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地理区域地图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解读

2018-12-08赵兴

地理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图河流试题

赵兴

摘 要:区域地图是高考地理试题中常见的地理图像。用图像承载地理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以考查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解题过程中对地图信息获取不全、解读不准是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为此,解剖构成区域地图的基本元素(“地图基因”),形成对地图元素的一般、共性解读,能有效提高读图的准确性。

关键词:高考试题;区域地图;地图元素;有效解读

区域地理环境是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分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在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地图是呈现区域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常以区域轮廓为基础,包含经纬线、海陆分布、等高线、山脉河流、城市交通、物产资源等地理要素,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且使用较为普遍,但学生解题过程中对区域地图信息获取不全、解读不准,不能解读图像中的隐形信息,图像“不说话”是学生读图失误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从高考试题解题的角度谈谈区域地图信息的有效获取方法。

一、高考地理区域地图信息的特点

观察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地图,基于高考地理对学生地图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要求,该类地图与地理工具书中的区域图有很大差别。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地图(以下简称“区域地图”)是在尊重区域地理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区域地理信息的极简化表达。真实的区域环境中,地理要素庞杂多样,但从命题角度来看,并非所有的地理要素都是试题情境材料中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所以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地图是按照试题需求和命题人的“意图”而筛选、组合的“必要信息”。图像中几乎没有与试题无关的信息,提供的都是解题的必要条件;区域地图中的每一个地图元素包括线条、数据、符号都要承载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地理信息,其中有些是显性信息,如城市、资源、交通线分布等,有些是隐形信息,需要根据试题情境进行联系、整合、推理、判断以最终做出解读。例如,由图中经纬线或空间位置做出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的判断、由河流及水系特征做出对地势特征的判断、由海洋做出洋流性质(海运条件)的判断等。

由此可见,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地图以承載解决问题必需的地理信息为主旨,服务于试题本身,也服务于命题人的“意图”。解题过程中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正确读图,合理解读,才能有效减少失误。

二、区域地图获取信息的基本要领

1.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正确的读图顺序是准确读图的前提。一般而言,地理读图应该遵循“三步骤”:一读图名,明确图像的主旨。二读图例,明确图中主要的地理要素,以及图例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三读图,要从经纬线、海陆位置入手,先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因为“位置决定一切”),再观察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最后寻找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这样从地图“外围”开始读图,逐步“入图”能够有效避免遗漏或误读地图信息。

2.解剖区域地图的基本元素

“世界那么大”,区域地图因尺度不同而不同,因区域不同而不同,也因试题提供的信息不同而不同,可谓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观察试题中的众多区域地图就会发现,构成区域地图的基本地图元素,即“地图基因”是相同的,它们在区域地图中要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如在区域图中常见的地理元素有:等高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等(多用线形符号表示)、城市、资源、港口等(多用点状符号表示)、陆地、海洋、湖泊等(多用面状符号表示),在多变的区域地图中,像庖丁解牛一样,解剖出其基本的构图元素,再从构图元素一般承载的信息入手读图,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形成对“地图基因”的有效解读

如上所述,每一个地图元素在区域地图中要承载一定的地理信息,都要承担自己特定的“使命”,归纳总结常见地图元素在地图中的作用(表1),地图读图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捕获图像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三、试题举例

例1.(2011年海南卷)读图1,完成(1)~(2)题。

(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解析:读图1,图例中有山峰和河流,纬线18°N表示北半球、热带、东北信风带、东西方向;经线66°W和67°W表示地理位置位于中美洲,但图中有加勒比海,所以其主要功能不是定位,而是根据经度差判断岛屿大致范围;图中河流众多,多从中部流向南北两侧,可推导出该岛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岛屿中部河流分流处有山脉隆起为分水岭。第(1)题,以经纬线为参照,可判读山脉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故选B。第(2)题整合地图中热带、东北信风、中部1 000多米山脉隆起、海洋水汽等信息,可推导出该岛北部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岛南部为背风坡,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位于雨林气候下的甲河,全年水量稳定,故A错;甲乙两河源头海拔均为1 205米,入海处为0米(海岸线为0米等高线),落差均为1 205米,甲河流程长于乙河,流速小于乙河,故B错;由气候类型可知,甲河流域为雨林带,乙河流域为草原带,加之甲河流速小于乙河,所以含沙量甲河小于乙河,故C错。雨林气候区降水大于草原气候区,所以甲河流量大于乙河,故选D。

例2. (2012年全国课标卷)图2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米~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据此完成(1)~(2)题。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解析:结合文字材料读图2,由14°S纬线表示南半球、低纬度、热带、东南信风;由经线73°W~76°W可定位南美洲、大陆西岸;等高线数值从200到5 000米,表示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东南信风大西洋水汽背风坡(据文字信息可知山顶有积雪);图中海洋表示沿岸的寒流(东南信风为离岸风)等信息。整合图文信息,解题就易如反掌。第(1)题,从纬度位置看,地处低纬(热带)蒸发量大;从大气环流看,东南信风(离岸风)、东南信风大西洋水汽背风坡;从下垫面性质看,沿岸寒流影响;第(2)题,获取文字中“降水50毫米”,“雪线高度”以及图例中的河流可知:芦笋用水主要有大气降水、河流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

猜你喜欢

读图河流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河流的走向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河流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