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中东欧地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人文交流”的视角

2018-12-08吕一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东欧人文一带

吕一平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太原030006)

一、“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的推进现状

1.双方政治合作稳步推进。当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双方的政治联系也在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高层之间日益频繁的互动、政策文件纷纷落地以及相关协调机制的顺利筹建等方面。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高层往来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从2012年起特别建立的领导人会晤,到2015年捷克总统不顾欧盟意愿出席中国抗战阅兵式,再到今年李克强总理对匈牙利的访问,并在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分别单独会见了波兰、塞尔维亚等国的总理,都说明双方政治互信在增强;此次会晤双方还签署一批新的文件,包括与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的文件,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在该地区的全面推进。此外,双方在“16+1”合作机制内,制定了涉及领导人会晤、地方省州长联合会等框架,中国与中东欧各国也在进行相关政治沟通,如中匈塞交通基础设施联合工作组的成立、同塞尔维亚、波兰等国签订的“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等。

2.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以来,中国中东欧的经贸合作已成为最能显现成果的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的建立,为中东欧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各大银行也开始把眼光投向中东欧市场,例如已在捷克落地的中行、工行和交行等,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也于今年宣告成立,金融合作已经成为紧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关系的助推器。此外,在“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下,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开展的各类子项目层出不穷,比如:中国与塞尔维亚、匈牙利标志性的“匈塞铁路”项目、与黑山的酒店及体育项目、与波黑的水泥、水电系统项目等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有数据显示,双方贸易额于2016年达到了586.54亿美元,十五年间增长了12.6倍。其中,中东欧国家对华出口增速更快,在欧盟对华出口中比重上升[1]。

3.逐步开展人文交流。中国中东欧通过建设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孔子学院等平台[2],极大提升了双方人文交流的空间。自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召开以来,该方式已经成为为“一带一路”建设献言献策、促“16+1合作”的重要举措;最近,在塞尔维亚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联合培养与创新,人员流动、资源与整合成为最重要的三大议题[3]。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中东欧国家已经设立了29所孔子学院和34个孔子课堂,学员将近4万;在民间层面,通过创办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交流周、媒体年等形式引入社会力量,为民间团体、企业和个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开展人文合作。

二、在中东欧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1.政治方面:缺乏深度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国中东欧的政治合作在稳步推进,但基于意识形态、中东欧国内政局的稳定性以及各国舆论环境因素,很难展开深层次的合作。一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意识形态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中东欧各国自转型以来纷纷建立起欧美国家的资本政治制度,在意识形态层面与中国存在天然对立,不利于双方政治沟通的开展;二是当前中东欧各国的政党制度的建立仍处在摸索阶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三是,部分中东欧的政府、媒体仍在刻意强调“人权”概念,对涉藏、涉台等问题多加指责,严重影响双方关系。在新形势下,不排除仍有部分政党及媒体的对华宣传过于偏激,不利于良好社会舆论的形成,在此影响下,中国与中东欧缺乏开展深度政治合作的条件。

2.经济方面:劣势逐步显现。可以看到,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要依赖于双方的经济联系,中东欧国家对其如此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西方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以及在此形势下对中国贸易的需求,但中国与中东欧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差,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中国本身经济难以持续保持高增速。当下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出现的热情大都是由于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欧各国经济一时难以恢复,导致中东欧国家一时间纷纷把眼光看向东方。但中国中东欧彼此间的经贸合作结构依然不平衡,加之现在中国经济现在也进入了低速增长模式,速度的降低也会使一些中东欧国家开始担心“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担心低速增长势必影响到其在中东欧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由于“政治身份”的不同,中东欧各国的合作意愿出现分化的趋势,是否入欧的身份对这些国家看“一带一路”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各国参与度的差异,“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推进面临的劣势也逐渐显现。

三、人文交流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选择

近年来,中国已经将推行人外交上升为国家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通过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落地发芽,可以避免双方认知差异,为政策沟通、经贸互通提供了一条新的互动方式,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中国中东欧之间的人文交流并不局限于增进双方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顺利推进乃至中国中东欧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需要从更深层次理解人文交流对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启动早、见效快,无论是从理论的探讨还是实践的推行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托国际化平台,“人文交流”无疑已成为当前中国对中东欧外交中“软实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外交战略服务的重要使命。不同国家的民众之间通过旅游、教育、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对于全球性事务有着重要影响[4]。由前文可知,在中东欧“一带一路”推进中,双方关系虽然有很大提升,但是仍面临着政治合作不深入、经济合作困境重重的问题。究其根源,无疑是双方沟通渠道的缺乏、互信水平较低。对此,人文交流就不失为政治、经济沟通受阻之后的一种有益尝试。

2.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人文交流机制的作用还需深入探索。在人文交流具体实践中,人文交流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以目标为驱动力。“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就是推进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两个文明、两种力量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构建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可以确保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互联互通。其次,以项目为纽带。自“一带一路”提出后,基建项目已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核心内容,并多次被纳入双方合作的官方文件之中。例如,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罗的海铁路等项目都是促进双方合作的重要途径。再次,以平台为依托。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沟通不畅是主要因素,为此,要着重构建良好的党际交流平台、智库交流平台以及民间交流平台,这些平台在国家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往往能起到官方渠道达不到的效果。今后,双方交流平台应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内容,加强各种平台的长效性,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合作提供政策建议,为双方高层提供新思路,增强民众相互了解。

综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的逐步推进,双方关系即迎来了巨大的上升空间,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在政治、经济合作道路受阻的同时,搭好人文交流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带一路”赋予“亲仁善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古代文明底蕴,更是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说,人文交流通过“人文搭官,外交唱戏”,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互利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方合作必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1] 中国—中东欧务实合作阔步前[EB/OL].中国政府网,2017-11-27.

[2] 于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现状与完善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2015,(2):116-130.

[3] 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会探讨深化教育合作[EB/OL].东北新闻网,2017-09-23.

[4] Robert Jackson,Georg Sorenson.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ories and Approach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100-104.

猜你喜欢

中东欧人文一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中东欧市场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东欧国家媒体年暨中东欧主题影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幕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