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公共外交

2018-12-08赵世人

生活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中亚外交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管总的规划和行动纲领,是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平台。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区域。近五年来,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五通”为引领,加强了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项目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交流,地区外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推进在中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现状、进展和前景的分析与展望,探讨在中亚开展公共外交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手段,强调公共外交在配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的独特作用与重要价值。

一、“一带一路”建设:价值与进展

经过近5年努力,“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喜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國同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贸易畅通合作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内容被纳入联大和安理会等重要决议。

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28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6位,境内投资者共投资了164个国家和地区近8000家企业。商务部合作司数字显示,中国2016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1%。2016年,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成为亮点,直接投资为145.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47.7%。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56家合作区,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17.7万个就业机会。此外,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和地区十分广泛。欧亚大陆是“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目标,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五通”建设、发展战略对接和项目落地的重要对象。“一带一路”旨在在合作基础上联通欧亚大陆,实现东西贯通、双向交流和陆海联通。“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惠及世界,是中国迄今为止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是中国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运筹安全发展两件大事、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作用提出的重大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中国与周边公共外交提供了新的契机。中亚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的必经之地,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人口和土地大国,也是我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区重要支点国家。中亚地区应该也必须成为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向。

二、“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努力方向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既是我国周边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我周边公共外交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扩展。在丝绸之路沿线和中亚主要国家,我国公共外交并非始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日,而是古来有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一带一路”公共外交需从以下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机制建设。我国将于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5月宣布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中国还将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打造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根据“一带一路”机制建设推进需要,还很有可能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秘书处,推动论坛向常设性国际或区域组织转变。我们要在上述设想、倡议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规划,或面向欧亚地区专门出台“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实施方案,成立“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指导委员会或部际协调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奠定公共外交层面的良好基础。

第二,公共外交要与安全保障相辅相成,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国家的人员、项目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相关国家的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围绕项目、劳工、环保、产品质量等问题,不时干扰、抹黑我形象,侵蚀我在沿线国家的民意基础。如果说公共外交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软件工程,那么安全保障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硬件系统。“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安全保障兜底的底线思维,要努力实现我对重点项目、重要支点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和保障的全覆盖。

第三,积极开展媒体公共外交。媒体公共外交是指利用新闻媒介来阐述和推进外交政策的方式,是指政府运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及新兴电子通信手段宣介推广对外政策,也是新闻媒介积极参与并发挥影响的公共外交形态。2015—2017年,人民日报社牵头连续主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效果良好。政府层面应加强舆论引领工作,建立政府间传播合作机制。我在沿线驻在国使领馆和文化中心要采取更加生动有效的文化交流形式,真正发挥应有作用。要充分调研沿线各国媒体对华报道倾向,加强主流媒体间交流合作,积极组织沿线国家和中国媒体人士互访。用好我国多个电视频道在地区国家落地的优势,更好地开展电视公共外交。

第四,重视智库公共外交作用。智库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对“中国因素”日益突出与“中国声音”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有关部门要增强通过智库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意识。各类智库都应作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扮演好民间友好使者的重要角色,发挥好思想库作用,着力引导沿线国家的舆论民意,承担起培育沿线国家知华友华力量的重要任务,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民心相通之路”。要整合打造从事“一带一路”或区域国别研究的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的若干高端智库平台,加大对智库及其人才的支持,建立智库公共外交中高级人才的培养机制。完善国内研究智库与沿线国家代表智库的交流机制,包括互派中短期访问学者、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

第五,开展积极有为的企业公共外交。跨国企业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共外交的行为体。企业拥有比其他社会组织更清晰的组织目标、更严密且制度化的内部结构和更灵敏的环境反应机制。与一般社会组织相比,企业更具备开展公共外交的机遇和条件。指导帮助更多企业融入公共外交工作,是公共外交事业的重要使命之一。要鼓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开展本土化经营,实现大部分原材料、设备就地取材,多吸收当地劳动力,加强管理培训,输出先进技术,实现与当地政府、社区和公众的多方共赢。企业应主动将公共外交融入管理层决策体系,融入利润追求和经营管理中去,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能力条件允许范围内,多参与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沿线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企业要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制度,尊重当地宗教社会习俗,处理好与各方关系,注意环境保护,塑造良好形象。

