业务行为中的不作为者。完善传统的事后监督、财务检查、会计审计等监督模式,建成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过程控制、检查分析、总体评价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形成财务制度法制化,才能在大数据时代下站稳脚跟。
5 結论
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体系中,单位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是在基本财务信息的核对、数据的计量、财务往来记录账目清晰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财务技术手段的缺乏与不完善,单位的财务数据、相关的业务数据只作为单位管理中的数据依据,并未将其整体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单位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数据分析应用效率偏低,其结果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严谨性、有效性。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的收集整合,从中挖掘的信息更加精准,直接带动单位财务管理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总之,在数据爆发的时代,如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将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而只有在选择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才能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确保单位财务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平,陈满娜,等.综合财务指数: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新能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美)Martin Klubeck.量化: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李义梅.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