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高校车管的瓶颈及路径探索

2018-12-08姜建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车辆管理用车公车

姜建东

(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办公室,江苏 徐州 221111)

一、高校车辆管理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经过长达多年的积蓄之后,终于得到爆发式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经历着崭新的梳理。而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化交通服务的逐步改善,推动位列于事业单位的高校公车改革的社会条件和客观条件也已成熟[1]。诚然,切实有效的公车改革不仅有利于降低高校的行政成本、减少财政负担,而且还有助于推进学校效能、廉洁、服务体系建设,因此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一)有助于减轻高校公共财政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是治国兴邦第一主旨观念的渗透,我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同时,始于1978年的80余所飞速发展至今的700余所高校,也向人们惊人地显示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而如今的多校区发展也使得高校后勤队伍愈发规模庞大,反映在后勤车队配备和建设方面,各高校一般在后勤管理处下,不但建制有独立的车队服务中心,伴随学校的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车辆驾乘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也在随之不断增加,并由此导致车辆购置费及为保证车辆正常运行的燃油费、维修费等各类开支逐年攀升[2,3]。各高校为此担负的财政负担愈来愈沉重,已经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并成为制约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负面因素之一。因此,如何从源头上有效减轻高校的财政负担,实现其科学化、制度化、市场化管理,已是不可规避的重大课题。

(二)回归“公车”的本源

在资源有限而又为少数人垄断的传统中国社会,拥有多少乘“车”、能乘什么规格的“车”,不但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被固化为一整套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历经两千多年的实际运作,使得国人在深层文化心理上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价值判断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成功与否、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看他乘什么“车”或者现代意义说的坐什么车(包括车牌号)、搭眼即可以做出判断。

而在社会层面上突出强调了要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当今社会,已不能适应当今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这就决定了传统运作模式下的公车使用制度必然要被否定,从最低层的要求说,公车改革已经成为“以车论人”,乃至滋生腐败、打破盘根错节利益藩篱的必然要求。这是其一。其二,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经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所以,小汽车的社会普及率已不容忽视,其奢侈品的属性亦以转身为生活的必需品,这为高校公车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其三,截至2014年底,中央政府各机关公车改革已是尘埃落定,这也倒逼各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正力争在短期内完成,这也为高校的公车改革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4]。

让公车回归“公车”最初的模样,使得汽车这一昔日看来是稀罕之物的交通工具,正在从奢侈品的属性转化为为生活日用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消除绝大部分公车私用的隐患。

(三)优化现有资源配置

当下,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实践课程比重增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内部交往、管理事务的繁多,在高校公务用车频次快速激增、用车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服务对象对车队服务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那么,如何解决好车队与校内使用单位、车队内部调度与驾乘人员以及用车时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与矛盾,是对车队管理模式是否科学有效的考验,也是对能否优化现有资源的审视。基于此,推行科学、明晰化管理模式,对现有高校车辆资源的重新洗牌与整改,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从各自的校情出发,着眼于优化重组高校现有资源配置,解决后勤机构重叠、职权不清等问题,对于车辆的使用进行科学、系统地调整,根据学校本身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制度,运用大数据时代所赋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车辆的使用合理、有序、公正。降低使用费用,降低人员消耗和车辆消耗,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高校车辆管理的主要瓶颈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静态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方式还是趋于陈旧,经过各高校调查数据显示,普遍教职工的满意度差强人意。从管理模式的维度上讲,很多高校的车辆管理模式仍处于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就是在管理的条块分割中,车辆从宏观上的管理到使用,再从细节上的维护、保养到申请,其运作模式极易滋生腐败。一系列的填报、签字、审批程序,凸显出该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存在着很多的弊病,不合理的静态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层层的审批程序,使得车辆管理的信息无法真正透明,而实时化的查询、另外车辆行驶状态分享也因此而名存实亡。不可否认,其内部性的消耗减弱了高校公车的使用效率。对于不科学、不合理的模式敢于叫停、进行挑战已是当务之急[5,6]。

(二)车辆管理体系不健全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目前,高校车辆管理尚缺乏完善的公车管理制度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在维修和保养方面高校公用车辆都存在着黑洞,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缜密的布署。很多高校车辆的维修与保养,没有明确的正式招标产生的维修和保养的站点。而这种不健全的缺乏过程监管的管理流程与机制,为驾乘人员钻管理流程的漏洞,滋生私利提供了偌大空间,从而降低了爱岗敬业精神的传承,导致整个车队在利益攀比、利益输送中,加大了对车对人的管理难度,增加了学校的财政支出,更严重的是,由此在整个车队乃至在部分教职员工中造成恶劣影响。体制的不健全,一方面体现在对人员的管理上,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对车辆安全性的监管,造成事故频发、车耗成本增加,无形中限制了学校公车的高效运转[7]。