第六,发挥好驻沿线国家使领馆的公共外交功能。公共外交是驻外使领馆的一项天然职能,大使、参赞等各级外交官在驻在国发表演讲、接受访谈、投书报刊,甚至参加一些社区公益慈善活动,都是公共外交的体现。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开展项目合作,很大程度还存在决策偶然、情况不明和投资盲目等问题。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赋予驻外使领馆统筹协调职能,明确要求它们把我在所在国开展的各项官方、企业、媒体和民间组织的公共外交都管起来,并要管好。驻外使领馆身处外交第一线,掌握资源、人脉和信息,要全面摸底所在国情况,特别是要把所在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政治生态、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信息摸透,形成“一带一路”建设国别公共外交手册或指引,供企业参考。

三、中亚公共外交:挑战与方向

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核心区,蕴藏丰富的战略资源,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中亚土地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6500万,与中国有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中亚五国中,土库曼斯坦为中立国,其他四国均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亚地理位置、地缘战略特点及其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对中亚外交大致经历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亚国家独立至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第二个时期是上合组织成立至今。在第一个时期,中国对中亚外交的重点是与新兴独立的中亚国家全面建立外交关系,并和跟中国接壤的中亚国家签订边界协议。在第二个时期,中国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共同创立上合组织,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纳入机制化發展轨道。按传统外交标准看,中亚无疑是中国周边外交中经营得比较好的地区之一,这要归功于中国多年来在这一地区孜孜不倦的外交投入与努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对中亚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对中亚公共外交取得了初步成绩。中国已在欧(中)亚地区设立38所孔子学院,广泛建设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同独联体地区国家的人员交流达到每年数百万人次,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先后对中国公民实施了签证便利化措施,中国保持着俄罗斯最大外国游客客源国的地位。但也要承认,中亚公共外交仍是“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主攻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正视解决的一个难点。

第一,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中亚与我国官方、民间交流最少,中亚民众对现实中国的了解很不够,如果说有,也大多来自于西方媒体(包括部分俄罗斯舆论)的片面报道。

第二,我对中亚公共外交的覆盖面不够广。公共外交活动多局限在高层以及学习或正在学习中文的国外民众,这使得我公共外交活动的知晓度有限,传播受众有限,效果打折扣。我对中亚公共外交应更多面向社会民众,继续拓展交流渠道。我与中亚官方和民间关系上存在着一定落差,官方更热、民间较冷。在向中亚民众宣介中国政策理念、让他们了解合作带来的利益方面,还要做大量工作。

第三,我对中亚公共外交的协调和工作方式有待改进。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对公共外交的认识和操作起步较晚,需要找准结合点,加强针对性,努力融入目标国的利益中去。公共外交涉及外交、文化、教育、宗教、旅游、交通、商务等诸多部门,需要整体布局、通盘协调。这既由中亚国家宗教相同、原为一国后各自独立的特质所决定,也是基于现有公共外交的效果。我对中亚做了大量尝试性公共外交工作,有些甚至是开拓性的,但总体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四,相对于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我对中亚公共外交的努力略显滞后。这突出表现在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社会根基较薄弱。中国在中亚国家的大众媒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基层中缺乏强大支持。中亚国家媒体较少报道中国议题;双边文化交流存在中国“走出去”多、中亚“走进来”少的现象;中亚国家普通民众对华认知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

第五,我对中亚国家的民间社会力量重视不够。与官方外交相比,我对中亚公共外交及民间外交差距较大。长期以来,中国对中亚外交注重和政府打交道,民间交往少。今后在中亚,要继续与各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更要重视对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工作,两条腿走路,不断扩大交往层面,向各种力量传播中国理念,逐步编织扩大社会网络。

第六,我对中亚公共外交的重点应放在形象构建上,放在民生工程上,放在促进中亚经济合作上,放在“一带一路”大市场建设上。我对中亚公共外交的近期目标是,缩小认知差距,加强中国与中亚关系的民意舆论基础。中期目标是提升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软实力,做到相互包容,共同构建。目标是,让公共外交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在中亚的存在塑造更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国际环境。我在中亚形象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积极友善的政治形象,公平正义的外交形象,诚实守信的公司形象,可靠过硬的产品形象,客观正面的历史形象,亲和力十足的文化形象。

作者简介:赵世人,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

摘自《公共外交季刊》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中亚外交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量化评估分析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一带一路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形势”暨第十八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举行
White Elephant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