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现状与前景
2018-12-08郭连成
郭连成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后文简称“一带一盟”),一个是深化合作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宏大构想,一个是利用前苏联遗留下来的经济联系打造的“多极世界中的一极”[27]。欧亚经济联盟由俄罗斯主导,旨在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经济联盟,实现了俄罗斯长期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中重要一极的夙愿。目前,欧亚经济联盟已形成了明确的中期发展路线图,预计到2025年能够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进入全方位的运行状态。截至2018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已满3年,而且自2018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正式生效,表明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
一、“一带一盟”的共性与差异性
(一)“一带一盟”的共性或相似性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首先需要两者具备共同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条件,进而通过求同存异,达到合作的目标。“一带一盟”的共性或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合作的意愿相同。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者和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者,两国具有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共同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下文简称《联合声明》)的签署,就是这种合作意愿的充分体现。二是合作的推进方式相同。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欧亚经济联盟,都以双边和多边并存的方式推进区域内参与国或组织内成员国间的合作。推进合作的领域既包括贸易和投资,也包括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多式联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以及基础设施的共同开发,还包括通过丝路基金、亚投行、上合组织银联体和欧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三是合作的利益交叉点相同。中国和俄罗斯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而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中各自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以中俄为主导的“一带一盟”在欧亚地区合作的利益交叉点更多地集中在中亚地区,尤其是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学者认为,哈萨克斯坦处于“一带一盟”两个方案交叉点的中心,同时是中亚和俄罗斯之间地理上的桥梁,是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而且,哈萨克斯坦被中国看做是在实现中国对中亚地区战略过程中连接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环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使可以商品、服务和资本流顺畅地经过中亚。可见,哈萨克斯坦对保证中亚国家、俄罗斯和中国经济利益的地区平衡发挥关键性作用[28]。四是合作的平台相同。《联合声明》强调,“一带一盟”应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上开展合作。中俄两国总理会晤也将上海合作组织定位为“一带一盟”对接最有效的平台。由于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盟”的内在关联性,利用好这一重要平台,将有助于“一带一盟”对接的顺利推进。
“一带一盟”上述共性或相似性犹如一条纽带,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连接起来,使两者的对接成为可能,也使“一带一盟”合作能够得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普遍认可与响应。
(二)“一带一盟”的差异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两者的战略定位不同。欧亚经济联盟聚焦地区,目标是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放眼全球,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欧亚经济联盟属于跨越和连接欧亚的特定区域的一体化组织,是俄罗斯主导整合后苏联空间的产物。与欧亚经济联盟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具有全球视野、涵盖范围更广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倡议。二是两者各自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一体化组织,而是作为一种战略倡议,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行一种以灵活、开放、包容和不排他为特性的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侧重于协调机制和规则机制建设,而欧亚经济联盟则是区域一体化组织,具有制度性特征,实行的是一种超国家合作机制。即欧亚经济联盟具有相对封闭、相对排他的特性,其内部具有明确的制度安排,并侧重于法律机制和组织机制建设。这种差异性使得“一带一盟”的制度性合作难度较大。三是两者的范围和体量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仅较之欧亚经济联盟具有更加悠久的历史积淀,而且其涵盖的人口超过了30亿,而欧亚经济联盟总人口不足2亿。从经济总量看,中国的GDP早已超过10万亿美元,而欧亚经济联盟五国GDP仅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之大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客观上也给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亚经济联盟各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带一盟”这一明显差异性容易使欧亚经济联盟对与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度合作产生疑虑和担心。四是两者的资金实力相差悬殊。中国成立的丝路基金出资400亿美元,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法定资本为1 000亿美元,而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发展银行总注册资本仅为70亿美元[29]。
应当指出,差异性并不必然会成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差异性也可能为两者提供合作的空间和潜力。
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现状与前景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既强化了中俄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又能够有效防止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部分功能交叉,以及在资源、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产生的不必要竞争。
(一)“一带一盟”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盟”具有高度战略契合点的合作领域,正因为如此也成为目前“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中最有成效的领域。欧亚经济联盟交通合作确定的目标是重点发展5大国际运输走廊,其中,铁路运输走廊4条、公路运输走廊1条,即穿过俄罗斯、横跨欧亚的“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公路(后文简称“双西公路”)。双西公路项目建设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同时启动,该公路东起江苏连云港,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后与欧洲公路网相连,全长8 445千米。其中,在中国境内长3 425千米,2017年11月18日国道218线霍尔果斯口岸段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标志着双西公路国内段全线贯通,使新疆东联西出的通道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双西公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长2 787千米,能将通往中国的时间从15天缩减至50小时,并打开了经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到南亚国家的出口。双西公路在俄罗斯境内经奥伦堡、喀山、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总长2 233千米。预计该线路对俄罗斯的总经济效益可达9 220亿卢布,或占GDP增长的1.30%[30]。未来双西公路可大大推动俄境内公路沿线包括莫斯科州、弗拉基米尔州、楚瓦什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萨马拉州和鞑靼斯坦共和国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的横跨欧亚的双西公路,对加快中国向西开放,推进欧亚大陆桥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无可估量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保证投资流向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对进一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至关重要。
