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2018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综述

2018-12-08高之良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文 / 高之良

5月10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品牌日”,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于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来自央企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800家机构及众多品牌集中亮相。

品博会由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参展单位涵盖本届展会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为主题,围绕两个目的进行:展示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成就,扩大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开放包容姿态,构建合作共赢关系,促进品牌强国建设。

首届品博会让人们大开眼界,不仅增强了国人的自信,也给人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自主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

品博会上,从中国航天科技的载人飞船到中国建筑的“空中造楼机”,从中国商飞的C919大型客机到中国中铁的“大国重器”盾构机,还有中核工业的“华龙一号”、中船集团的全球首艘智能船舶……13家中央企业带来的自主创新成果,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盾构机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它是基础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2001年前后,中国中铁用于基建开发的装备有95%依赖进口,仅盾构机一项,一年就要花费超过50亿元。

从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盾构机,形成品类齐全的盾构机/TBM(岩石隧道掘进机)家族,并将订单拓展到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中铁用了近15年。

据中国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介绍,从2001年至今,多年来,中铁装备作为“中国品牌日”概念源头企业,除了持续加大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的科研攻关,在“走出去”上亦是不遗余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在品博会上谈到,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品牌建设是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品牌数量的多与少、品牌“含金量”的高与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仅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推动‘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恰逢其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表示,产品由生产者制造,品牌则是由消费者认同而形成,只有从供给、需求两侧同时发力,才能真正促进品牌的成长成熟。

来自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显示,近七成消费者认为,要想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首先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表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品牌的多少。创建品牌离不开过硬的品质,只有通过提升质量才能铸就品牌。

各地为自主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培育、打造自主品牌的土壤。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还是各地富有特色的政策举措,都是促进我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对加强品牌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品牌发展日新月异,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

从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的出台,到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再到今年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国家品牌战略的发展思路越发成熟、路径更加明晰,品牌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与此同时,各省份在营造品牌发展环境中也不乏创新举措:

作为创造了全国三分之一顶尖科技成果的科创城市,上海在品牌建设上频出新举措。就在博览会之前,上海市正式发布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设计划。

“围绕上述‘四大品牌’建设,上海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远近结合、软硬结合、条块结合、上下推动。”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在政府服务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支撑、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上海品牌发展的环境。

而与会的深圳市副市长刘庆生表示,深圳将以立法为支撑,以标准为支撑,以技术为支撑,以信誉为支撑,让深圳品牌服务中国、服务世界。他说,“我们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的卓越的全球创新城市’写在特区发展的旗帜上。”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可以预见,作为国家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品牌建设将呈现次第花开的生动格局。

创造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

品博会上,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典范,海尔对质量的不懈追求,以及“海尔砸冰箱”的典故,再次被人们重温和回味。

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时任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面对这些不合格产品,张瑞敏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毁,而且是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正是这一把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

如今,作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品博会上分享说,创品牌是非常非常艰巨的一件事:“为了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创中国的世界品牌,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走向国际市场,到现在差不多三十年时间。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两点:一是观念,二是模式。”

他介绍说,国际上有个规律,如果要在国外创造一个品牌,“至少要亏损八年”,就是八年的投入期;海尔在很多国家培育品牌的过程中,8年投入超过百亿元,只为建立一个网络和获得当地用户的信任。

他深有感触地介绍说,“这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必须靠时间,慢慢地去让用户认识你。所以,我们现在做到了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同类产品(份额)最高;而国内有很多企业还是在做定牌加工、代工,因为可以保证利润和现金流,但这是比较短期的做法,与创品牌是背道而驰的。”

“质量信得过”的品牌才能走向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能否从全球化中获益,取决于其是否参与以及以何种方式进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理念和自主创新是其“走出去”的关键。但对于一般消费品来说,保证质量则是品牌长青的基础。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的调查。66.7%的消费者认为,要想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首先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博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介绍的几个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他说,针对中国游客出境游大量购物以及通过海淘购买国外的名牌产品,他们也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71.4%的消费者是基于“国外品牌质量信得过”,是理性消费,当然也包括个别的炫耀性消费。

“提升质量,是铸就品牌的重要原因。”黄国梁认为这才是根本。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表示,在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中,少数发达国家长期占据了中高端环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智能建设处于中低端环节,亟需通过品牌建设,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舞台。

在本次自主品牌博览会上,既展出了诸如中国建筑、海尔、中铁等体现国家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身影,正如浙江一家参展企业负责人所言,“一方面在对标先进找差距,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品牌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却难掩以品牌为代表的内涵式增长的动力不足,品牌发展已经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实。对此,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的品牌战略,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大企业要用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互动交流,促进合作共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院长汪同三表示,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汇聚社会各方力量,让更多的中国品牌伴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国际能源巨头壳牌中国集团主席张新胜表示,要做一个行业领先的品牌,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要理解时代与社会的使命;二是把这个使命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件事;三是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