(三)原始化的调度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现有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事务性工作也相应增多,现在的用车频率相较10年前增幅明显。而高校车辆调度手段缺乏明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原始的粗放型管理使得车辆管理模式不够透明化,很难精准地掌控高校各部门的使用计划与状况。所以,后勤部门在关键时刻,很难及时进行用车调度,结果常常是调配相关车辆与驾驶员时,除非个别行政领导用车能够保证之外,一旦教学部门有用车之时,常常出现的不是有车找不到人,就是有人找不到车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由于监管不到位,有的公车竟成了个别司乘人员的私家车,公车私用不但增加学校开支,由此造成的恶劣风气特别是在一般教职员工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极大损害了学校特别是党的形象。

三、高校车辆管理的路径选择

当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车辆管理,也需要朝向企业化运作的方向拓展。当然,高校车辆管理并不以盈利为终极目标,更多的情势下,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校内所有的工作人员,并为积极推进学校良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要保证车辆管理企业化模式运转的积极性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而任何一个良性改革的后盾一定是有切实可行的经济考核体系的支撑,从而确保高校车辆管理的积极运行。

(一)模式的重塑与改革

在当下高校车辆管理逐渐朝向社会后勤化变更的背景下,在高校系统经过大量前期的专属相关大数据的收集与挖掘后,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显示。要解决好当前车辆管理中已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必须摒弃学校原有且严重束缚科学发展的陈旧的车辆管理模式,尽快辅以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在短时期内完成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模式的重塑。其目的是实现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车辆管理,始终把服务校内职工、更好更快地推进学校的高效发展为第一要义。

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校车辆管理与使用信息网络系统平台。同时,制定适应当前学校发展的车辆管理制度,核准对高校车辆驾驶员实施实时经济考核的指标体系,然后经由严格核算出的数据信息作为高校驾驶员经济报酬分配参数,必然会有效提升高校车队的整体经济效益。这样既方便了校方管理部门与驾驶员的互相监督,同时亦进一步助推了高校驾驶员的工作热情与效率。真正运用更加高效优质的管理手段推行学校车辆的管理实践。

(二)用车混合模式的推进

目前,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模式使得公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有勇气挑战各项不合理的模式与制度,即使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高校亦不例外。

在高校车辆管理中占比较大的领导用车部分更加引人注目。通常校内的领导用车都存在于高校既有的管理机制之外,因此高校领导并不在高校车辆管理模式内,专门有车辆为领导服务,领导调度车辆本不用审批,这种领导用车也就失去了车辆管理的根本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后勤相关管理部门在比较“货币化模式”、“集中管理模式”两种车改模式的优劣后,可以推出高校行政机关主管、社会服务机构托管、车队服务中心自管的模式。该混合模式下,应坚持以高校行政机关主管为原则,以车队服务中心自管为核心,以社会服务机构托管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校行政机关对车管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对高校车管的监督托管,强化和促进校内车队服务中心的自我管理。在管理细节上,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层级式规章制度,建构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建构车管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管理中兼顾单位、机构和个人的利益。由此,既保证了其可靠的经济保障,有达到了节约学校资源的目的。

(三)车辆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后勤车辆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车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学校具体需求设定管理内容,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车辆管理的能效。实时查询车辆驾驶员信息、车辆自然状况、使用状态、保险续约信息、维修记录、油耗情况等,车辆信息系统通常可嵌入学校后勤数字化服务大厅和后勤智能APP,实现用户网上预约用车和手机预约用车,系统使用方法简单,更容易被所有人接受。车辆信息系统还可以借助GPS定位系统,实施监控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运行轨迹,实现智能化的车辆自动管理,从而有效进行车辆的监管,从根本上避免公车私用的问题。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对后台功能和前台功能进行混合配合,通过对信息数据不断存储和更新,让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车辆情况,而且信息系统还可以与打印机连接,方便各类出车单以及申请检修单的签字。

事业单位分类下公务用车制度长达数十年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足以说明在某种意义上它仍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这一涉及部分人切身利益、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改革依然处于不断的探索与进取中。高校车辆管理的改革本质仍在于高校廉政建设,后勤部门的工作就是要在合理有效的车辆管理中、在不断的改革中成长,以谋求更好为高校发展而服务,并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1]何岗.高校公务车辆管理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6).

[2]王亚军,李霄汉,史芸.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9).

[3]杨斌.关于高等院校车辆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4]王燕磊.探讨高校车辆管理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5,(8).

[5]扈熠琼.高校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周蔚洪.创新车辆管理模式提升车辆管理效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4).

[7]韦永安.基于高校后勤车队的管理与服务质量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

猜你喜欢

车辆管理用车公车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2019年全国两会用车“全面体检”
试析车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车辆管理系统
漫画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车辆管理及考核工作
寻衅滋事大众T6对决奔驰V级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