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烘云托月彰显主体

2018-12-08湖北刘克锡特级教师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哈密瓜衬托老太太

○湖北刘克锡(特级教师)

【考场真题】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写出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自拟。

【考题解读】

这是一篇“记人”的自拟题作文,要求写出人物特点。习作取材范围非常广泛,不论是家中亲人,还是学校师生、社会人士;不论是诚实守信、关爱他人,还是幽默搞笑、倔强固执的各类人士,都可以写。文章除了选择新颖的材料突出人物特点以外,还可以运用烘云托月的方法(衬托法)来彰显主体。

【指点迷津】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就说明,有了陪衬,主体会显得更加突出。有一位秀才曾经这样作诗表明自己很有才华:“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诗句用了“三江”“吾乡”“舍弟”等一系列陪衬,最终还是突出了“我”。这种用其他事物、人物来陪衬烘托以突出强化主要事物、人物的手法,就叫衬托(又叫映衬、烘云托月)。运用衬托方法进行写作,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烘托,使文章主体格外突出,立意更为鲜明。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一、正衬。即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某同学在《我渴望自由》中就巧妙地运用了烘云托月法(衬托法),先写自己被父母关在书房里学习,不自由;接着用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来烘托:“小鸟为了自由,成天在笼中辛酸地叫着,甚至用不吃不喝来表示反抗,唤起了我的同情心,我忽然醒悟,‘我也是一只渴望自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笼中之鸟啊!’于是,我打开笼门,让小鸟飞向大自然。看着远飞的小鸟,我的思绪不禁油然而生——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由呢?”文章中,“被关在书房学习的我渴望自由”是主体,而“被关在笼中的小鸟为自由而抗争”是衬体。两件事都是写渴望自由,内容相同,是正衬。

二、反衬。即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人们常常夸耀:“他的年纪虽小,器量可大啦!”用年纪小来衬托器量大,就是反衬。

如一位同学描写爸爸在寒冷的冬天里执勤:“门和窗户都紧紧地关着,有一丝冰冷的空气透过缝隙钻进屋子里,像是一枚冰针扎向我的脚踝,有些冷。但屋内的炉火很快就将这一丝冷空气俘虏在温暖的氛围里,稍稍冷过之后,屋子里还是温暖如春。大叶菊展开宽大的叶子,得到的温暖有些过分,像是解开了衣领散散余热;吊兰花则懒懒地伸了长长的叶片,在温和的墙角处,似乎是安逸地睡着了;两只猫儿偎在一起无忧地睡着了。屋外的寒风很是肆虐,不知正在寒风里执勤的老爸是不是已经冷得鼻子尖都红了。”小作者为了说明执勤艰苦,细致地描写了室内温暖的情景:冷风被室内的温暖俘虏了,植物伸枝展叶,动物温暖地睡着了。而在这“温暖如春”的情景反面,即是室外的“寒冷无比”。这种用“温暖的情景”来反衬“寒冷的情景”,于温暖处想象寒冷的情景,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就是反衬。

值得注意的是,衬托与对比不同。

对比法中,形成对比的事物、人物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通过对比,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如“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新”和“旧”,“人”和“鬼”都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便是十分经典的对比。

衬托法中,形成衬托的事物、人物之间有主次之分,衬体为突出主体服务。如“我知道剩下的考试时间不多了,恰巧遇到难题。汗水从我的额头慢慢渗出,慢慢地向下汇聚,汗珠越聚越大,啪的一声掉在试卷的难题上。”用“慢慢”来反衬“焦急”,这就是衬托。

【考场佳作】

“憨”老爸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五(1)班 张宇迪

老爸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耕地实行大户承包之后,他和老妈就来到五里集镇摆摊,卖点儿水果为生。

一天傍晚,老妈去银行存款,由老爸看管摊点。一会儿,走来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看到老爸的摊点上还有一个哈密瓜,喜出望外地说:“你这里还有哈密瓜呀!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多少钱一斤?”“5元一斤。”老爸回答。“那好,这个瓜我买下了。”男子边说边掏钱。“对不起,这个瓜不卖。”“为什么?”“我已经答应卖给别人了。”“什么?不都是卖吗?我出10元一斤,可以吧?”“不……”没等老爸说下去,男子似乎恼怒了:“你不要太欺负人了吧!15元钱一斤,到底卖不卖?”邻摊的叔叔也连忙打圆场:“卖,卖,卖!15元钱一斤,卖给这位大哥吧!”说着还一个劲儿向老爸使眼色。可老爸无动于衷,反而对中年男子说:“大哥,您别生气。是这样,刚才一位老太太给孙子买哈密瓜,只是小孙子摔在泥水地里,老太太抱孙子洗手去了。我答应为她留着。”说着,扬手向房子拐角处指去。顺着老爸的手看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抱着浑身脏兮兮的孙子朝这边走来。

老太太一边哄孙子,一边问老爸:“多少钱?”老爸连忙过秤、算价,说道:“4斤2两,一共21元钱。”老太太给了一张20元的,找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1元,又拿出一张10元的让老爸找零。老爸见了,笑着说:“那1元免了,您就只给20元吧!”

事后,邻摊的叔叔指责老爸:“你这个憨头,不要白不要。他自己要出高价,又不是你宰他。”“我知道他愿意出高价,可我得讲良心。”老爸说,“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卖高价,那样会失去信用的。”

你看,老爸就这么“憨”,可“憨”中见情。

【高分解密】

面对高出先前卖价3倍的价格不卖,而以较低的价格卖出了哈密瓜。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爸虽“憨”,但那颗诚实守信的“金子般的心”却在闪光!文章运用邻摊叔叔的言行来衬托老爸,突出了老爸讲良心,不“欺客”,这种“烘云托月”的写法,有效地凸显了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新型农民形象。

【词语超市】

和蔼可亲 浓眉大眼 其貌不扬 文质彬彬 手舞足蹈

察言观色 刮目相看 前俯后仰 明察秋毫 高瞻远瞩

豪言壮语 出口成章 言之有理 津津乐道 畅所欲言

高风亮节 竭尽全力 耳目一新 慷慨解囊 博闻强识

【帮你开头结尾】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在生命的长河中,有很多人注定成为我们人生中的过客。然而,在我的脑海里,却始终有着那个人的身影。

●每当我看见那双漂亮的鞋子,眼前就立刻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寒风中,一个老人在角落里为人补鞋。

●金色的童年,在嬉戏和天真烂漫的笑语中流去了,留下的是一串串美好的回忆。但也有不堪回首的憾事,就有这样的事,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心里便想到了妈妈那忙碌的身影,为我操心而日渐消瘦的脸庞,历历往事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现场操练】

“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请围绕“美”写一篇作文。

要求:尽量运用烘云托月法。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450字。

猜你喜欢

哈密瓜衬托老太太
早春
“甜蜜产业”
“甜蜜产业”
羊吃菜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学会衬托
早上的期待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哪剪的