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村镇银行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2018-12-08韩丽丽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村镇青岛贷款

文/韩丽丽

青岛市村镇银行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文/韩丽丽

上海大学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自设立以来就倍受关注。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难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离农倾向。村镇银行优势不多,却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毫无国内业界成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行业竞争夹缝中求生存,穿越诸多先天不足的发展制约瓶颈,是摆在每一个村镇银行掌舵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希望通过了解青岛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为了解村镇银行在实施中产生的积极因素、摸清运营中的问题及困难,寻求其解决的办法,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青岛村镇银行;三农问题;村镇银行

1 村镇银行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宗旨是“支农、支小”。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村镇银行的特点是:产权清晰,股东的权利义务清楚,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完善和有效;商业化经营目标明确;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真正的市场主体。

村镇银行的作用在于:拓展了农村金融体系,激活了市场的有序竞争力;规范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减轾了借款成本负担;留住了农村的资金,缓解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吸收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了人才交流。

2 青岛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青岛已开业的五家村镇银行已覆盖辖区五个县级市,青岛城阳珠江村镇银行、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正在筹备期间,预计2012年底,青岛辖区实现五县、两区全覆盖。2011年末,青岛辖区已开业村镇银行人员总数194人,较年初增加36人。截止2011年末,五家村镇银行总资产19.16亿元,较年初增加7.22亿元,增幅60.55%,其中各项贷款10.82亿元,较年初增加4.69亿元,增幅76.65%;总负债14.91亿元,较年初增加5.02亿元,增幅50.72%;其中各项存款12.32亿元,较年初增加4.52亿元,增幅58%。即墨北农商、胶南海汇、莱西元泰和平度惠民四家村镇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4306万元,同比增加2656万元,增幅161%。2016年末,青岛辖区四家存量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主要审慎性监管指标总体达标。涉农贷款合计9.9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2%,其中,农户贷款4.4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1.38%。

从青岛村镇银行的贷款发放来看——截至20106年5月末,青岛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54.55亿,贷款余额62.53亿,不良贷款167万,占比仅为0.03%。贷款发放总数以及不良贷款率都比较优异。从贷款发放对象上来看——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主要发起人都是优秀的农村合作银行,所以有着良好支持三农与中小企业的理念与习惯,因而从成立开始就把信贷支持的重点放在“三农”和中小企业客户上。以部分网点为例,青岛黄岛舜丰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要明显低于同在一地的青岛市商业银行(200万元左右);青岛平度惠民村镇银行和青岛崂山村镇银行两行,则低于青岛农业银行(100万元左右)。截至2016年5月末,青岛全省村镇银行户均贷款76.55万元,体现了村镇银行“支小”的市场定位;贷款发放对象的构成中,农户贷款22.71亿,占比36.32%,中小企业贷款35.54亿,占比56.83%,也吻合“支农”的市场定位。

在资金规模上,以青岛黄岛舜丰村镇银行、青岛平度惠民村镇银行、青岛崂山村镇银行为例,青岛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较高,一些甚至超过了商业银行。超过了国内某些城市商业银行,青岛崂山村镇银行虽然只有8000万元,但是在全国的村镇银行中也是比较大的。丰厚的注册资本为村镇银行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在股权结构上,以青岛黄岛舜丰村镇银行,青岛崂山村镇银行青岛平度惠民村镇银行,三个村镇银行为例,这三家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分别持股36%-40%,均为第一大股东,若加上主发起人所在地的企业的股份,则达到50%以上这样的股权结构是比较合理的,确保了主发起人银行的主导地位,这对村镇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3 青岛市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吸储难、社会认可度低、现代化支付工具少、运营成本高、公司治理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

青岛村镇银行设立注册资本普遍大于1亿元,最多2亿元,按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向社会公众吸储,理论上资金供给不成问题。但是,青岛各村镇银行普遍存在“吸储难”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成立时间短,缺乏社会的认知度;支付结算渠道不畅;由于银联入网费用高昂等原因,银行卡业务进展缓慢;村镇内部资金流失严重。

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具有优势。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这对区域内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农户、小型企业、个体种养殖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贷款需求很大。但是由于村镇银行吸存困难等原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

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弱,企业股东话语权小,参与度下降。由于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不如扩张分支行或者网点效益高;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性不高。

村镇银行的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其持续服务“三农”难。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它与国家政策性银行不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的是商业性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成功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然而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

4 解决青岛省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村镇银行做为独立法人的微型银行,其先天不足造成的“顽疾”,如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加以完善、解决,势必会阻碍村镇银行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

1.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由于村镇银行试点期间没有政府的财政贴息,所以个人建议青岛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出资建立奖励基金,对发放涉农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给予奖励,并允许村镇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

2.对于村镇银行吸存难的问题,可以多利用媒体和平台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比如通过当地的电视台,县、镇中心的街道横幅,增强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存款信心。另外在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增设储蓄网点,并发挥村镇银行区域优势,从方便农户,服务农户出发,吸引农村各类储蓄资金。

3.鉴于村镇银行因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小,缺乏有效竞争力,客户满意度低,影响其业务有效开展的现状,监管部门应鼓励村镇银行在同一县城内增设多家分支机构,在做好单点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其机构向县城内和其他乡镇延伸,扩大服务半径,使其与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形成良性竞争,有效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4.通过保险担保等措施,降低农户因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失,从而降低贷款风险,减少村镇银行放贷顾虑。保费的分担上可以由农户承担,政府给予保险补贴支持。另外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的风险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

[1]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青岛金融,2010(4).

[2]刘楠楠.《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0(5).

[3]王晓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10).

[4]汪涣涣.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7).

[6]吴俊辰.我国村镇银行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7]李海燕.《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青岛金融,2009(11).

[8]熊德乎.《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M].《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

[9]刘凯.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2012.韩晓燕.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D]. 青岛大学,2011.

[10]章芳芳.《村镇银行的界定与特点分析》2009(8).

猜你喜欢

村镇青岛贷款
村镇污水治理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旧信封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