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来袭,传统自行车行业将何去何从?
2018-12-08张一诺
张一诺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厦门市思明区的湖滨南路上,一家“凤凰”牌自行车店的店主正坐在门口慵懒地抽烟,并时不时地和蜷缩在柜台后面玩手机的店员搭话。下午3点钟左右,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然而他们似乎并不关心来来往往的行人会不会成为他们的客户。本来就不大的店面里因为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更显压抑和拥挤,门前是因为地铁1号线的修建而变得泥泞的道路。
“没生意做啊”,凤凰自行车店的店主“小李”说,“这个行业要倒闭了”。
湖滨南路上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老自行车工厂,因此这条街也一度被称为“自行车一条街”,最鼎盛时整条街上一共有二三十家自行车店,而现在却十分萧条。原来热闹的景象不再,这条街上的传统国产老牌自行车门店只剩下“永久”、“凤凰”、“喜德盛”等三四家,有的大门紧闭,开门营业的车行也门可罗雀。2017年2月,《海峡导报》就曾对厦门自行车业遭受的重创进行报道,当时共享单车入厦不足两个月,但许多自行车门店的经营状况已是“步履维艰”。时隔三个月,情况似乎更加不乐观。
同样受到巨大打击的还有自行车租车业,平时白城沙滩附近不绝于耳的“帅哥/美女,骑车吗?”现在大多已经销声匿迹,环岛路上处处能够看见骑着橙黄共享单车疾驰而过的身影。林双木先生在环岛路上做自行车旅游租车生意十余年,大大小小的困难都挺过来了,却在共享单车疯狂来袭后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近期每天也就能租出去1—2辆,共享单车的冲击特别大。现在我们已经在混日子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就做不来了。”陈丽同样也在环岛路上做租车生意,行业内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和不景气似乎压得她喘不过气:“真的别跟我提小黄车!我的生意已经做不下去了。”
早在三四年前,以Airbnb、Uber、滴滴打车等为代表的新兴旅行出行方式便掀起了一波“共享经济”风潮。2016年底,共享单车开始火爆。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市场上涌现出来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20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达到2 000万辆,而从产能来看,这一数字还要更高。当mobike、ofo不断增加投放量的同时,上游相关制造业产能也迅速增长,仅摩拜单车的零配件供应商之一的深圳镁航科技公司,2016年税收收入就增长50倍。随后,天津飞鸽与ofo开始合作,永久、凤凰、喜德盛等传统自行车企业也先后以不同的方式入局共享单车。以ofo为例,与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合作后,其单车投放量2017年3月以来几乎按每周40万—50万辆的速度进行投放,对比中国自行车协会公布的2016年国内全年8005万辆的自行车产能,仅ofo一家的单车投放数量就占到了去年全国每周单车产能的三分之一。
共享单车走的是商业模式创业路线,这样的模式要求其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密集型的商业战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因此,目前共享单车内部的各个品牌也打得不可开交。虽然被唱衰,但是共享单车的火爆以及它给传统自行车行业带来的颠覆毋庸置疑。共享单车看似给传统单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事实上在这股毫无预兆的浪潮中,传统自行车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租车生意冷淡,线下车店滞销、倒闭、关门是事实,许多小型自行车厂商在为共享单车造车的热浪中遇冷,供应商顾此失彼,全都去为共享单车服务,导致小型自行车企业走上绝路。一边是风头正劲的共享单车,一边却是正在经历“淘汰赛”的传统自行车业。当小黄车、mobike席卷市场,传统自行车业将何去何从?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凤凰自行车,自90年代起便是中国轻工业产品的代表。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原国务院总理朱基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都曾将凤凰单车作为国礼赠与外国领导人。而目前在共享单车浪潮的裹挟下,凤凰品牌很难让人想起它曾经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据湖滨南路上这位被周围人叫做“小李”的凤凰专营店店主透露,自行车业本来走的就是下坡路,再经历共享单车的冲击,很多线下门店被迫面临生死抉择:“这个牌子一辆车成本二百块左右,像我们原来每个月能卖出去100—200辆,每一辆赚个一百多块钱,现在每个月只能卖出去60—70辆,每辆也只赚七八十块钱。越来越没生意做了,我们根本谈不上什么竞争优势,周围很多车店都倒闭了。”
