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以长沙市高新区雷锋文化主题公园为例
2018-12-08颜美玲张瑞赵冰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文/颜美玲 张瑞 赵冰,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文化型公园的概念和特征
文化型公园是指以不同文化为主题,通过提纯、浓缩,并通过艺术、景观等手段展示出文化特征。文化型公园的主题可以由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权衡,并在三者的相互关联和交叉的过程和结果中显示出来,强调和凸显文化性;不同于城市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文化公园主题通过现代手段呈现清晰的文脉和深厚的内涵,它是将不同时空的一种或多种文化元素集合在一起,通过科技、设施、景观营造等方式,解释和传递文化;提供群众对文化的理性和感性的体验及认识的场所。
2 雷锋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背景
雷锋文化主题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一区四园”中的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南部紧邻湘江新区梅溪湖片区,是推动“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发展的动力。长沙市城区规划:2015年3月,长沙市开展拆违控违和造绿透绿工作纪实中提到将环城绿带建设作为全市三年“造绿大行动”的重点,这项举措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长沙高新区“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中指出促进“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这项举措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公园建设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雷锋文化主题公园位于长沙市高新区雷高路以西,山杏路以南,雷锋河以东,枫林路安置小区以北,雷锋纪念馆与本项目场地隔路相望,总用地面积约6.8公顷。
3 雷锋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设计从整体定位出发,立足片区,确保与雷锋公园与雷锋纪念馆及雷锋小学的联系,打造连贯的大片区的雷锋文化环境。
3.2 文化性原则,设计挖掘雷锋文化,突出片区红色文化的主题和特色,通过构筑小品、景观雕塑、标识、设施等的形式,增强场地的叙事性和故事性,从而体现场地的“场所精神”,成为周边学校师生一个寓教于乐的城市公园。
3.3 因地制宜原则,设计选择乡土树种,适地适树,避免大量的维护,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不进行大的填挖方,生态优先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的良好生境。
3.4 经济实用原则, 方案设计考虑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保留场地最原生态的生态要素,合理控制景观工程造价,减少后期管理维护,充分满足“两型”社会要求。
4 雷锋文化主题公园“雷锋文化”表达
4.1 以雷锋文化为设计的根本
雷锋,有着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不仅是发扬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也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是发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和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绿叶代表着奉献精神,把绿色留给了世界,把灵魂奉献给大地,完成了生命的一次次轮回。设计提炼雷锋奉献志愿者精神文化,以绿叶为设计灵感,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通过颜色、材质和空间的虚实结合融入雷锋精神内涵,采用自然、活泼、流线韵律的表现形式,形成呼应雷锋纪念馆,辐射周边小学及居民的综合性生态文化休闲公园。
4.2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尊重雷锋精神的本质
根据雷锋文化主题公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及用地情况,现状存在两处水塘。场地整体地形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地、农田、菜地和水塘为主;项目东部现状野生林地,整体植被生长状况良好,但基本为野生植被,景观利用率不高。根据雷锋公园总体定位。深入挖掘场地雷锋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考虑现状场地空间相结合,保留现状的水塘,设计雨水湿塘,满足周边人群亲绿、亲水的需求,设计不同体验感受的景观节点。紧跟时代特色和先进理念,将创新思维和红色文化结合到景观设计之中。
4.3 以空间布局,全方位展现雷锋文化、传承雷锋精神
设计结合场地现状特色,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等要素,整体形成“一环、两轴、三区、六节点”的景观空间格局。一环即健康休闲景观环;二轴即时间轴,文化轴;三区即雷锋文化展示区、红色文化展示区、雷锋故事体验区;六节点即雷锋文化广场、雷锋之歌、红领巾广场、雷锋日记长廊、名人题词长廊、海绵城市科普体验中心。雷锋文化展示区——位于项目南部人口密集地带,呼应雷锋纪念馆,承担起形象展示、文化宣传、人流集散的功能。设计文化景墙及雷锋与少先队员在一起的主题雕塑,宣扬雷锋精神,将雷锋文化深入人心。红色文化展示区——根据项目需求,设置红领巾广场等,宣扬雷锋精神及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是中小学生志愿者的活动场所。雷锋故事体验区——现状红色飘带即为公园内红色跑道,串联其它景观节点,一脉相承的叙说雷锋的故事。利用现状水体,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展现水生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生态大氧吧。
5 雷锋文化在植物设计中的体现
5.1 植物设计原则:
尊重雷锋公园的场地文化及现状保留水体,以“生态、科普、教育”为原则,通过红色主题植物烘托雷锋的红色精神,体现公园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同时围绕保留水体以水生植物为特色打造专类园,作为海绵城市的示范点,发挥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绿叶彰显活力— —植物设计以常绿植物为基调,体现高新区生机盎然的精神面貌,彰显高新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创新创业精神。落叶象征奉献— —植物设计同时突出落叶植物特色,通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歌颂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回归自然与生态— —植物设计同时切合场地现状保留水体,以水生植物为特色,将雷锋公园打造成为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示范点。
5.2 植物设计特色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徐庭筠的《咏竹》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低维护易管理的乡土树种,采取群植片植的种植手法,突出特色打造植物亮点。
松——高洁长青、坚贞不渝。(雪松、罗汉松、马尾松);
竹——正直清高、谦虚礼让。(青皮竹、湘妃竹、紫竹、佛肚竹);
梅——不畏严寒,高洁自律。(腊梅、红梅)。
根据本项目的文化内涵,设置了多个特色植物节点:红梅傲雪(红梅)、茂林修竹(青皮竹)、松风水月(雪松、罗汉松、马尾松)、清风竹影(紫竹)、暗香疏影(腊梅)、青竹丹枫(青皮竹、红枫)、朴实无华(朴树),呼应雷锋精神,体现雷锋朴实无华的精神特质。同时注重植物空间的塑造,形成开合变化,采用常绿草毯和细叶麦冬形成绿色基底,强调绿色生态自然。
6 文化型城市公园的建设核心------传承与超越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只有搭建起一个文化发展的平台,进行文化传承,才能让文化传播很久的广泛和久远。
本文通过对雷锋文化主题公园的实践可以得出,文化型公园并不是简单的历史拷贝和粘贴,也不是肤浅的情景再现和文化复制。传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当地文化的内涵,在公园设计空间布局、景观风格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深入发掘,并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文化的传承土生土长,而又源远流长。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才能超越。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节点和居民休闲活动空间的基本特征,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社会和谐发展等。将各个因素融为一体,才能让文化真正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并且为和谐的人居环境注入生动及特色的活力。
雷锋文化主题公园在传承雷锋文化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公园设计理念,满足现代居民休闲、游憩等需求,实现雷锋文化的现代创新与发展。并且融合了海绵城市、文化宣传、现代科技融合的三大特色,将这些特色有机地融合入景观设计之中,既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又能够给游客及中小学生传播雷锋文化的正能量的教育和启迪,这也是建设文化型公园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