(二)“一带一盟”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
扩大投资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实施大型投资合作项目,是《联合声明》中确定的重要对接合作方向。两年多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在这些领域的对接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在贸易领域,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形成了稳固的贸易合作关系,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73亿美元、中哈贸易额也达到了105亿美元。二是在投资合作领域,“一带一盟”投资合作项目增多,一些大型项目的合作进展顺利。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看,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俄罗斯对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中亚国家也由于资金短缺导致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亟须资金和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而且各国境内基本上没有高速公路。而“一带一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合作,除了建设总长度8 445千米的双西公路项目外,正在筹划并启动建设时速达400千米的莫斯科—喀山高铁。
从能源领域投资合作看,“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离不开能源投资合作。中国是俄罗斯“亚马尔液化气”这一重大项目的大股东之一,并购买了俄罗斯最顶尖的化学控股公司之一——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化学和天然气公司10%的股份。普京对中国的投资表示欢迎,他提出,应当扩大彼此合作,不只是增加中国核电站的数量,还要拓宽在该领域的科技协作;要继续在能源领域实施规模非常庞大的项目,其中包括核能[3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合作也有较大进展。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能源大项目有中哈石油管道项目、阿克纠宾原油项目、北部扎奇油田项目等12项。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陆续投入使用,再加上正在建设中的D线,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把中亚五国与中国紧密相连,会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从高科技领域投资合作看,目前中俄两国在航天计划和航空领域联合研发宽体飞机和重型直升机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近几年中俄在和平利用核能、民用航空、航天基础技术研究、空间对地观测、卫星导航、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实施了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对这些高科技项目的投资能够促进中俄两国深度合作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
(三)“一带一盟”金融领域的合作
《联合声明》提出,要促进扩大贸易、直接投资和贷款领域的本币结算,实现货币互换,深化在出口信贷、保险、项目和贸易融资、银行卡领域的合作。通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银联体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合作。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金融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国已分别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不仅有利于双边金融合作,而且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贸易、相互直接投资、信贷领域实行本币结算也在逐步推行并扩大。亚投行、丝路基金、上合组织银联体和欧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合作对重塑国际金融体系、促进欧亚区域投融资便利化,尤其是对促进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推动“一带一盟”对接的措施
今后切实推动“一带一盟”有效对接合作,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优先领域,牵住对接合作的“牛鼻子”。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将实现欧亚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视为摆脱发展困境和实现欧亚大陆共同繁荣的基本出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制约了本国的经济发展,也会阻滞“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而建设中国至欧洲运输走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地位重要。“一带一路”规划的6条国际经济走廊中,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这3条均经过欧亚经济联盟所在区域。因此,需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融资平台率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具体合作项目,改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国内交通基础设施,进而实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也即“一带一盟”的交通互联互通。
第二,将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终极目标并及早把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提上日程。建立自贸区不仅列入了《联合声明》,而且得到了中俄两国高层的一致认可。目前,在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建立自贸区的条件虽未完全成熟,但可以实行“两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在条件具备的国家率先建立自贸区,比如中俄自贸区、中国白俄罗斯自贸区和中哈自贸区等;或是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可先共同打造产业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第二步是条件成熟时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这虽是一个长期目标,但却是经过双方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第三,将投融资合作作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驱动力。资金匮乏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制约因素之一。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合作的深化,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中应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多边融资平台,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提供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其中,充分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为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合作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是重中之重。
第四,将哈萨克斯坦作为推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在中亚的中坚力量。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哈萨克斯坦从一开始就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持欢迎和支持态度,而且很快便与中国签署了涉及25个大项目的非能源产业投资协议。二是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发达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和合作伙伴。三是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一带一盟”在中亚地区的交叉点。
最后需指出,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国家间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倡议,不包含政治合作内容,这与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欧亚经济联盟是有实质性区别的。虽如此,“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点毫无疑问”[32]。今后中国应重点加强与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的沟通与互动,充分利用上合组织、亚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G20峰会等已有的多边机制合作平台,尤其要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作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最便利最有效平台的作用,与欧亚经济联盟共享“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