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堤油田馆陶组油气成藏规律

2018-12-08魏燕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2期

摘 要:长堤地区馆陶组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因素非常复杂。本文研究了长堤地区馆陶组的构造特征及构造对成藏的作用,指出馆陶组的油藏类型,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长堤地区下一步勘探方向,对指导长堤地区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堤油田;馆陶组;构造储层特征;成藏规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2.069

1 概述

长堤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东部的滩海地带,东部是渤海,西部是五号桩油田,南部是孤东油田。构造上,该油田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上。该构造带走向南北,是中间高、南北低的宽缓鼻状构造,地层东倾,向东以斜坡形式伸入桩东凹陷,西边以断层与孤北洼陷相连,是区域油气远移的有利指向区。目前三维地震覆盖全区,发现了Ng、Ed、Es、Mz和PZ五套套含油层系,油藏类型有构造、不整合地层、和岩性油藏。

2 构造特征

(1)燕山期的构造特征。燕山期郯庐断裂主要为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受其影响构造带北移,形成了将济阳和渤中坳陷分隔垦东、孤东和长堤潜山带。该带西部的垦东、孤东和长堤断层呈雁行式排列,是走滑断层。从已有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其水平断距约为15km。

长堤潜山构造带在北移过程中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形成了以桩12为中心的宽缓鼻状构造。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20?,向东倾没入渤中坳陷的桩东凹陷。

长堤断层由5条近南北走向的分枝断层组成,整体呈南北走向,长度约40km。分枝断层呈S形,中间南北走向,两头北东走向,长度约10km。在相邻两断层间,断层重叠分布,形成剖面上表现为断阶状,由此而来,在靠近长堤断层处形成了长堤潜山的二台阶构造带。受走滑构造影响,在构造上还发育了北东走向,羽状分布的断层,断距和长度较小,与大的走滑断层中间部分斜交,呈45度夹角。这些断层规模小,数量多,成组成带分布。

(2)喜山期的构造特征。喜山期是盆地的断陷和坳陷期,主要发育拉张和走滑构造运动。拉张构造在长堤潜山构造带西部,断层沿长堤潜山与孤北洼陷的结合部位发育;走滑构造则继承早期的构造特征,继续沿长堤潜山与孤北洼陷的结合部位发育,同时,在长堤潜山构造带的主体部位发育伴生的断层。

拉张构造:在盆地的断陷期,随着沉积洼陷内沉积物厚度的增加,原有的动力平衡被打破,断陷沿早期的构造薄弱处活动,即靠近早期断层发育。长堤断层的平面展布与燕山期的相类似,由5条近南北走向的分枝断层组成,整体呈南北走向,长度约40km。分枝断层也呈S形,断距中间大两头小,中间南北走向,两头北东走向,延伸至孤北洼陷内。分枝断层剖面上为断阶状,在平面上形成多个二台阶。

走滑构造:郯庐断裂是持续活动的,在喜山期,主要影响该区的浅层构造。长堤断层作为分隔两个构造带的断层,性质既具有前述的拉张断层性质,又具有走滑断层性质。在剖面上的负花状构造和平面上的雁列式断裂组合是典型的特点。另外,长堤断层的断距和断面变化比较快。断距变化随分枝断层而变化,断面倾角不统一。在桩5井区,断层在沙河街组的断面几乎直立,甚至变为逆断层,但到桩3井区,断层在沙河街组的断面倾角又与常见的正断层相当,倾角为50?。伴生的走滑断层发育在潜山构造主体带,走向北东,羽状分布,断距和长度较小,与大的走滑断层中间部分斜交,呈45?夹角。这些断层规模小,剖面上为正断层,成组成带分布。

(3)构造对成藏的作用。对长堤潜山构造带提供油源的是桩东凹陷和孤北洼陷, 油气运移主要依靠剥蚀面和输导层做横向运移,而断层则是纵向运移的主要途径。长堤断层伸入孤北洼陷中,起到沟通油源与储集圈闭的作用。长堤断层由于具有多个分枝,断距变化快,所以其封堵性也不同,往往出现分段封堵的现象,增加了勘探工作的难度。长堤潜山构造带上发育的北东向的伴生断层则主要起到油气纵向运移的作用。由于断层的纵向沟通,所以在有断层活动的中生界,新生界的沙河街、东营和馆陶组均形成了油气藏,造就了该区的复式成藏模式。

3 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馆下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河道砂岩储层非常发育。储层主要为主河道沉积的沙岩,厚度一般在2-20m,平均8m,具有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河道砂体间的连通性好。储层单层厚度大,主要形成构造油藏。

馆上段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储层主要为主河道沉积的沙岩,厚度一般在2-9m,平均5m,具有縱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但单个河道砂体间的连通性较差。砂泥匹配良好,构造背景控制油气富集,靠近断裂输导网的岩性圈闭有利,以岩性油藏为主。

馆陶组储层下部为厚层块状砂砾岩,中部为砂泥岩互层,以粉细砂岩为主,上部泥岩发育并夹有少量透镜砂岩,油层平均孔隙度30%以上,平均渗透率600-1500×10-3?m2。储层纵横向上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严重。

4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规律

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岩性、地层和构造岩性复合型。该区含油层系多,油气富集规律复杂,馆陶组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

馆陶组下段的沉积与区域上有所不同,由大套的块状砂岩相变为砂泥互层的薄砂岩。该砂岩储层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又受沉积河道变化影响,砂岩分布空间上不均匀,主要形成受岩性变化影响的构造油气藏。该油气藏的特点是:纵向上具有套油水系统,一般具有边水,且边水活动强烈,产能高;含油高度较小,具有水上漂的特点;微幅构造控制成藏,局部的高点是油气富集的场所;由于沉积变化影响,微构造空间变化快,油气层具有叠合连片的特点。馆陶组沉积中晚期, 来自五号桩洼陷的油气主要沿断层、连通砂体向这些圈闭运聚成藏, 形成南部沙三段含油面积最广的油气富集区[2]。该区桩11和桩3井区是该油气藏的主要发育区。

5 结论

馆陶组油藏主要集中在馆上段的下部和馆下段的中上部,其沉积特征为辫状河向曲流河的过度阶段,砂泥比配置适中,储盖组合有利,易于成藏。这类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构造带的北部。近期长堤古生界钻遇百吨工业油流井,紧靠孤北生油洼陷长堤二台阶潜山是下部勘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

[2]赵澄林,张善文.袁静等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魏燕(1980-),女,山东肥城人,硕士,从事地震综合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