凤凰牌自行车店隔壁,是一家“喜德盛”车行。与凤凰、永久这些自行车企业相比,喜德盛更加偏向运动类自行车,其主要产品包括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等,并以中学生和初入门的单车爱好者为主要客户群体。即便如此,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它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喜德盛的店主阿文(系其在厦门车队中的代号)说:“虽然受共享单车打击最大的是那些较低端的自行车品牌,但事实上它对我们的客户也造成了分流。比如一些单位离住处不远的上班族,他们没有必要买车,而且在短距离内共享单车和专业车是骑不出差别的,因此他们更多会选择共享单车。”此外,大学生群体原来也是阿文客户的一部分,但现在他们的购车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以前每年8月20日到9月10日这段时间,也就是厦门大学开学期间,学生们都会掀起一小波购车狂潮,价位在400—500元之间的车销量特别好。记得当时会用货车一次装七八十台自行车运送到厦大门口,因为声势浩大都被报纸新闻报道过,但是近两年这样的热潮都没有出现。”捷安特,是与喜德盛定位相类似的自行车品牌,它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售价小于1 500元的低价位产品。捷安特店主(据其称公司规定不能透露姓名)表示,品牌旗下的低价位自行车销量同期下降了10%—20%,专业、高端车型受影响较小。
虽然这一阵“共享单车”的寒风吹得自行车行业阵阵发抖,但捷安特店主对自己经营的品牌仍然十分有信心:“我们这种偏向运动类、赛车类的车型,和共享单车的定位不一样。它们(共享单车)只适合短距离骑行,而我们是代步型单车,适合日常生活和单车运动。骑行共享单车超过五公里,就会感觉非常累,但是我们的车子就是为舒适的长距离骑行体验而设计的。目前共享单车内部也在经历一个争夺与合并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所难免,就像以前的视频播放器优酷和土豆、网站58同城和赶集网,最后就是看谁的资金能力强,大鱼吃小鱼。共享单车的出现使整个中国自行车市场重新洗牌,低端的品牌自然会被冲刷掉,捷安特不会,因为它实力强、性价比高,产品全面。”
东坪山单车,也是位于湖滨南路的一家自行车店,与周围“凤凰”、“永久”等门店惨淡的景象相比,它的状况要好很多。店内的装修十分现代化,以深灰色为主色调的室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类型的单车。经营这家东坪山单车店的是几位80后、90后年轻人,下午4点左右,有的店员在忙着修车,有的在电脑前处理订单,茶几上还放着几块没吃完的披萨。几位年轻人谈笑风生、配合默契,似乎并不受外界形势变化的影响。事实上,东坪山单车的店主林先生(按其要求只写姓氏)也注意到了目前共享单车大火的局势:“它们给传统自行车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那些以销售1000元以下车型为主的品牌,厦门许多专营店已经挺不下去了。”在他看来,这些传统自行车品牌也有被淘汰的必然性,因为经营这些车店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较落后,无论是从经营理念还是销售模式上一直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只能使他们的受众越来越少。“这些传统的车店面对形势的变化,并没有在经营销售上做出改变。加上店租、人工等方面的支出,每个月的经营成本在两三万左右,销售量还在下滑,因此必然会被淘汰。”
但传统自行车也并非死路一条,用林先生的话说“只是近半年自行车行业会比较辛苦一点”。他指出,传统车行完全可以通过转型度过难关,而不是自暴自弃。老牌自行车企业靠着多年来的经营和发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老客户,这是它们的优势,而且它们可以向运动型、专业型自行车转型。“其实共享单车对于传统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自行车行业本来不景气,但是当人们慢慢通过共享单车养成骑行习惯时,对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反而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可能导致未来人们对于专业车型、赛车车型的需求上升,所以传统自行车企业可以向这个方向转型。”
苏童的《自行车之歌》中写道:“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包括我们的人生。”采访过程中,时不时地有人骑着小黄车、摩拜单车轻飘飘地驶过门可罗雀的自行车专营店,以及慵懒漠然的店主们。橙黄大战会结束,传统自行车业的萧条会结束,但是竞争永远不会结束。
[1]管艺雯.共享单车成疯狂赌局,只能靠政策降温了[EB/OL].投中网:网易聚焦,2017-05-09.
[2]李儒超,刘淮西.年产能3000万台、共享单车资本竞赛正在颠覆传统自行车生意[EB/OL].腾讯科技,2017-03-09.
[3]钟炳祥.共享单车重创厦门自行车车行,有的店被迫关门[EB/OL].腾讯·大闽网:海峡导报[微博],2017-02-16.
[4]朱冬.共享模式小鲜肉,传统产业真的只能远观不可“亵玩”[EB/OL].创投报道板块,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